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派”筝的流传与艺术风格
——河南筝派与山东筝派之比较

2018-01-24 21:06耿雨行
音乐传播 2018年4期
关键词:曲子古筝河南

■耿雨行

(郑州市第九中学,郑州,450002)

筝是我国的传统乐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流传到各个地区,并于当地的民间音乐、说唱艺术和传统戏曲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不同的音韵特色、演奏技巧的古筝流派。我国筝派大体分为南、北两派,其中,河南筝和山东筝由于在乐曲的风格和乐曲的结构上有相似之处而通常合称为“北派”——二者在艺术风格上有着独具地方特色的风格,这是能形成重要的流派的主要原因。

河南筝派与山东筝派都处于黄河流域,两地语言和生活习俗相近,故两个流派有些相似之处,但两者的艺术风格又独具鲜明的地方特色。本文将对这两个地方传统流派进行比较分析,愿能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做出一些微薄的贡献。

一、河南筝派和山东筝派的形成历史、演变与传承

首先,本文将对河南筝派与山东筝派从形成历史、曲目情况、传承情况等方面对其发展状况做出概述。

形成历史河南地处中原,筝派以南阳为中心,常被称作“中州古调”。传统的河南筝派是在“大调曲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河南大调曲子”,原称“鼓子曲”,是在开封的小曲的基础上,吸收皮黄、秦腔、昆腔等的曲牌音乐逐渐形成的,后来广泛流传到洛阳、南阳等地区。清末民初,有人将鼓子曲中易唱的曲子称为“小曲”,即为河南曲剧前身。之后,开封等地的鼓子曲逐渐衰落,只有南阳鼓子曲生存并发展,为区别于“小调曲”而称“大调曲子”或“南阳大调曲子”。①参见吴倩《山东筝派、河南筝派之比较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9页。

山东筝派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在菏泽和聊城两地,特别是菏泽地区的郓城、鄄城一带。这一地区历史文化悠久、民间音乐丰富多彩,素有“筝琴之乡”的美誉。②参见周耘编著《古筝音乐》,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37页。山东筝曲大部分是直接来源于山东琴书和山东琴曲。

筝曲分类及代表性曲目河南筝曲分为板头曲和小曲(唱腔牌子曲)两大类。

板头曲原为河南大调曲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演奏大调曲子演唱之前的独奏、合奏等,可分为快、中、慢三个板头。快板板头曲有《风摆翠竹》、《紧开船》等;中板板头曲有《高山流水》等;慢板板头曲有《思乡》、《苏武思乡》等。此类乐曲是中州古调的重要组成部分,旋律的结构工整,有较强的程式性。

小曲又称牌子曲,结构短小活泼,带有唱词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大部分小曲是根据大调曲子中的唱腔曲牌演化而成的。另一部分是由大调曲子唱腔之前的前奏演变而来。代表性曲目有《山坡羊》、《剪剪花》等。

山东筝曲可分为大板曲和小板曲。

大板筝曲是从纯器乐曲“碰八板”中分离出来的,属于八板体系。“碰八板”由古筝、扬琴、胡琴、琵琶这四种乐器同时演奏。不同于八板体,乐曲演奏的长度、调式一致,而曲调、曲名不同。代表性曲目有《汉宫秋月》、《小溪流水》等。

小板曲旋律短小,富有歌唱性,板数不受限制,是根据山东琴书的前奏和间奏,再加入古筝演奏技巧形成的。代表性曲目有《凤翔歌》、《京口调》等。

传承情况河南筝流传广泛。20世纪初,遂平魏子猷先生在北京西单牌楼道德学社教筝,河南筝曲得以传播,有《渔舟唱晚》、《平沙落雁》、《小开手》等代表曲目。河南邓州曹东扶先生受环境的影响从小学习南阳大调曲子,掌握古筝、琵琶、三弦等乐器,有《落院》、《打雁》等代表曲目,其创作的《刘海与胡秀英》、《变体孟姜女》等筝曲,将河南筝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河南泌阳王省吾先生演奏风格严谨、朴实,有《四季景》、《花流水》、《丹西调》等代表曲目。

