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中国金融结构优化途径

2018-01-24 10:40薛彪
商情 2017年33期
关键词:优化途径新常态

薛彪

【摘要】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给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正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全球化浪潮遭遇了近30年来最为严重的逆流。为了继续保持以前的发展模式,世界上的各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手段来挽救自己的经济。这就要求像中国这样严重经济对外依赖型的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更为重要的是优化自己的金融结构来适应目前的发展形势。

【关键词】新常态 金融结构 优化途径

一、我国金融结构情况概述

评价一个国家在一定发展阶段的金融结构是否有效,应该主要看它和现阶段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实体经济结构是否相适应。所以,每个经济体在特定的发展阶段都有自己的最优金融结构,它既客观存在又动态变化的,所有经济体和发展阶段的“最优”金融结构是不存在。回顾我国金融结构的演进历史,在改革开放以前,企业需要的资金基本上来源于财政的拨款。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形成的金融体系是以四大银行为核心的,从此以后,金融资源的配置主要依赖于间接融资这种方式,结果导致银行体系内积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以四大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体系制度缺陷逐渐显现出来,并且一些制约金融和经济发展的深层问题接踵而至。

二、我国金融结构存在的问题

首先,融资结构不合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主要区别:前者由出资人承担主要的风险,而后者的主要风险则由金融机构承担。银行业当然属于间接融资。从目前来看,银行为地方政府以及企业提供资金和长期资本的功能在不断地加强,信贷和类信贷在全社会融资中的比例不断地提高,这就导致了银行类的金融机构承受实体经济的经营风险与日俱增。长期投资资金和资本必须承受企业经营周期波动的风险,这是银行业所无法承受的。扩大直接金融的比例,把主要由银行业承担的风险转移给出资人,这是我们国家金融结构优化的一个方面。在我国目前金融体系的融资总额中,间接融资的比例偏高。发达国家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为4:6,而我国目前的状况远没有达到这一标准。一方面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以短期资金为主,这其中隐藏着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和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就是我国企业依靠外部融资的比例较高,并且主要依靠的对象是银行,这种单一的融资结构导致的后果就是造成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以及政府负担的加重,可能会引发大的金融风险。

其次,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我国金融机构集中度偏高,资金高度集中在国有大银行以及股票市场,国有大银行有量闲散资金没有被充分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优先获得金融服务的一般是大型企业,从而在银行与企业之间形成了刚性依赖,使得金融结构缺乏弹性。相比之下,地方上的中小企业得不到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因而受到抑制。另外,银行体系内外利率价格的双轨制,也是造成金融资源配置低效的重要原因。银行体系内的利率价格包括存款利率上限以及贷款利率下限。这样的设计会导致市场内外资源配置上的不均衡。

第三,投资结构不合理。一是国有大型企业投资增长比较快、民间中小企业投资增长相对缓慢。民间投资增长缓慢预示着着经济增长的活力不足。二是生产性领域投入较多、非生产性领域投入较少。在储蓄一投资转换机制运行中,存在着金融资源投入到了非生产性的领域当中而不是生产性领域当中,因而不能满足实体经济的真实的大量资金需求造成了资金的错配。三是海外投资相对于国内投资来说增长较快。只有从海外投资向国内投资转换才能适应未来经济的发展形势。四是企业自身投资的不合理。企业投资由于所得的资金成本很低,金融机构以及投资者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分散的企业决策者对融资所得资金不能合理地规划,他们往往目光短浅,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

三、面对以上问题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优化金融结构,从而适应目前的发展形势

首先,要深化金融监管的改革。一方面,我们可以改革金融监管制度,通过这条途径来促进金融结构的优化。顺应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潮流,我国应该有计划、分步骤地改革金融监管制度,为金融体制的改革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应该防松对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管制,给它们一些自由创造的空间,为中国的金融监管改革不断地探索出新的切实可行的道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金融监管主体的完善来促进金融结构的优化。目前,中国的监管由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分业监管,属于机构型监管模式。为了适应混业经营的发展模式,加强金融业的联合监管,监管模式应该向单一机构的功能性监管模式转变,成立统一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

其次,全面推进利率市场化。最近几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改革在现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国经济的金融环境和特定背景决定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持久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因此,应该完善货币市场、推进企业债券利率市场化,增加利率市场化品种、建立科学的金融产品定价体系。

第三,要完善金融机构的结构。在我国目前的金融机构体系之中,国有大型银行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中小银行数量缺乏,并且农村金融机构缺乏竞争力,这样就导致了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从大银行那里得到了所需的资金,但小型企业、三农企业却难以从中小银行那里得到所需的资金,从而导致了风险向大型银行聚集,损害了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减弱。因此,应该降低民营银行进入的门槛,从而建立多层次的间接融资体系,适当降低民营银行注册资本金较高的限制,从而提高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第四,要发展金融产品创新。通过金融产品创新优化市场结构。在目前的融资结构中,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发展很不均衡,前者规模较大而后者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发展债券市场可以有效地缓解银行债券提供長期融资的压力,从而减缓银行业的系统风险。商业票据作为短期融资的手段,受到体制的制约,发展不均衡。所以,应该完善社会整体信用体系和制度的建设,发展商业票据,为融通短期资金提供方便。日新月异的金融工具,由于自身的不同优势,可以给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提供更多广阔的空间。endprint

猜你喜欢
优化途径新常态
浅析网上书店的营销策略与模式
高校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及其优化途径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优化途径分析
市场经济下的城乡规划资源配置优化途径
邮政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方式阐释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优化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