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闫晗
在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中读到这样一段话:“教授和他的艺术家妻子漫步在一条乡间小道上,当教授看见一朵不知名的可爱的花时,就问他的妻子这朵可爱的花的名称是什么。谁知他的话刚一出口,就遭到妻子的一顿斥责:‘知道这朵花的名称对你有什么好处呢?你一旦知道了它的名字之后,你就会心满意足,失去好奇心,再也不会去欣赏这朵花了。”
知道名字就“心满意足”,浅尝辄止已经够用,这很节约时间,很“现代”。现在是个流行二手“知识胶囊”的时代,有人替你读书,替你思考,把简单粗暴的结果告诉你。读了某篇书评,你就以为了解了整本书;听了几分钟电影解析,就有了与人聊天的谈资;别人的观点很新奇,你就被投喂得心满意足。可是,你真的跟它们建立连接,拥有它们了吗?那些电影被剥离了配乐、光影的魔术,只留下一个简单的故事框架;那些名著的细节、人物对白你看不到,只有别人的印象和评价,而缺乏自己感性的、直观的经验。
人和植物一样,你记住一个人的名字就算了解他了吗?哪怕是生活在周围的熟人,有些也不过是点头之交。他们的个性、喜好、热气腾腾的生活或是光鲜和苟且,我们都一无所知,有的只是相遇时无关紧要的一句寒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