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伟
(武汉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情感,作为人类理性的产物,无时无刻不在支配着人的喜怒哀乐。作为圣人,往往能够自觉地调节情感,真正做到自律。君子制情,或多或少还是要对情感进行理性的控制,始终保持慎独慎终,保持高尚的情操和坚贞的气节[1]。一个人对父母、老师、配偶、同事、邻居和晚辈所表达的情感所表现出来的善、恶、美、丑、正、误和公共道德的情感,这些都可以算作是情感的一种宣泄。而如果能够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统一认识的教育过程中采用“融情教育”的策略,那么势必会对之后少数民族学生统一认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融情教育越来越多的被更多人所重视。其主要的意思就是将培养情感丰富、情谊深厚和情怀远大的人为根本的目标,同时在工作的过程中以“感恩、塑性、融情”的工作理念为指导,真正能够做到“感恩融情”、“学习融情”和“娱乐融情”为一体,并以此创造出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从根本上来说,“融情教育”指的是以情感为线索,给学生施加一系列教育措施的过程。
(一)个人的价值目标和社会的价值之间存在冲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以市场经济利益为导向产生的冲击正变得越来越大。不少的少数民族学生都将李泽楷和比尔.盖茨等年轻一代的富豪当成自己的偶像。尤其是在将竞争机制引入学校内部以来,已经使得少数民族学生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和其他各种意识充分地调动起来,大家都想要在竞争中不断地取胜。很多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普遍缺乏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意识,不断地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割裂开来,部分学生会出现重个性而轻自我的现象,甚至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愿意帮学校和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
(二)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出现诸多压力
多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贫困或者落后的地区,由于社会历史、社会经济和自然地理因素的制约,多数都存在着自卑、懦弱和缺乏进取心和竞争意识的特点,这些主要的特质将妨碍他们在日后的就业过程中把握住好的机会。即便有一部分少数民族的大学生非常注重自我的完善和学习,对一些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反应非常迅速,平时也更加注重学习。但是少数民族学生多数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和基础差的现象,最终都会在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感觉到巨大的压力,不免焦虑重重。这时尤其需要通过“融情教育”来统一少数民族学生的相关认识[2]。
(一)增进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某校高二的方某和同班的少数民族学生艾乃斯.艾山江通过在学校一起打篮球而认识,又因为参加国家的国旗方队而结缘。到后来,两个人不仅在一起升国旗和打篮球,甚至也一起结伴到敬老院去看望老人,最终成为了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好伙伴。其实这正是开展“融情教育”的结果。
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情教育不仅结合了“选课走班”和“分层教学”的相关特点,而且也更好地实现了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同步的发展。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隔阂被不断地打破,他们俩人在其中不断地相互成长和共同进步。
(二)为学生开创更丰富的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统一少数民族学生认识的过程中,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感情变得更加融洽,不少学生和老师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同处一室”、“同吃一个馕”和“同饮一壶水”。不少少数民族孩子之间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其孩子的汉语理解能力也在不断地得以提升。应不少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所提出的要求,学校甚至在之后开设了包括足球、篮球、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和其他几个不同的课程模块[3]。“融情教育”不仅使得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变得更加顺畅和密切,同时也让学生更加愿意积极地参与到其他的课程中去,更加愿意明确地了解学习中的乐趣。
(三)使得师生关系更加密切
在针对不少少数民族的学生开展融情教育的当下。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负责的少数民族学生的老师掰一块块的馕分给学生吃。某民族中学的老师甚至无偿提供自家的电水壶,烧一壶壶开水给孩子们喝。而一旦在学习中遇到任何的困难,少数民族的老师甚至也会用学生的母语解释给他们听。“融情教育”使得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学生享受到了均等的教育机会,甚至也会感觉自己和汉族的学生享有同等的学习机会,这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就业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融情教育”本身能够使得少数民族学生之间以及少数民族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对于统一少数民族学生对自身的认识都有很大的好处。希望今后越来越多地将“融情教育”运用于统一少数民族学生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