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鲁生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文化强国”“乡村振兴”“中国制造2025”“工业4.0”“互联网+”及“振兴传统工艺”等重大国家发展战略,都对中国设计教育提出了新机遇和新要求。中国高等设计教育必须结合党和国家宏观战略,认真研究高等教育与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在服务国家战略、创新型国家发展及经济转型、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需求方面担负起新的设计使命,让“中国设计”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展现新时代风采。
十九大报告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指引着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首先,在国家整体建设方面,“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论述,为设计教育发展提供了根本思想遵循。同时提出,在思想文化建设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重要论述,则成为指导设计教育迈向新征程的旗帜。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十二项发展战略,按照其与设计教育的密切程度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教育本身应有之使命,包括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业优先战略;第二层次为设计教育推动社会发展之使命,包括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三层次为设计教育服务国计民生之使命,包括健康中国战略、食品安全战略、人口发展战略、国家安全战略。设计教育要主动参与和推动各项发展战略的实施进程。
十九大报告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提出以人民为主体,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报告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脱真贫、真脱贫”,“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我们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树立“为人民设计”“设计服务民生”“艺术弘扬主旋律”的艺术与设计理念。
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是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其典型特征是创新投入高、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创新综合指数高。一些发达国家是国际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中国也在不断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到北京大学考察,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创新是设计的内生动力,设计驱动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十年来,中国对设计创新予以持续关注,在国家层面出台相关规划纲要、指导意见、行动指南等20余项,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中,都明确提出了设计在国家创新中的作用。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从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和社会服务体系三个方面阐明了创新型国家建设机制与体制问题。
设计教育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要从观念、教学、制度层面进行改革创新。首先是观念创新。正确把握设计教育中艺术与科学、技术与文化、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学校与社会的关系,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其次是教学创新。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启发式、探究式、研究式教学方法改革试点,全面实行“创造力教育”,推进设计教育国际化进程。再次是制度创新。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和社会服务体系,改革评价制度,加大对科研工作的绩效激励力度,建立技术转移转化机制,打通设计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企业创新是国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创新的源动力在大学,而日本创新的关键在企业。设计教育应该与创新型企业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协同并进。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新时代设计教育可以从“双一流”建设、特色建设、服务社会与产教融合、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等四个方面来推进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抓好三项基础性工作: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实施“双一流”建设。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了“双一流”建设、“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等三大工程。其中“双一流”建设提出: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学科为基础,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目前,全国13所高校的13个艺术类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包括3所高校的设计学(含艺术与设计)。就建设任务和路径而言,设计学学科要通过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等全面提升学科水平。
重视特色建设。习近平到北京大学座谈时强调,国家发展同大学发展相辅相成。我们要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办好高等教育,办出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在体现中国特色上下功夫。国家积极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克服同质化倾向。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积极建设国内行业领先、国际有一定影响,培养多层次创新型应用设计人才的高水平艺术与设计大学。就设计教育而言,专业院校、综合性院校、师范类院校、工科院校等四类院校在发展思路上要依据各自优势拉开距离、各展所长。专业院校要强调技能训练和艺术观念的表现,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综合性大学的设计教育要多与其他学科进行交流,让学生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师范类院校要注重美术理论和设计基础训练,突出采风课程设置;工科院校(建筑、机械、轻工、纺织等)要注重与各自不同专业的相互融合。
服务社会与产教融合。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参与决策咨询,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切实增强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作为特色鲜明的设计艺术院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立足民生需求,全面搭建社会服务平台,助力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和工艺美术设计服务业的发展,于2016年入选全国100所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院校名单。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近年承担了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艺术设计整体项目,第十一届全运会整体视觉形象系统设计,上海世界博览会山东馆设计、搭建及运营,“四个一批”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手艺农村——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研”,“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山东展区设计等重大社会服务和产教融合项目。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综合改革是包括设计教育在内的各类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坚持顶层设计、整体推进,着力在管理体制、治理结构、人事制度、人才培养机制、科研体制机制、资源配置方式、评价方式等领域进行系统改革,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中央美术学院综合改革方案——“百年辉煌”战略,涉及40项举措。中国美术学院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为核心进行综合改革。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综合改革围绕党的建设、治理结构、用人制度、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科研与社会服务、对外交流与合作、资源配置与保障机制等8类重点领域,实施45项重点改革举措。
