一种活态乡村文化样本:马家潭龙船会的复兴适路

2018-01-24 11:40赵杰吴浪余利斌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3期

赵杰 吴浪 余利斌

摘 要: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一些网页浏览查阅资料对活态乡村文化进行了解,追溯其来源及内涵;通过电话访谈、田野实地调查对马家潭龙船会进行调查,探讨其发展历史及发展现状。结果表明:(1)活態乡村文化即农村的非物质文化,与城市文化相比两者只有地理位置上的区别,并无本质上的差异。(2)马家潭龙船会起源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由从江西移民至此的马家三兄弟由于纪念故里端午节“划龙船,唱大戏,敬龙神,祈年景”的风尚,每一年端午节就用从故乡带来的两副龙头、龙尾,打扮在渔船改装的龙船上,在家门口的巴水河潭进行划龙船角逐,成长至今已有600多年汗青。进入二十一世纪,在马家潭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马家潭村龙舟协会,还建起了“龙舟剧场”。

关键词:活态乡村文化 马家潭文化 马家潭龙船会 复兴适路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村落传统文化的氛围比较浓厚,传统的精力和价值观念、风尚礼仪、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等文化要素传承较好,各种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可以说广袤的村落是传统文化的发生、繁衍、生息之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民俗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反应,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它代表了本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特点,是其民俗民风的具体体现。进而言之,龙船会作为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马家潭龙船会就代表了本地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民俗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节奏的加快,马家潭龙船会的发展面临窘境,其生存和发展困难重重,因此,亟需对马家潭龙船会文化进行弘扬和保护,以期延续这一宝贵遗产。

一、马家潭龙船会的起源

根据马氏宗谱记载,现在生活在团风县上巴河马家潭村的马氏宗族的祖先,原来是江西瓦屑坝古楼湾的渔民马家三兄弟,明初“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人口大迁徙时到此落地谋生。因为怀念故乡端午节“划龙船,唱大戏,敬龙神,祈年成”的风俗,每年端午节就用从老家带来的两副龙头、龙尾,装扮在渔船改装的龙船上,在家门口的巴水河潭举行划龙船比赛。当地群众也积极参与,共同焚香求神,祈求风调雨顺。年复一年,相沿成习。当地歌谣曰:“马家潭,真好玩,又唱戏来又划船”。

二、马家潭龙船会的文化内涵

马家潭龙舟文化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少有的以单一项目形成并演变发展至今的文化。从生态适应的角度来看,马家潭龙舟文化为了更好地发展而发生的各种演变恰恰是其适应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的结果,也正是这项古老传统体育文化能够衍续至今的原因所在。总结其文化内涵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寄寓对生活的美好诉求。居民们通过开展龙船会活动来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用人们的话说就是“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美好的愿望。二是继承龙船历史文化。龙船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马家潭龙船会大了说是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民俗活动,小了说是马氏人继承他们故居的风俗,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三是饱含并力思想。龙船运动是一种同心协力、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运动,是团队精神的体现,是合作精神的展示。四是凝聚民族精神。龙船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活动,“百舸争流,劈波斩浪”、“千帆竞发、勇往直前”这是龙船比赛的赛场上必然场景。

三、马家潭龙船会的发展现状

马家潭龙船会发展至今,有一套完整的风俗仪式:农历五月一日,龙船下河,开始唱戏,最少连唱5天,有时8-10天。五月五日早上请出收藏在马氏祠内的龙头、龙尾,专接高僧上龙船安装,并为龙舟开光念佛,然后竖杆张挂彩旗,敬香烧纸。众信徒亦焚香、烧纸、磕头、放鞭、祈祷。随后黄龙船与乌龙船竞赛,以三次为度,三次中两次胜为赢。马家潭的划龙舟活动,2017年之前其所使用的龙头龙尾仍然是他们的祖先600年前从江西带来的历史文物,从而具有历史的厚重感,2017年马家潭龙舟赛协会把两副600年历史的青、黄两色龙首、龙尾供奉起来,而首次采用新青、黄两龙舟竞渡;同时,他们的端午节龙舟竞技除一般意义的纪念屈原外,更多的是用一种形式表达马氏族群对故土的怀念。2010年马家潭龙舟赛成功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马家潭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马家潭村龙舟协会,还建起了“龙舟剧场”,这个有近600年传统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项目,正日益汇入时代的潮流而欣欣向荣。

