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观点中,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学生的成长进程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促进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的趋势中,作为高中阶段的学生,除了掌握大量的学习方面的知识,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之外,还应当不断地参加各种能够训练大脑思维能力和提升主观判断思考能力的竞赛活动,以丰富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经历,在较大的程度上锻炼提升其综合发展素质,还可以培养对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本文以高中化学课程教育中,深入讨论和分析引入学生竞赛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锻炼具有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但应当注重凡事都遵循一个适度的原则。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生竞赛;思维开发;作用影响
一、 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我们都知道,当今时代下,社会各界已经认识到不应该把学生的考试结果作为衡量和选拔人才的唯一参考准则。学生需要从生活能力、综合竞争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多方面不断地进行训练和提升,才能更满足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应适当地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多参加一些更高水平的竞赛活动,不断地拓展自身的视野,提升看待问题的高度,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所能得到的不仅仅是技能的提升,还对人生阅历的丰富具有重要的促进功用。
在进行准备和复习的过程中,学生除了要熟练地掌握和应用课堂学习的各种知识和技能,还要通过阅读等方式扩大自己的认识世界和接触世界的能力,不断地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并参与到一些实践活动的锻炼中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各方面都有明显的收获。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由被动地接受学习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要求学习,这种环境下学生对于接受和理解所学知识的程度也进一步提升。
以一道高中化学竞赛题为例,该选择题以“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过程中产生的化学反应作为知识点,考查火箭发射后产生的气体(包括二氧化碳、水、一氧化氮、氮气等)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生要想答对这道题,首先应当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以方便理解题干,然后在高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最终选出正确的答案。
二、 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意识
参与化学竞赛活动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能够磨炼学生的意志力,使学生在面对挑战的时候能够自发地进行思考,冷静地分析问题,综合运用推理、分析和评价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自己储备的知识,寻找解决办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所在,并逐步增强自信心。
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可以看到很多经常参加竞赛的学生,不论最终的成绩如何,都在一定程度上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意识,不仅在化学这一门科目上的成绩十分优异,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都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合理的评判自身的能力,对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和优化,以实现真正的将知识内化于心,为生活和工作服务。
以一个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为例,该学生在学习期间积极的参加各类化学竞赛,并多次取得优异的成绩,他从自己参加比赛的经验中,积极地总结成功及失败的原因,在学习上区分轻重缓急,投入大量的时间主攻重点科目和自己的弱势科目,并及時的总结回顾,同时,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性实践活动,成长为一个真正经得起考验的强者。
三、 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困境中不断突破自我
化学竞赛的一个优势在于,学生在面对难题的思考过程中,不断地训练自己面对难题永不放弃的强大心理素质,遇到瓶颈时能够有效地转化自己的思路,不断地突破自我,实现更高的突破。这一过程的训练使学生的身心能够获得快速的成长,使学生在日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过程中,面对突发状况能够不慌不乱,淡定地面对和处理问题。
例如,一般的竞赛试题,在难度上与普通的考试之间的差异不必详述,其巨大的题量对学生也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在有限的时间限制和高度紧张的环境氛围内,如何科学且合理地进行时间的划分,是学生在进行答题前首先要面对和解决的一关。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学生适当地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集中精神进行试题的解答。长期的锻炼会造就学生强大且不服输的心理性格特征,为未来步入社会面对更大的压力打下基础。
四、 结语
进入高中以后,学生应当明确一个问题,即参加各种形式的竞赛和比赛,是一个十分有帮助的过程。但是,也应当注意适度的把握,衡量每个学生自身的发展基础和性格特征,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自我不断的突破和挑战。在这一过程中,不能采取强迫的手段培养学生,避免学生因为能力问题而产生心理上的压力,继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甚至是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李锋云.基于课程创新的高中化学资优生培育实践探索[J].创新人才教育,2015(3):24-27.
[2]吴振强.化学竞赛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S1):156-157,159.
[3]张家登.组织化学竞赛培养建设人才[J].江西化工,1997(2):3-4,26.
作者简介:
蔡志武,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瓮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