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戏曲文化请接点“学生气儿”

2018-01-24 18:19王会敏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8年1期
关键词:从军豫剧花木兰

王会敏

为了传承传统戏曲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鹤壁市机电信息工程学校在2017年10月26日晚上邀请鹤壁市豫剧院的金不换、张国朝、王娜等豫剧名家为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淇河晨报》都报道了。可第二天上课时学生却问我:“老师,为啥把我们爷爷奶奶喜欢的豫剧搬到了学校的舞台?我们都听不懂。”面对学生的问题,我无言以对。豫剧是河南人的骄傲,学校耗时两个月精心筹备的“传承戏曲文化,激扬青春年华”主题晚会,学生却不乐意接受,为什么呢?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发自内心地探求传统文化的魅力呢?

选择内容时请带点学生气儿

戏曲是历经千年沉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但这一文化在90后、00后的眼里基本属于“过去式”,能接受戏曲的学生真的不多。戏曲若不是高山流水曲高和寡,怎么会被学生打入冷宫呢?高速运转的社会生活使当代中职生成长的环境基本与戏曲绝缘,让他们静下心来听听戏曲真得好难。

因此,笔者认为传承戏曲文化不能单纯站在教师的立场来选择内容,而应该俯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声音,征求学生的意见,选择学生相对熟悉的曲目。比如《七品芝麻官》《花木兰》《朝阳沟》等,也可以选戏歌《说唱脸谱》等。面对中职生,无论选择什么戏种,最好选经典片段。

演员表演时要沾点儿学生气儿

学生悄悄告诉我:“戏曲真无聊,不明白唱的啥,也不会跟唱,但很羡慕金不换上过三次春晚,要是现场能跟着金不换学唱两句就好了。”其实我们的学生只是习惯于让自己的生命潜能处于沉睡状态,点燃他们内在的小宇宙,完美释放他们生命能量的最佳途径就是让他们置身其中,有事干,忙起来。演员现场教唱几句戏曲,鼓励我们的学生跟着唱,要比演员自己站在舞台中央唱独角戏更能传承戏曲文化。学生在学唱的同时,才能更好地品味戏曲唱腔的优美,享受传统戏曲文化的滋养,找到参与其中的乐趣。

改編传统剧目要有学生味儿

《花木兰》是豫剧的经典剧目,其中“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更是家喻户晓。我们的学生虽然知道花木兰替父从军,并不知晓木兰从军的整个过程。如果让他们去观看豫剧全场《花木兰》,即使免费他们也不愿意去看。如果我们激发学生的智慧把它改编成小话剧,则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1506班孙岩同学就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了话剧《木兰从军》,这个小话剧在选演员时就因学生参演积极性很高一度出现火爆的场面;排练室里同学们认真记台词,对戏,热烈讨论怎样表演才能更好地诠释人物形象;上台时演员们使出浑身解数卖力表演,凭自己的演绎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喝彩。这个话剧还被推送到省里参加素质能力大赛,并取得了好成绩。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素养。所以传承戏曲文化务必接点学生气儿。endprint

猜你喜欢
从军豫剧花木兰
王春艳:战“疫”场上的“花木兰”
从儿童的审美角度赏析经典人物形象
送友人从军戏作
元好问的军旅生活
花木兰
家校共育成合力,传承河南豫剧
木兰从军
豫剧现代化进程分析
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推动豫剧文化产业发展
花木兰从影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