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根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江西 南昌 330096)
因为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很多学校并没有重视体育教学工作,不管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来讲,对于体育的态度都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体育课程的安排也不合理,在正式的体育课堂中也处于一种形式上的课程,这就导致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不能真正发挥体育课程的作用,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接收到体育课程的锻炼,最终会降低中专学生的体育水平和能力,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偏低。另外,因为中专院校本身资金的限制,这就导致很多中专院校在基础设备上存在很大不足,锻炼场所和体育器材等方面都表现不足,这也主要是因为学校在建设中没有重视体育课程所导致,对中专院校体育课程的学习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中专院校学生的体育水平和能力。
(一)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程的兴趣
中专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工作中需要保障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课程的学习中,只有这样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才会呈现大幅度的增长。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主动参与,和主体参与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中专体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有许多类型的交流模式,例如老师和教材之间的交流,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等多种形式,但是不论是哪种形式的交流工作都属于比较重要的教学环节,这是老师进行体育相关知识传递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学过程中,鉴于交流的重要性,就需要老师将学生作为交流的主体,侧重于学生,适当锻炼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强调主体参与性,也就是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在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体育教学课程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行为,全面发挥主体参与的作用[1]。
除此之外,主体参与性的培养主要是指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动行为,中专院校在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时,首先应该保障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行为,目前很多中专院校的教学工作中,老师都会对学生进行引导,但是却没有将学生主动性的培养放在首位,这就需要老师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加强认识,在体育课前、课中以及课后都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保障在整个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任务中,并且对体育学习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这一行为能力的培养能够保障体育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全面促进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2]。
(二)建立主体参与的体育课程
中专院校在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坚持这一原则,保障老师和学生之间处于平等交流的位置,避免老师高高在上的传统教育思想,为学生创建一个比较宽松舒适的体育教学环境,这才有利于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放开自己。学生参与性的训练也是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内容。在正式的体育课前,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准备活动,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课程学习内容预习工作,保障学生能够对体育课程提前有一个认识,这样有利于为之后正式的体育课程学习做好铺垫工作。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设置多种形式的体育学习项目,然后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项目,这样能够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学习的主动参与性。除此之外,老师可以在体育教学工作中,采取竞赛教学的模式,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让各个小组进行比赛,针对在比赛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相对于单个学习,团队协作学习的课程安排更加对学生有吸引力,也更加能够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主动性。最后,在体育课程学习之后,老师应该给学生布置下一节课程的预习任务,采取差异化的原则,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以及在体育课程选择上的不同,布置不同的课程预习任务和任务量,这样能够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其中的自主性,为下一节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工作,夯实基础,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使中专院校体育课程的学习能够真正发挥其效用[3]。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现代化建设与发展,体育课程的学习在中专院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因为传统教育的影响,加上中专院校本身的不足,导致很多中专院校没有意识到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其体育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不能发挥作用,对学生没有任何帮助,导致这一课程设置形同虚设,鉴于这样的状况,中专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必然之道,就教学工作来看,主动参与是最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一种措施,所以中专院校在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工作中,需要坚持这一原则,将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上,为中专院校体育课程质量和效率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