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利
我们常常批评学生的习作像流水账一样,指的就是习作中心不够明确,事无巨细地一顺溜写下来,没有重点,没有主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问题出在学生抓不住重点,不会选材。
擒贼擒王
其实,只要你知道兵法“擒贼擒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首先,要突出重点,点面结合。要将最能表现文章主题、刻画中心人物的关键材料作为“点”安排在最突出的位置上,把其他起补充、陪衬、铺垫、烘托以及连接过渡的材料作为“面”来布局,以“点”带“面”,以“面”衬“点”。第二,要关注细节,疏密有致。写文章和画国画一样,讲究“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的妙趣。兴致上来,挥毫泼墨,浓墨重彩;气息沉静,惜墨如金,大片留白。这细密之处便是文章的中心所在,能反映中心的人物细节,都可以用大量的笔墨来细致描述。正如特级教师蒋军晶所说,我们要把一秒钟的事写出三百个字来。细节处,针扎不进,水泼不进,风亦难以吹进。而疏朗处,一笔带过,甚至不着一字,凌空飞白,言有尽而意无穷。
顺手牵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习作最新鲜的素材都来自于多彩的生活。学生习作喜欢无病呻吟,好多人抄袭成风,究其原因是不会观察生活、不会从生活中提炼习作的素材。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学会“顺手牵羊”帮助学生选材入文。
那么究竟哪些“羊”可以牵来进入学生的习作呢?生活中的“羊”首先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可以是一些深刻的、有趣的、快乐的、惊喜的、刺激的、意外发生的小事情。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来自生活的新鲜的“羊”,抓住机遇,趁着学生兴致犹存,趁热打铁,让学生一鼓作气,即席创作。如,刚举行过激烈的体育比赛,课堂上突然出现的意外,课间活动有趣的一幕,同学间的一次误会,班级里出现的新流行……当这些生活中真实的小镜头出现时,我们切不可让学生错失良机。
釜底抽薪
习作要想拿高分,必须标新立异,选材要与众不同,不落俗套。例如亲情话题的习作,很多学生会选择“生病了妈妈照顾我,考试成绩退步了妈妈鼓励我,妈妈送我去上学,妈妈为我做早餐,妈妈为我织毛衣……”,这些题材差不多都是从“妈妈的爱”的角度来选材的,人云亦云,差不多都写烂了。这时候,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冷静思考,换一个视角去选材,成长中母亲的批评声,父亲的一记耳光,《学会看病》《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中这些狠心的父母又何尝不是一种亲情呢?
对于一些熟悉的题材,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我们要突破传统思维的定势,运用逆向思维,从常规的反面切入,反弹琵琶,另辟蹊径。比如,写父母的爱,别人都写得到的爱,一位学生却逆向思维:“我不需要父母过分的爱,因为过分的爱限制了我的发展,让我和同学产生了隔阂。希望父母不溺爱我,这才是真正的爱我。”
欲擒故纵
所谓“欲擒故纵”是指在文章的选材上欲扬先抑,极力渲染刻画对象的反面形象,然后笔墨突转,转入正面刻画,在叙述的变化中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纵”是为了更好地“擒”,但纵也要巧妙、得法,恰到好处,否则过度放纵,如野马脱缰就难以“擒”住了。
那么,如何在习作中运用“欲擒故纵”法进行安排材料呢?我们以老舍的《母鸡》为例。首先,从选取内容上,要注意把握价值取向。老舍“纵”的是母鸡外在样子丑陋、叫声令人厌烦,而“擒”的是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内在精神。这一擒一纵,内容的舍取十分精准。其次,在行文布局中要善于“潜伏”一条情感变化的暗线索,而且转变要自然合理,不可突兀。如老舍对母鸡的情感转变线索是:从一开始“厌烦”到感到“惊讶”最后发出由衷的“赞美”。第三,要注意“纵”和“擒”的主次之分。“纵”要略,“擒”要详,不可“纵”“擒”不分,平均用墨,更不能轻重倒置,喧宾夺主。只要注意以上三点,运用此法,就能使文章波澜起伏,曲折多变,形成对比,从而让人读起来获得恍然大悟的快感,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