四、活态乡村文化视域下马家潭龙船会的复兴适路

(一)活态乡村文化视域下马家潭龙船会发展的深层分析

1.农村居民缺乏信仰,农村文化失去了传承的对象。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已不能满足部分农村居民的需要,他们在乡村中看不到希望,慢慢地失去了对农村的归属感,也就失去了对农村的信仰,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的一代去往城市,留在农村的大多都是老人和小孩,造成了一种隔代的现象,而这也导致乡村文化缺失传承的对象,也间接导致了农村文化的衰落和消亡。

2.马家潭龙舟运动宣传、开展情况较好,当地及周边人民对开展龙舟运动非常的支持,参与人数和龙舟队数日益增多,龙舟运动开展已初具规模。马家潭龙船会的蓬勃开展对马家潭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和社会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对马家潭的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风建设、人民生活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群众基础广泛,缺乏不同类型龙舟比赛,但规模需进一步拓展提高,需开展一些有影响力的国际、国内高层次赛事,做大、做强、做优,来宣传马家潭龙舟运动。

3.马家潭丰富的水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各级领导的逐步支持,媒体宣传有针对性,有利于龙舟运动在马家潭的蓬勃开展,是开展此项运动的坚实基础和坚强的后盾。

4.马家潭开展龙舟运动,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提升了马家潭美誉度,知名度,龙舟为经济搭台,促进了马家潭经济的发展,但缺乏足够的资金。

5.龙舟队伍建设不足,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系统,资金缺乏等缺陷,缺乏高水平龙舟教练员和裁判员,极大地制约了马家潭龙舟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6.缺乏专业的龙舟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以及完善的活动赛制。虽然马家潭龙舟协会成立后使当地的龙舟运动趋于規范,但缺乏完善的队伍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二)活态乡村文化视域下马家潭龙船会的复兴适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全面实施贯彻乡村振新策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新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繁荣兴盛农村文化,马家潭龙船会应抓住机遇创新发展,紧跟时代文化潮流,响应国家号召的同时推动自身的复兴发展。要做到这点,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传承保护民俗文化,打造马家潭龙船文化品牌。马家潭龙船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和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接轨,大力发展特色龙船会文化旅游,打造龙船会的旅游招牌,推进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二要开拓龙船会的发展基金。活动的开展就必须要有活动资金的支持,这也是阻碍马家潭龙船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解决这个重大问题除了要求政府加强扶持力度之外,拓宽赞助商来源渠道也是一个重要可行的途径,尽可能多的拉取赞助,注重维护与赞助商的长期稳定合作。三要多渠道宣传龙船会活动。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同时利用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多渠道宣传马家潭龙船会相关活动,提高人们对马家潭龙船会的关注度,挖掘龙船会的潜在观众,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马家潭龙船会。四要加强后继传承人的培养。加强对青年才俊的民族文化传统教育,提高他们的民族文化保护意识,培养他们的民俗文化传承精神。

结语

马家潭龙船会作为一种活态乡村文化样本,经过600百多年时间的洗礼,几个世纪的更替,马家潭龙船会也在随着社会的变迁发生着相应的变化,马家潭龙船会文化在其所处的自然生态、文化生态和社会生态3个维度中不断调适并成功得以长期衍续,从中表现出的文化张力和强大生命力不容忽视,马家潭龙舟文化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少有的以单一项目形成并演变发展至今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较强的生命力,所蕴含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然而,马家潭龙船会想要在当今文化潮流中站稳脚跟不被时代所淘汰,完成伟大复兴,抓住乡村文化重建的时代机遇的同时,要顺应时代文化发展趋势,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这就需要马家潭龙船会的传人们在这之间不断调试、改变,在制作工艺、材质选择、竞赛方式等多方面不断演变,以寻求其发展复兴适路。

参考文献

[1]万建中.龙舟竞渡活动的历史渊源[J].体育文史,1995,12(3):1-3.

[2]韦晓康.龙舟竞渡运动的起源[J].体育文史,2002,8(1):45-46.

[3]王星辰.龙舟文化的起源及发展展望[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12):105-106.

[4]胡娟.龙舟竞渡流变历程中的现代发展化[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

作者简介

赵杰(1982.11—),男,黄冈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通讯作者:余利斌(1967.08—),男,黄冈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