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

2018-01-24 20:24
山西青年 2018年22期
关键词:藏书中心图书馆

曾 玲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110)

图书馆空间再造,是通过对图书馆内部空间的改造与重塑,将图书馆打造成集学习、研讨、交流甚至娱乐休闲的场所,是图书馆服务变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图书馆空间再造的背景

过去,由于出版物等各类文献数量较少及客观历史原因,图书馆的工作主要为文献借阅服务,建筑主要是基于藏书的需要而设计和建设,其内部空间也主要围绕着文献收藏进行空间设计,规划布局是“以书为本”。社会步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后,人们的阅读呈现多元化,数字阅读、移动阅读等多种阅读方式以便捷性、易获得性、交互性等优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阅读方式,读者对于图书馆的使用不再局限于文献的借阅,而是开始寻求图书馆作为阅读、学习、交流的空间价值,而建筑物老旧、内部空间局促呆板的旧图书馆正在失去对读者的吸引力。

近年来,很多新建图书馆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设计和建设,因其美观舒适、人性化的内部空间而大受读者欢迎,图书馆作为“场所”、“空间”的作用逐渐凸显,功能也日益拓展。吴建中在《转型与超越:无所不在的图书馆》一书中,以“人、资源、空间”作为三要素对图书馆进行了系统考察,认为要“发掘图书馆作为场所的价值”、“发挥图书馆作为城市第三空间的价值”,图书馆是“虚拟与实体高度融合的交流空间”[1]。

对于已经修建成型的旧图书馆来说,如何进行内部空间再造,以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则显得日益紧迫与重要。“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旧馆空间再造研究与实践日益受到国内外各类型图书馆的重视。2016年,高校图书馆论坛、大学图书馆发展研究高端论坛等均将图书馆空间再造作为主要议题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重庆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名校图书馆对空间再造进行了研究或实践;新加坡图书馆界从台湾诚品书店得到启示,提出“图书馆诚品化”[2]的概念并用于图书馆空间设计或改造。一些图书馆通过旧馆再造,完成了符合图书馆定位,满足读者空间需求的全新布局,获得了读者的认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改造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图书馆空间再造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自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以来,即成为广受教育界重视的一种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获得全面提升[3]。

高校图书馆是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服务的机构,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图书馆“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运用于高校图书馆则是“以学生为中心”。虽然,高校图书馆的读者范围不局限于在校大学生,还包括广大专业教师及教职工,但是,所有教职工的核心任务仍然是人才培养,他们仍然是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工作。

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图书馆空间再造,就要打破传统图书馆以藏书为中心建设图书馆的观念,由“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变革馆内空间,拓展服务功能,将图书馆建设成学生的学习交流中心。

三、空间再造具体措施

(一)建设一体化多功能服务空间

在传统图书馆的整体规划和建设中,藏书往往是图书馆的中心,图书馆的空间布局与家具陈设基本上以有利于保存藏书为目。而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图书馆的再造中,不应该刻意划分功能区域,而是应该将各种功能融合在开放的图书馆空间里。以学生为中心的图书馆空间应该打破传统书库、流通阅览室、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学习研究室、自习室、咨询台等之间的界线与格局,形成一体化的多功能服务空间。在已经修建成型的图书馆建筑中,受现有建筑空间限制,可在不改变原有结构的情况下,将纸质图书阅览空间、学习讨论空间、电子阅览空间、视听空间和休闲空间交融设置,形成一体化多功能化的阅读学习交流格局。学生可在图书馆任何区域查阅书刊或网络资源,也可在图书馆任何区域学习交流或获得馆员提供的各种信息咨询服务。但是,一体化多功能空间布局并不意味着不做任何功能划分,而是将空间设计成可以灵活布局的可动空间,利用可活动的低矮家具等灵活隔断,可将图书馆内空间大致隔断出安静学习区、学习交流区、小型会议区、休闲区、大型活动报告区等。这样的分区方式,既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又能根据需求变化适时调整布局。