山东聊城和菏泽地区是山东筝派的主要流传地。金灼南先生和金以埙先生主要将聊城筝曲传承下来。菏泽地区的山东筝曲则很多都是由王乐诵先生、黎邦荣先生传下来的。黎邦荣先生以教书为生,培养出大批的演奏家如黎连俊、樊雨西、张为昭等人。黎邦荣之后的三代古筝家中具有较大影响的有高自成、赵玉斋、韩庭贵等。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们进入高等学院任教,并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学生。

二、影响河南筝派与山东筝派形成的主要因素

当地民风民俗、地域与历史环境、筝家的具体实践等皆对筝派产生了影响,共同构成了筝派形成的主要原因。

民风民俗筝自古以来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不同地域的人所具有的不同风俗、情怀和审美习惯等方面都影响着筝的风格流派的形成。在河南南阳、泌阳、邓县(今邓州市)一带,流传有祝寿的传统,富裕家庭请来戏班,演唱的是河南传统剧种——曲剧。曲剧的伴奏乐器有三弦、古筝、琵琶等,而随着此类民俗活动的频繁开展,作为伴奏的古筝音乐也逐渐得到推广。

在山东筝所流传的菏泽地区,人们常在过节、逛庙会时来演奏。男女老少也常常在农家小院中一起切磋琴艺,技巧娴熟、加花精彩者被尊称为高手。在胡集一年一度的书会活动中,梆子戏、山东琴书、柳琴戏等说唱艺术、戏曲艺术精彩纷呈,筝作为主要的伴奏乐器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地域与历史环境河南位于中原大地,享有优越的历史地位的同时也遭受着王朝更替伴随着的磨难,除此之外,黄河发生的泛滥吞噬着人们的生命……遭受着多重磨难的中原人民率真地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因此在筝曲中多是对美好河山的赞美,如《高山流水》等。还有一些表现他们对苦难的悲愤情绪的作品,如《闺中怨》、《哭周瑜》等。筝曲的风格表现得较为热情。

山东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山东人民长期受“仁”“礼”文化的熏陶,培养成讲义气、重情义的性格。然而在历史上,山东人民饱受着水灾的同时也饱受着战乱之苦,磨炼出坚韧的性格。山东筝主要表现出质朴率真的风格,也有一部分筝曲较为凄婉。

筝家的实践关于河南筝派的演奏风格,以曹东扶先生为例。曹先生演奏技术高超,演奏的筝曲华丽、缠绵而富有情感,主要体现在“游摇”、注重音色的柔美、充分利用左手的技巧等方面。“游摇”奏法,是曹先生设计的,专门用以演奏悲哀的旋律。滑音奏法,也是曹先生在弹奏时频繁出现的,其中“双滑音”较具特色,使乐曲更加富有活泼的韵味。“踢指”奏法,亦是曹先生在演奏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技法,他采用的是外带义甲的方式,使弹奏时更加有力。曹先生与时俱进,巧妙创新,常创造出大家喜闻乐见的作品。

山东筝派筝家演奏风格分析以赵玉斋先生为例。“小摇”奏法,是赵先生为增强曲子的“颗粒性”创造的。下滑音后重颤音奏法,更能表现山东筝乐的“粗犷”。八度奏法,增强乐曲力度的饱满性和音色的醇厚性。赵玉斋先生创作的筝曲《庆丰年》,首次使用双手交替的演奏方法,将古筝演奏技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河南筝派和山东筝派艺术风格之比较

本部分将对河南筝派与山东筝派从共性、个性方面,并以具体作品为例,进行艺术风格的分析和比较。

音乐形式之共性河南与山东都处于黄河流域,两地文化交流频繁,其古筝文化也必然相互影响,在部分的音乐形式上有相似之处。

第一,用甲习惯相似。老一辈的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筝家多用甲盖来演奏,手指直接与琴弦接触,演奏时动作较灵活。但是,随着古筝曲目的丰富,指甲盖演奏满足不了高难度技巧的需求,“义甲”便应运而生了,其中有牛角甲、玳瑁甲、象牙甲等不同材质。

第二,曲体结构具有共性。河南板头曲与山东大板曲都是独立的器乐形式,源自我国传统器乐曲牌《老八板》,保留了“八板体”的结构特征。民间习惯上把包含八个强拍(即8个小节,也即八板)的乐句称为一大板,八大板即八个乐句,在第四句和第五句或第五句中加四板,全长六十八板的结构形式。缩减变奏时也有三十四板(六十八板减半),或最简练时有十七板(三十四板减缩一半)的形式。①参见袁静芳著《民族器乐》(修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转引自吴倩《山东筝派、河南筝派之比较研究》,第14页。

