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综合材料绘画的形态与意蕴表现

2018-08-08 08:13周全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意蕴艺术家绘画

周全

1.形态与意蕴在综合材料绘画创作中的形式美特征

综合材料绘画是单一画种材料技法的演变和多个画种多材料技法的互渗融通,综合材料的运用是过程和手段不是目的。综合材料绘画是传统的架上油画作品的延展,利用新时代的各种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它的特点在于能够非常灵活地反映时代特征,也就是说把很具有时代特点的事物与画面结合。比如说现如今很多人把布料、大理石粉、沙子、稻草等自身具有表现语言的事物融入画面,保持其象征主义个性而且具有拟人化的双重隐喻。综合材料绘画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绘画语言。艺术家将物体本身的物质属性和画面的艺术特性结合起来,能够使得材料的特性从另一个角度不断地被挖掘。成品材料不再是单一的物品解读,他本身的含义会结合着画面的整体寓意变得不同,尤其是当代艺术创作中物品的质感和出现的方式更能够解读出另一番滋味。

图1 基佛 废墟上的史诗

西方古典绘画强调“形意”,关注的是对于物的感官体验,包括形、色、触、味等,更加注重的是物体的形在世界中存在的确定性。中国画更加注重表现“意形”,关注形体所传达的感情意蕴,是一种指向精神中对“神”的感悟,而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就是写意。注意形态、意蕴的表现是艺术创作家们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物我皆无的体现,同样也是让具象化的物在艺术家的观念当中,超脱理性的躯壳进入感性直觉世界,最终得到升华的过程。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形态与意蕴是画家传情的方式,而综合材料绘画是组成画面完整性与丰富性的重要元素,与整体的画面同样肩负着表达创作者与绘画主体情绪外显的重要任务。所以,综合材料的显著效用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创作中对其的需求度。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之美不在本身,而在其水墨山色中涤荡着的古拙审美气韵。司空图说:“妙造自然”,荆浩说:“搜妙创真”,现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也坚持认为只有纯意象化的世界才具有美感的存在。艺术形象经过画家主观意识的重新建构与思考,继而创造出的新形象,既可以是形而下的现实物象也可以是形而上的抽象形象。古今美学家都认识到意象的世界是人主观的创造性产物,这种形态与意蕴之美并非是出于物理界的存在,也并非理念界的抽象存在,而是一个完整、充满意蕴与形态的感性之内的世界。

综合材料的运用将画笔难以呈现出的意蕴表现出来。在中国传统的绘画模式中,对于意蕴与形态的展现非常明显。齐白石用诗意的绘画表现对于人生、世界所进行的哲理性思考,为花作表,为鸟赋诗,将无意识化的它们赋予了活泼灵动的生命体验。花鸟的形态是鲜活的,以意蕴为上,立意第一,将鲜活、美丽的存在形态赋予创作者的领悟,这就是形、意所追求的统一与和谐。梁漱溟先生曾经阐发东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不同。他认为东方文化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儒家文化都是一种向内的精神诉求。虚谷画鱼,赋诗一句“水面风波鱼不知”。人们感物而发今,言语间含道不尽、言非清之意,真正的是意味在酸咸之外。写意,要求艺术家们切莫浮躁,保持从容淡定、挥洒自如、笑谈变迁的本心。在对形的变与不变中,入与不入中,达到超越与完善,这就是写意,这就是明代画家所提出的“不似之似”。齐白石说的“似与不似之间”,我认为也是东方文明尤其是中国文化所普遍认同的价值。无论是中国的写意还是日本的物哀,都是在对物的形体美的审美体验中,融入了对人生、死亡等哲学的形而上的思考。朱光潜说:“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形态与意蕴通过交融、体验、表达,在现今普世的绘画观念中共同构筑了一个完整而丰富的绘画世界。

黑格尔曾说“艺术美高于自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综合材料绘画自身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其所带来的全新审美意味更新更丰富了绘画艺术创作的传统观念,带来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权与更加强烈张扬的艺术表现形式。

图2 朱德群 NO 526 oil on canvas

综合材料所展现出来的形态与意蕴是普通的纸和画笔很难体现的。材料本身的温度和语言让我感受到了除画笔之外艺术的冲击力和感召力。在画画之余我经常会关注到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比如说美院走廊角落的喷漆痕迹,花瓣掉落的凌乱,风吹走沙的韵律自然,沸水冲茶叶的狂魔炫舞,在不断的观察过程中开始总结这些生活细节带给我的共同震撼。所以艺术家更愿意把创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小惊喜联系到一起,从而有转瞬易逝的美在作品中体现,在或有或无的形象通感中产生无限联想。所以在当下的创作中这也是将自我审美趋向充分表现于绘画书写层面时最需引发关注的重要概念。

2.形态、意蕴在绘画创作中的运用

当我们学习当代绘画艺术的过程中了解到了德国表现主义的一些大师如:塔皮埃斯,基弗,切胡里,罗斯科等的作品慢慢学会了品读德国表现主义和西方当代绘画,我逐渐领悟陶醉其中,集中注意力收集喜欢的画册图片等。对各种关于当代艺术的信息如获至宝,将我在课堂所学对照收集的素材慢慢地体会感悟,反复对比画家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乃至关注到一位画家早中晚期作品的变革历程。绘画和人的经历可以说是同步或者是超前的,也有可能是绘画指导着人生。

