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那些事

2018-01-24 11:40张玉辉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3期
关键词:折柳子规羌笛

张玉辉

摘 要:我国古典诗歌中有大量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篇章,由于某些景象长期被人们用来寄托某种事物,因而使得这些景象具有了约定俗成的特定的文化内涵,所以我们在阅读鉴赏古诗时要注意这些景象的文化内涵,从而准确解读这类诗歌。

关键词:古诗 鉴赏

长短亭,表送别之意。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人们常在长亭送别。古诗中写道长亭、短亭的意象就是表达送别之意。如柳永的《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万俟咏的《山驿》中“长短亭,古今情”等都借“长短亭”渲染一种离别的情景。

折柳,《折杨柳》曲,表离愁惜别之意。“折柳”是古代的习俗,人们在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相送,“柳”于“留”谐音,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依依不舍的心情。《折杨柳》是一篇汉乐府古曲,是书写留别行旅之苦的。因此,人们见到杨柳就会引起别愁,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碟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折柳吹笛,“相看指杨柳,别恨转依依”的睹柳伤别,作者都把离愁惜别和杨柳结合在一起了。

子规啼鸣,表悲苦哀怨之情。子规,即杜鹃鸟,又叫布谷鸟。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在夜中啼鸣,声音凄切,甚至啼出血来,被诗人词客称之为“天地间愁种子”,故借以抒发悲苦哀怨之情。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又如“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难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我们读这些诗时都能感受到这种哀愁的感情。

笛声、角声,表达人思乡怀远之情。在写军旅生活的边塞诗中,笛声,角声最易拨动征人的心弦,牵引征人的愁思。如“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愁。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再如李益的《听晓角》:“边霜昨夜坠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这些诗篇都是通过笛声、角声来写征人无尽的乡愁。

孤城,表离人愁绪。远离故乡的戍卒征夫,被贬出京的文臣武将,落魄他乡的文人骚客看到一座孤城,往往会触动内心的情思,或怀念家乡的亲人,或感叹报国无门,或思索人生的真谛,总离不了一个“愁”字。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

也有些诗人在诗中用这些名物时,不表达约定俗成的意境。如杜牧的《题齐安城楼就有“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的句子,还有“何处是归程,长亭共短亭”等都表达了关山阻隔,归家无期,思念亲人的无奈心情。再如王之涣的《凉州词》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表现了戍边将士怀念家乡的强烈情感。在这些诗篇中“长亭”、“杨柳”等都由送别、惜别引申出思乡怀远的寓意。

懂得了这些名物的文化内涵,就能在平时阅读鉴赏古诗时,也就能准确的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诗歌的意境,获得艺术的享受。

参考文献

[1]石春梅.浅谈古诗词鉴赏[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6):183-184.

[2]大蔥卷煎饼.军营词人的那些“瓷”事[J].喜剧世界(上半月),2011(1).

[3]王丽静.谈古诗词鉴赏[J].职业技术,2006(6):18-18.

猜你喜欢
折柳子规羌笛
子规声声
孙钢坪
折柳寄情
《子规声里雨如烟》
捣练子·春
羌笛悠悠
羌笛为武汉吹响
一斛珠·灞桥折柳
宣城见杜鹃花
近代日本的“古典复兴”——以正冈子规的“古代发现”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