第三,河南牌子曲和山东小板曲都是在说唱音乐的唱腔、曲牌、过门的旋律的基础上加入筝的技巧改编而成的,乐句规整,结构短小。

技法之对比河南和山东在筝派中都属于“北派”,筝曲的技法基本是一致的。但是不同流派的筝家又受民风民俗的影响并会根据自己的审美习惯对演奏技巧进行丰富和发展,在演奏上有强、弱、快、慢的不同,而产生出不同的旋律风格。

在右手技巧方面,在大指的运用上,河南筝派用手腕带动大指关节活动,力度较大,弹奏时更扎实,符合河南筝派的要求;山东筝派大指多用指尖部分,靠小关节运动,中指、食指只作为辅助。河南筝派摇指的演奏手法极为丰富,有“短摇”、“游摇”,其中大指的摇指“先托后劈”,以大指关节为轴心,用腕部的运动带动大指关节;山东筝派采用“先劈后托”方式,以大指末端的小关节为活动中心。食指运用较少。河南筝派中运用中指的频率高于食指,不仅有曹东扶先生创造的“踢”的演奏方式,还配合大指“弹”、“勾”、“托”、“大撮”等技巧;山东筝派频繁使用大指,并有中指配合,主要有“勾”、“托”或“大撮”等演奏技巧。

在左手技巧的对比方面,河南筝派“颤音”的运用,一般超过大二度,用来表现特定的情感;小颤音是古筝曲中独具特色的手法,以大臂带动小臂抖动形成,特点是细而密,用来表现悲苦的情感;“按颤”是在按音弦上快速地揉弦,并按出大二度。山东筝派“颤音”的运用当中,“重颤”为右手弹奏时左手运用大臂的力量进行颤动,“按颤”为将音按出大二度或小三度后颤音效果。

在“滑音”的运用方面,在河南筝派中,“上滑音”为左手按弦使琴弦发出上方音的音高,多为大二度或小三度,按音的速度较快,多为装饰性效果;“下滑音”技法产生的旋律则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河南筝曲中不可缺少的;“揉弹间奏”为弹奏后左手揉弦,右手随之勾高八度琴弦,左手在原弦处再次揉弦。在山东筝派中,“邻弦同音”及运用“双劈”、“双抹”、“双托”等指法是特色之一;上滑音运用得较多,其速度、轻重根据曲子具体风格不同而变化。

以同名筝曲《高山流水》为例在曲式结构上,河南筝曲《高山流水》是一首“板头曲”,属八板体系;山东筝曲《高山流水》是由四首属于“八板体结构”的小曲连缀而成。

在摇奏的运用方面,河南筝曲《高山流水》多用大指摇,先“托”后“劈”,用手腕运动连贯拨动的过程中带有音头,突出了河南筝乐豪放、粗犷的气质;山东筝曲《高山流水》摇指先“劈”后“托”,以大指关节为中心,使音色更清脆。

在河南筝派中,刮奏使用得较少,但在此首曲子中为表现“流水”的气势磅礴,破例在低音区使用大量的刮奏;山东筝曲的刮奏则较为丰富,在《高山流水》第三曲中以花指衬托旋律,模仿出潺潺流水般清脆的声音。

结 语

同属“北派”的河南筝派和山东筝派,虽然音乐形式有所不同,在长期的流传中形成各具特色的风格,但在用甲习惯、记谱方式、曲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与当地民间音乐密不可分。从笔者近两年教学经验来看,要弹好各个筝派曲,应注意几点:一是增强对传统文化及民间音乐的学习。古筝传统的曲目大多是从当地民间音乐中产生的,因此学习传统文化是十分必要的。二是不随意改动原谱,学习各派的筝曲应由浅入深地去学。三是多听、多唱、多看、多弹,以更好地熟悉旋律,更快地掌握精髓。继承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这一代音乐人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对古筝等传统艺术形式的比较研究,能够让我们对传统文化有着更加深刻的领悟,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曲子古筝河南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出彩河南
有风吹过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吹曲子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公园那边有人在吹萨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