(二)以人为本设计家具及陈列

传统图书馆通常以藏书为中心设计和制作家具,为了容纳过多的纸质藏书,书架往往层数较多、高度较高、间距有限,虽然有利于藏书空间的满足,但不利于读者查阅,也不利于馆员上架排架,更别说密密麻麻的的书架对人造成的视觉压力。以学生为中心的图书馆家具设计应首先考虑家具是否便于人的活动,是否便于学生在不借助外界工具或额外力量的情况下,能随时、方便的查阅书刊信息。人性化的书架首先应该高度合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矮,太高的书架不仅不利于学生找书,同时也会遮光线和视野,影响学生阅览,也影响整个图书馆空间的开放流畅性。馆内的书架陈列也应改变传统图书馆整整齐齐、密密麻麻、直线并行的古板的方式,可采用富有变化和动感的曲线式的排列方式或高低错落、间隔排列方式。曲线或高低错落形态会让学生的身心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同时更有吸引力,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浏览;错落有致的陈列,也是划分空间区域的重要手段,通过书架的组合、排列,配合桌椅、器械、绿色植物等设备设施的摆放,可创造出一片独立的阅读学习交流区域。桌椅的设计同样也需在满足基本功能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基础上,富于变化、色彩清晰明快、可活动可随意组合,既要满足学生学习阅读、交流讨论或休闲的需要,同时还应能起到分隔和装饰空间的作用,同时,还能根据临时需要,适时调整分隔布局。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藏书布局

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中,将“节省读者的时间”作为第四定律提出,因此,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图书馆藏书布局应该以学生的动线为中心。改变以藏书为中心的理念,打破传统的将所有图书按照以中图法分类号为主要构成的索书号为顺序、全部统一顺序排列的图书布局排架方式,应该让书给人让位,以学生的需求为主要依据分配馆藏地点。具体思路可以是:建立三线制藏书体系。新书和流通量大的图书作为一线,流通量较小的书作为二线,零流通的文献资源作为三线。将学生需要的、喜爱的图书资料布局在最好的空间内,方便学生阅读,尽最大可能避免学生在偌大的图书馆建筑内、在各个楼层、各书库找书,节省学生查阅资料、找书的时间。在调整藏书布局时,因考虑随时产生的变化和读者需求,不能“一劳永逸”的认为三线图书永远为三线,只要因学生有需求,流通量有变化,则应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灵活调整藏书布局。

(四)打造信息共享空间

信息共享空间由20世纪90年代被提出以来,至今已成为指导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最重要的理念,它强调在数字环境下对信息技术与图书馆服务的有机整合,重新定义了图书馆作为服务空间和学习场所的内涵[4]。学生、教师、馆员可以在信息共享空间交流、学习。图书馆既可以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还可以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有效地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技。

四、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与管理创新

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目的是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服务,空间再造也是图书馆服务变革的一种,硬件的改造与调整应以提升服务为宗旨,以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为目的,做到以人为本,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以学生为中心的图书馆服务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

(一)简化服务流程

“服务第一,读者至上”是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传统图书馆由于空间功能分区明显,读者如果要处理不同的信息需求,往往得往返于不同的库室办理几次手续。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就得在打破空间格局的情况下,简化服务流程。一站式服务就是很好的简化流程的方式,学生在图书馆只需要办理一次手续,就可以满足相关需要。此外,利用日益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展自助服务也使得流程简化。学生可以在图书馆自助借还机上自助办理借阅和规划手续,可以在自助打印或复印机上自助打印复印需要的资料、作业等。

(二)开展网络服务

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利用互联网甚至移动互联网开展服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比如,图书馆的无线WIFI覆盖,使学生在图书馆内可通过WIFI,利用自己的电脑或手机等电子设备,查阅自己需要的网络资源。图书馆也可以通过社交网络、新媒体等互联网手段,开展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网络预约、续借服务,移动终端(微信、APP)图书馆服务。广泛利用社交网络服务,不仅有利于推进图书馆服务手段的多样化,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学生参与图书馆建设和管理

图书馆要想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建设和服务,就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意愿以及需求。因此,让学生参与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是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图书馆应采取措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鼓励学生和馆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将学生纳入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管理与决策,通过建立反馈机制和监督评价系统,以加强图书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服务质量。

五、结束语

著名作家、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曾说过:“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在图书馆的空间再造研究和实践中,应该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变革图书馆空间,创新图书馆服务,图书馆才能成为学生的天堂。

猜你喜欢
藏书中心图书馆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小毛驴藏书
图书馆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珍惜每一本藏书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去图书馆
我国人均藏书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