所以说,绘画的意蕴充分体现在了对于现实世界中物的存在的观察与总结,而材料作为现代西方绘画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也逐渐体现了意蕴。基弗作品中大量运用海报、金属、枯草、油彩、衣服、灰尘等多种材料来作画。他题材上的自由程度和画面构成中给人出乎意料的感觉以及破坏传统风格的巨幅作品创作,还有那能够让人反复琢磨的画面效果都给人以极度震撼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又将绘画中对抽象事物与具象事物以及想象性与物化性充分结合,形成丰富圆满的象征意义。其画作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创作手法与感官呈现等都具有现代性的表征,但主题却往往具有诗意的难解特征:深刻而晦涩,饱含着对于人类共通命运的痛苦求索的历史责任感。他的出现不仅仅影响了周围好友,更多的是他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给我们这些后辈在思想上的浸润。他曾有“成长于第三帝国废墟之中的画界诗人”之称谓,将物体本在的美与作品的所展现的主题相互融合,将材料的符号性能置于综合材料的位移与画面阐释的结合。他的思想厚重、深刻。他用现成物完成了一个个并不真实存在于世间的形象。画作外观看起来像是经历过一场劫难,大量反复地堆砌和剥除让人们不再关注画面本身而是更加关注他的经历和感受。用基弗的话讲“我带着联系的意识和经历的象征进行创作,这象征将同时引起一系列对自我的反省”。

而华裔画家朱德群的绘画也体现了形态与意蕴的碰撞。朱先生笔力醇厚,虽然寥寥几笔,然而神态宛然,画面之中有一种劲键的气势,从整体到细节有中国山水画的飘然逸趣。线条飞腾如走兽,整个画面充满灵气,是对大自然的讴歌,幻化成大自然的神曲。虽然有着不同于传统中国画的韵味,但是中国画所暗含的气韵生动之精髓仍然蕴藏其间。

在青年创作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过程中,经常是先把自己局限在一个个观念中,画面越来越没热情,画面一直停滞在‘浅和薄的’感觉,缺少了艺术本该获得的画面意蕴美。尤其是在创作初期,想法虽有但却过于零散,创作手段也过于直白单调。绘画中可能缺少了一些“有血有肉”的内在精神,这使得一些艺术家渴望自己的画面能够像呼吸一样自然,像流水一样灵动,像清泉一样明澈。

人们寻求平衡,事实上却没有意识到生活本身已经被赋予了某种超越我们自身的东西,它忽略自我牺牲和自我否定,而是让我们疯狂、大胆、冒险、不惜一切地投身于一个个更伟大的事业中。虽然最后的效果与之前不一样,但画作之前的预判过程是创作必经的。都说意在笔先、胸有成竹,这是说只有灵感的模型呈现在思考与理智的层面,才能再进行创作。但我认为只有先有第一笔的创作描绘,才能在笔与笔的勾勒间产生意,所以应该说是笔在意先。如果头脑中先勾织了一幅图像,再将理念下的图像呈现在画板上,是在非真实的基础上又是固化的,只能称之为复制而非创作。因为任何科学性的绘画方法,都无法达到将所见所想,绝对化地呈现在画布上。即使事先规划了所有流程,并且有一个严格的创作小稿,呈现出的最后结果也定然是有差异的。所以对于一个画家来说,良好的判断力是必然的。在绘画的创作过程中需要靠主观的评判不断进行改造。人生、世界、生命都要面临着选择的问题,而选择所带来的情绪影响也都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与更新,那情绪的内化体现有模糊与清晰的不同种状态。绘画让我们做的就是面临这种不清晰状态时,用创作将其表现出来,而不是采取规避的方法,将自己甚至于说是人类的困惑置于一边。这种融入自我主观揣度的客观化呈现,创作手段也过于直白单调。每一次实验都是对自我的严肃的反思,并且越来越明确地找到表达自己思绪的对应物。象征之物的重要性不在于材料、颜色、状态,而在于他们作用和功能。艺术家逐渐培育了对物质材料的特殊敏感,奠定了以肌理纹样绘画的艺术样式,在其中逐渐加入更多隐喻式的含义。经常画画的人一定会知道,每一笔或者每一个纹理都可能改变画面的整体关系,这是艺术家殚精竭虑又胆怯尝试新材料的根本原因。

3.结语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要更加肯定形态与意蕴在画面中的表现。这种呈现方式承载了“我”本身自带的艺术魅力,而画面所显现出的恒久生命力远远地超出创作者的想象。这次的创作也使观看者更加注重画面之外的美好。美的世界是独立于一切利害关系以外的纯粹灵感世界,艺术的活动就是让我们“无所为而为”的。

猜你喜欢
意蕴艺术家绘画
人工智能的存在论意蕴
论《红楼梦》的“错位”叙述及意蕴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意蕴难求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