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青铜葵花》中的苦难美学

2018-01-24 23:23竺海姣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5期
关键词:诗化曹文轩葵花

竺海姣

一次普通的周记,有个学生写道:“在曹文轩的《青铜葵花》里,一段看似悲惨的经历,虽然会使人肉体上遭受折磨,但精神上却没有因此而沮丧。相反地,能够使人保持一种积极快乐的心态,这是难能可贵的。这部作品,让我在苦难中感受到了美,让我明白了在苦难中同样可以活出美的生命。”

这段话让我为之震撼,为之动容。一想到我们身边的孩子,常常因为一些不算苦难的挫折,就选择自暴自弃,甚至自杀,我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由此我萌生了让整个小学高段学生共同阅读此书,感受苦难美学的想法。一周后,我组织全校五年级学生同阅共品《青铜葵花》这本书,我们将从初探苦难、苦中有美、苦难美的意义这三个方面来探讨《青铜葵花》的苦难美学。

一、曹文轩言苦难——生命的命定内容

《青铜葵花》是当代文坛在儿童文学领域内新近反映生活、揭示苦难的力作。当今社会几近消失的一个名词——苦难,在这本书里光辉地出现了。在《青铜葵花》中,“苦难”始终作为一个关键词贯串全书。书的扉页中还写着这样一句话:“谨以此书献给曾遭受苦难的人们以及他们的子孙。”很明显,本书始终围绕着苦难这个主题来讲。那么,何为苦难呢?顾名思义,首先让学生明白,苦难就是令人痛苦的遭遇。苦难是人成长经历中的一种境遇,它有时候表现为物质上的困境。比如某地大旱人们遭受的是饥荒之苦;有时候则是一种精神上的痛楚,像玉树地震中幸存者们的丧亲之痛。总之,它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归根到底体现在这个“苦”字上。

其次,需要学生了解,在曹文轩笔下,苦难究竟是怎样被诠释的。在作者的眼里,苦难又有着怎样的含义。书中的主人公葵花几乎经历了人世间所有的可以称得上苦难的东西,但也就是在各种各样的磨难与挫折中,他们才成长起来。在本书中,曹文轩头一次旗帜鲜明地把苦难作为他思考的主体,并且认为苦难不是生命的意外而是生命的常态——生命的命定内容。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青铜葵花》才并不是对苦难的展览和悲愤的呼号。

面对苦难,在万难忍受的境地与坎坷曲折的遭遇中折射出的脉脉温情,正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情感标志。如果学生也能从这个角度看待苦难遭遇和不幸的人生历程,那么他们就会明白,苦难是人走向成熟的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二、理解苦难在小说叙事性特点中的具体体现

《青铜葵花》以中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为背景,讲述了女孩葵花的父亲被下放到“五七干校”不慎溺水身亡后,孤女葵花被当地农民青铜一家收养,在贫困、蝗灾、水灾、旱灾、饥荒等一系列灾难发生时一家人的故事。

曹文轩是用悲悯的情怀和唯美的写作来完成对苦难的塑造,而这种理解又通过小说的叙事性特点(苦难与美都是小说《青铜葵花》的叙事主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这也是学生需要重点把握与体会的地方。

1.用唯美的表达来淡化苦难带给人们的痛楚

《青铜葵花》从作者习惯的童年视角,写出了人物所经历的各种各样的苦难。但这种苦难并没有让人感到绝望,而是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因为曹文轩把它描述得足够唯美,叫人看了非但没有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反而树立起坚强的信念。他用苦难中所展现的亲情美、人物生活环境的自然美、如诗如画般的意境美以及纯美灵动的语言美等等各种美,恰到好处地淡化了苦难带给人们的痛楚。

《青铜葵花》中的每个故事都具有美感内核。的确,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经常都伴随着忧伤、苦难、痛苦,但不可否认,它同时也是美的。使这苦难成为美的,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或者说是一种顽强的生命的力量。这种美是一种和谐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具体地说,不管在何种境遇当中,人们总是能坚强地同一切困难作斗争,顽强地生存下来。