2018年2月23日,《刘家义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强调,“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大力发展现代优势产业集群”,着力在做优、做强、做大“十强”产业上实现新突破。山东省财政厅、教育厅《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实施方案》,提出聚焦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专业建设为着力点,精准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等十大产业,面向省属本科高校遴选50个左右与“十强”产业对接紧密、发展基础好的优势特色专业(群),投入财政资金予以重点建设。旨在促进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改造的紧密对接、深度融合,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对接产业、适应需要的专业群,着力培养一批适应新旧动能转换“四新”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山东省十大产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设计教育要聚焦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专业建设为着力点,促进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改造的紧密对接、深度融合,着力培养一批适应新旧动能转换“四新”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设计人才,为山东省十大产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
“十强”产业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专业在对接“文化创意”“精品旅游”“医养健康”“海洋产业”等产业需求方面具有自己的专业与特色优势。第一,学校所有专业均与“文化创意”产业密切相关,积极打造“展览展示”“设计教育培训”“创意商品设计开发”“公共艺术与时尚产业”“城市建筑规划与装饰产业”“现代手工艺”“数字内容产业”等产业集群,大力推进设计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第二,以“环境艺术设计”为核心专业,以“公共艺术、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组建的专业群,对接“精品旅游”产业。第三,以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为核心专业,对接“智慧海洋”产业。第四,以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为核心专业组建的专业群,对接“医养健康”产业。第五,以建筑学与城乡规划、工业设计与公共设施设计为核心专业(方向)组建的专业群,对接“高效农业”产业。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设计教育可以通过加强中华传统艺术研究、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服务“中国制造2025”“乡村振兴”战略等切实提升设计服务民生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中华传统艺术研究。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国在2000多年前就产生了对当今设计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思想,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是设计教育的重要使命。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成立“中华传统艺术研究中心”,坚守中华传统艺术立场,坚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扬弃继承、转化创新,加强中华传统艺术研究,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中华传统艺术进课堂、进教材,加强艺术人才培养,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推动中华传统艺术传承与创新,推动中华传统艺术现代化。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城镇化进程中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现状与发展研究”,推动中华传统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形成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
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明确了未来几年我国振兴传统工艺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作为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作为办学特色的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积极贯彻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深化传统工艺在艺术与设计教育中的价值定位,构建符合学校实际和地方特色的“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传承体系”“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传承体系”,构建传统工艺“保护、传承、创新、衍生”全面发展的产学研协作机制,开展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将学校建设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研发与信息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和工艺美术设计服务业实践基地”和“传统工艺振兴文化服务站”为重要任务。
服务“中国制造2025”。创新设计能力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对创新设计的领域、技术、集群、教育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全面推广应用以绿色、智能、协同为特征的先进设计技术,建设完善创新设计生态系统,建设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设计集群,发展各类创新设计教育等。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认为,知识、创意密度极高的设计力是全球领先品牌的共性,要创造设计业与制造业良好交流的大环境,优先发展工业设计,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声誉的中国品牌。作为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单位和山东文化产业发展“金种子”计划首批孵化器试点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在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产品包装、市场推广、品牌打造等方面全面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设计应主动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农村、农民和农业。首先,设计助推“产业兴旺”,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在贫困地区实施“设计扶贫”计划,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其次,设计助推“生态宜居”,实施“一村一规划”,以设计提高乡村建设的文化质量,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第三,设计助推“乡风文明”,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形成良性乡村文化生态。第四,设计助推“治理有效”,以设计优化资源配置,吸引精英下乡和资本下乡,创新乡村治理模式。第五,设计助推“生活富裕”,持续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就业创业,保护农民利益。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开展多年的“手艺农村”计划和正在实施的“厕所革命”与“设计助农”计划,在推动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设计取得了辉煌成就。高等艺术与设计教育历经四个发展阶段:改革开放至20世纪80年代末的恢复期;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调整期;21世纪以来进入快速发展期;十八大以来高等艺术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改革开放40年,我国高等艺术与设计教育发展体现在三个方面:从精英模式转向大众教育;从探索借鉴走向特色发展;从边缘化走到文化建设中心。今年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校45周年,其历史是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伴随着新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兴起应运而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而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伴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需求而发展壮大;迎来新时代,在文化自信中携手奋进。
新时代已经唱响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的号角,高等艺术与设计教育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也即将登上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当前形势下,中国设计教育应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和思路,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对接产业转型需求,对接民生服务,更好地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文化复兴等提供新理念、新路径、新设计。一方面,进一步加强设计创新,弘扬“工匠精神”,引导经济发展模式从“物质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引领中国设计走向品质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传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为世界设计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两方面有机地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新时代,中国设计教育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深化建设的新征程,从根本上增强经济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这也是设计教育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