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踝骨折采用后踝-内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分析

2018-01-24 06:36张国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20期
关键词:后踝内踝踝骨

张国峰

华北医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峰峰集团总医院骨一科,河北邯郸 056200

临床上,三踝骨折属于十分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对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1]。近年来,我国现代交通运输业与建筑业获得了较好较快发展,踝关节重度损伤患者的数量显著增加,并且大部分表现为骨性结构损伤与韧带结构损伤,通常会促使患者丧失关节稳定性,对其生物学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因为人体负重与运动会在会很大程度上受踝关节的影响,所以临床上通常会对三踝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2]。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解剖复位进行有效保证,并且最大程度上确保其踝关节功能恢复,对创伤性关节炎进行预防。该研究中选取了该院于2011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后踝-内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三踝骨折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38.21±3.26)岁,共40例,男、女患者分别有23例与17例;骨折部位:12例为左踝骨折,28例为右踝骨折。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38.52±3.39)岁,共 40 例,男、女患者分别有 24例与16例,骨折部位:11例为左踝骨折,29例为右踝骨折。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价值。纳入标准:自愿参与研究者;无神经与血管损伤者;骨折10 d内进行手术治疗者;闭合性骨折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妊娠期妇女、哺乳者;严重粉碎性骨折者;陈旧性骨折者;合并代谢性疾病、内分泌异常与肿瘤者。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外踝-后踝-内踝复位固定序列):对患者进行硬膜联合麻醉,将患者摆放为侧卧位,采用电动气囊对患者患肢大腿中段进行常规止血操作。从患者腓骨外侧入路,作出一个手术且切口,暴露外踝骨折病灶,在直视的情况下,对患者外踝进行妥善固定,并且采用螺钉将其固定好,然后再将后踝骨折创口暴露出来,复位成功之后,采用螺钉将其固定好。最后再将三角韧带与内踝暴露出来,在直视下对其进行复位处理,采用加压螺钉进行固定。完成固定后,检查踝关节稳定性,同期修补损伤韧带,在必要的情况下,要对其进行胫腓联合固定。最后对复位情况采用C臂机进行确认,固定之后进行引流留置,对伤口进行逐层缝合。观察组(按照后踝-内踝复位固定序列):对患者进行硬膜联合麻醉,将患者摆放为侧卧位,采用电动气囊对患者患肢大腿中段进行常规止血操作。首先从腓骨外侧入路,作出一个手术且切口,将患者外踝、后踝骨折灶暴露出来,然后再在直视的情况下,同时采用手法复位的方式对两处骨折进行复位处理,采用螺钉将其固定起来;然后再将内踝暴露出来,对其进行手法复位处理,采用螺钉将其固定好。完成固定后,检查踝关节的稳定性,同期修补损伤韧带,在必要的情况下,要对其进行胫腓联合固定。最后对复位情况采用C臂机进行确认,固定之后进行引流留置,对伤口进行逐层缝合。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12、24周与48周的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②对比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与后踝复位次数。

1.4 统计方法

在SPSS 19.0统计学软件中纳入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OFAS评分

两组术后6周与48周的AOFAS评分对比,P>0.05。观察组术后12、24周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 1。

表 1 两组 AOFAS 评分对比[(±s),分]

表 1 两组 AOFAS 评分对比[(±s),分]

?

2.2 骨折愈合时间与后踝复位次数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后踝复位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与后踝复位次数对比(±s)

表2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与后踝复位次数对比(±s)

?

3 讨论

临床上,踝部骨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青壮年属于该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踝关节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正常生产活动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所以临床医生在对韧带受损、骨折以及脱位等踝关节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对解剖复位进行高度重视。如果没有良好复位,则可能会促使踝穴逐渐拓宽或者边窄,促使其生理结构出现变形,损伤其踝关节功能,多数患者可能会因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疼痛或者踝关节失稳,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会出现远期创伤性关节炎[4-5]。所以为了改善内踝骨折的预后,对其进行完善的内固定是十分必要的。研究显示,在对三踝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因为复位固定的次序存在差异,所以骨折愈合质量与手术过程中的繁琐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性。这主要是因为在对三踝骨折患者进行复位处理时,后踝复位固定存在有较大难度,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对内外踝进行牢固固定时,手术整体视野处于较为宽松的状态,且踝穴空间充足。但是如果先复位后踝,因为韧带会对患者进行牵拉,再加上踝穴空间极其复位很容易出现变形与移位的现象,所以需要同时复位内外踝,首先挤压踝穴空间,固定踝穴宽度,促使距骨体处于稳定状态,重建外踝之后,精准标示踝穴外侧壁,以此来对其内踝复位进行有效促进,确保三踝复位稳定、牢固。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12、24周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后踝复位次数少于对照组,由此可充分看出后踝-内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三踝骨折采用后踝-内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显著,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1]许玮,张旭鸣,施爱平,等.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8):796-798.

[2]张永立.续骨活血汤对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3):104-106.

[3]江一帆.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合中药疗法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3):169-170.

[4]雷波,谢鸣,潘昊,等.后外侧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6,19(6):759-760.

[5]黄文海,潘月勤,李昌友,等.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11):1948-1949.

猜你喜欢
后踝内踝踝骨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新型特殊构型接骨板固定后踝骨折的初步研究
内踝截骨术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如何选择后踝骨折的治疗方式
后踝骨折的治疗与研究进展
三踝骨折采用后踝一内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分析
不同手术入路(外侧、后外侧)治疗外踝骨折的对比
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后踝骨骨折的效果研究
带血管蒂腓骨头骨骺截骨整形重建内踝的应用解剖与临床应用
经后内侧和后外侧联合手术入路治疗内踝后踝冠状位骨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