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
(深圳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广东 深圳 518000)
各种原因导致的偏瘫和截瘫的患者,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脊髓损伤后及急性脑卒中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其致残率却高达80%。此类患者在临床康复时期,由于肌肉失神经支配,会带来诸如关节挛缩、关节脱位、骨质疏松等由于运动功能障碍的并发症,也会引发一些继发的并发症,如压疮、异位骨化等。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往往是在患者运动功能失神经支配期间,病人的骨、关节、肌肉未能有效及时得到外界力量的适当支持、代偿和保护。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和生活质量,更是由于偏瘫或截瘫后康复周期长,如果未及时得到康复治疗或适当的辅助器具补偿、维持、保护失去功能,往往会带来很高的致残率,在肢体类残疾类型中占主要部分,给患者的家庭带来经济、心理极大的负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因此,对偏瘫和截瘫患者从医院临床康复回至家庭、社区过程中,研究辅助器具在不同时期适时的介入康复,观察下肢辅具器具如踝足矫形器、膝踝足矫形的早期康复介入,减少踝关节变形,为日后步行训练提供基础;观察坐姿辅助器具,如适当防压疮坐垫,会减少移位能力弱的病人发生压疮的风险;研究在偏瘫和截瘫康复的中后期,辅具器具可以弥补和代偿功能失去的部分,如轮椅弥补病人的出行困难,家居无障碍改造使病人回到家庭后的生活自理更容易。
目前医院临床康复患者在住院至出院回家期间,及时得到辅助器具的介入存在困难,缺乏一种有效及时的临床至社区辅具转介的模式。通过课题研究,去摸索医院临床康复与辅助器具工作的及时无缝转介路径,用于残疾人的服务模式。
本研究由深圳市残疾人辅具资源中心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南澳人民医院三方合作,完成偏瘫、截瘫辅助器具的应用研究。
项目完成20例观察组患者研究,一般资料如下:男15例,女5例;年龄18~55岁14例,56~75岁6例;偏瘫18例,截瘫2例;认知筛查(CASI)21~30分11例,≤20分9例;Barthdl指数>60分4例,40~60分7例,40分以下9例;发病时间0~6月8例,6~12月4例,12月以上8例;辅助器具适配种类:矫形器12件,个人移动类12件,个人护理及防护类6件,个人医疗类6件,无障碍改造1例。
根据Barthel指数记分,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成良、中、差三级。>60分为良,有轻度功能障碍,能独立完成部分日常活动,需要部分帮助;60~41分为中,有中度功能障碍,需要极大的帮助方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40分为差,有重度功能障碍,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动不能完成或需他人帮助。以常见的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以及关节挛缩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来观察。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在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以20例适配不同辅具器具的患者为观察组,另选20例未适配辅助器具的患者为对照组进行辅具效果对照观察。
(1)偏瘫截瘫患者的并发症中,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以及各种关节挛缩等,对2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观察组(使用辅具器具)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根据Barthel指数评分标准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成良、中、差3级,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分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生活自理能力情况比较
(1)偏瘫截瘫患者除需要接受神经内科常规的治疗外,较早的使用辅助器具进行合理规范的康复功能训练,如上述案例中早期使用的下肢矫形器预防踝膝关节变形、下肢矫形器对早期负重站立训练的支持保护作用,使用防压疮床垫及座垫,预防无移位能力的患者发生压疮风险等,对于减轻脑血管疾病的发展,促进肢体自主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2)对于已过急性康复期进入康复中期的偏瘫截瘫患者,除了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外,借助辅具器具实现日常自理技能训练变得尤为重要。如上述案例中,使用轮椅训练转移能力,使用手杖、助行架提高步行平衡,使用防洒碗、防滑垫训练进餐等,对提高偏瘫、截瘫患者进行各种日常自理、转移能力的训练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对于进入康复后期的偏瘫截瘫患者,病后居家环境变得有障碍是妨碍病人顺畅回归家庭、社区很重要的原因,及时对康复后期患者的居家环境进行无障碍评估及改造,是确保病人回归家庭很重要的康复措施。
在研究中,医院临床康复与辅具中心辅具工作紧密协作,医院临床康复医生将有辅具协助需求的患者有效地转介辅具中心,让患者及时得到不同康复时期所需的辅具器具的康复支持,最大可能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这是一种医院临床康复与辅助器具工作及时无缝转介的路径,是共同服务于残疾人的工作模式的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