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凯凯
武训是清代享誉中外的贫民教育家、慈善家。他行乞38年,建起了三处义学,教育了无数穷人子弟。有一年,武训外出行乞集资,时值冬日,天寒地冻,他急匆匆赶路,想在天黑之前翻过一座山头,到达山脚下的村子里,否则晚上无处歇脚。
可是,当武训走到一条山路上,发现前面堵着很多挑担的农民、驾着马车的商人,以及匆忙赶路的人。“前面有辆马车装了满满一车的木柴,因为下雪路滑,后面又排满了车队,车上不去也下不来。看来一时半会儿我们是走不了了。”到前面打探回来的行人无奈地说。
武训听后,思索片刻,便穿过人群,挤到装满木柴的马车前,问车主:“这一车木柴值多少钱?”车主回答:“好几两银子呢!”武训立即从包袱中取出银子递给车主说:“我买了。”大家都不明白武训此举何意,且不说一个乞丐买这么多木柴做什么,现在这种路况,他能将木柴运走吗?
只见武训解开捆绑木材的绳索,用力把一车木柴全部推下了山崖。这辆马车因为轻装简行,很快行驶起来,不一会儿,道路就畅通无阻了。看着众人疑惑的神情,武训说:“刚才那种情况,如果想要道路通畅,最简单快速的方法就是把木柴扔掉。”“那为什么不让主人直接把木柴扔掉呢?”有人不解地问。武训说:“我们只能要求自己这样做,不能强迫别人也这样做。况且我也不了解他的状况,说不定扔掉这车木柴,他的生活就无以为继了。”“那你岂不是为大家承担损失了吗?”有人追问。武训笑着说:“也不能这样说,因为我也急着赶路,这样做其实是为了自己,只是顺带给大家带来便利罢了。”一席話让众人赞不绝口。
在解决问题时,产生一些损失在所难免。在有能力的情况下,替大家承担损失不失为有效的方法,也体现出了一个人的决断、担当和慈悲。
〔本刊责任编辑 袁小玲〕
〔原载《故事会》2017年第16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