2.用主观化的叙述姿态来叙写体验式的少年成长的痛

在《青铜葵花》中,作者并没有站在大众的角度,以理性的笔触和基调来叙写。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是带着丰富的感情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的。这种姿态,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更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与青铜葵花一起经历着各种各样的喜怒哀乐,体验着相似的情感。比如在第七章《三月蝗》中,声势浩大的蝗灾使大麦地只剩下空壳。蝗虫所到之处,天光地净,干净得令人感到悲伤。青铜一家也是忍饥挨饿,饥肠辘辘。在这样饥饿的日子里,我们似乎能感受到青铜葵花饱尝饥饿之苦的痛苦,因为曹文轩是用一种主观化的姿态来叙述的。

作为曹文轩系列成长小说中的一部,《青铜葵花》当然不会缺乏对成长中青少年的关怀与引导。儿童文学作品《青铜葵花》其实就是一部少年儿童如何面对苦难的成长史。在他的作品里,没有任何一个少年在成长路上是一帆风顺的,在不同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境。这种成长历程中的痛是不可避免的,曹文轩想要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这些,更多的是通过青铜葵花的故事告诉我们:苦难是不可避免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待苦难的风度,长大后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强者。

3.用诗化的艺术特征来构造小说的美学内涵

曹文轩是作家,更像是诗人,这部长长的抒情式的诗化小说,充满着诗化的艺术特征。不管是他诗化的语言还是其中的意境,都充分地说明了这点。

“草是潮湿的,花是潮湿的,风车是潮湿的,房屋是潮湿的,牛是潮湿的,鸟是潮湿的……世界万物都还是潮湿的。”这一段非常有特色的环境描写,罗列出了典型、具有代表性的潮湿的景物,充分体现了语言的节奏美,尤其是省略号的运用又让人有着无尽的遐想。

再来看意境。与其说他的小说是由细节组成的,倒不如说是由一个个意象构成的:青铜是神秘的、冷色调的、沉默的、坚强的;葵花则是热烈的、暖色调的、奔放的。两者的组合,所形成的意象直指本书的精神内核。而每章的题目“小木船 ”“ 葵 花 田 ”“ 金 茅 草 ”“ 冰 项链”等等也都是用充满诗意的小的意象来统领每个章节的内涵和主旨。“苦中有美,苦美交融”,我想是用来形容曹文轩的苦难美学的最合适的字眼。

三、苦难美的意义

本书后记中有这么一段话:“《青铜葵花》在享乐主义泛滥的今天,无疑是另一种声音。它进行的是一种逆向的思考。它是对苦难与痛苦的确定,也是对苦难与痛苦的诠释。”

其实曹文轩所倡导的是一种乐观主义而非享乐主义。所谓乐观主义,是一种深刻认识苦难之后的快乐,那才是一种真正的、有质量的快乐。

可以引导学生将苦难当作锤炼心灵的力量,使生命更加有韧性,提高生命的质量。对苦难有了正确深刻的认识,才能正视苦难,积极应对苦难,这是我们现代学生应有的风度,也是曹文轩想通过此书表达的主题。确实,在他的小说中,人人都遭受着苦难,可是他们却把苦难当成生长所必经的风雨磨炼。“苦难不苦,心态决定一切!”

事实上,曹文轩正是在通过儿童文学的话语方式言说苦难之美的意义。“快乐”和“苦难”并不是对立的。只有以“苦难”打底子的美才是真正的、有质量的、有底蕴的“美”;只有用美的意象来淡化的苦难才是深刻的、有意义的、苦中带甜的。曹文轩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他们的眼睛来看待这个世界,看待人生所遭遇的苦难,这是一般作家所做不到的。

学生们因不懂得如何看待苦难本身,而忽视了自己内心承受苦难的能力。我们的时代需要学生理解苦难,正视苦难所带来的积极意义,让人们即使在苦难中也会感受到美,在苦难中同样可以活出美的生命,选择一种坚强的生活方式。我们的文学需要苦难美学,它使我们深入地思考人的命运和心灵。

用美来淡化苦难,用美来塑造苦难,用美的方式使我们在苦难中选择坚强,对生活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过一个“痛并快乐着”的有意义的人生。我想,这就是苦难美,这就是曹文轩《青铜葵花》的内在意义。

猜你喜欢
诗化曹文轩葵花
亲近厚实大地,疗愈澄澈童心
两袖清风
葵花王冠
葵花之门
论西夏偈颂的诗化——以西夏文《贤智集》为例
葵花 外一首
葵花点穴手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曹文轩的影视作品
浅谈创设诗化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