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楷大写意画中的禅宗精神

2018-01-24 19:27
国画家 2018年4期
关键词:大写意画风禅宗

梁楷,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宋宁宗嘉泰年间,做过画院待诏,此官职是宫廷画师,据传曾受画院最高礼遇,得皇帝赐予金带,但其不接受,将之挂于院中,扬长而去。其人性格洒脱,不喜被束缚,被人称为“梁疯子”。在中国画发展进程中,梁楷是一位富于创新精神的难以逾越的画家,他绘画题材多样,从禅宗人物到花鸟、山水等均有涉猎,尤其在人物画方面,其在继承前人优点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大写意减笔人物画,开创了大写意人物画之先河,其风格的最终形成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其中禅宗的影响尤其不容小觑。

据记载,我国佛教源于古印度,大约在汉明帝时期(约公元67年)传入我国。这种来自古印度的佛教很好地适应了中国的文化背景,逐渐与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思想碰撞,融合发展出许多宗派,总结其类型,大致可分为北传佛教、南传佛教、汉传佛教。其中北传佛教是古印度向北传入中国、朝鲜、日本、蒙古一带,藏传佛教就属于北传佛教,属大乘佛教,混合了密宗与显宗的特点,可以说藏传佛教基本保留了古印度教的特点。同时印度教向南传到缅甸、泰国、高棉、柬埔寨、老挝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成为南传佛教,属小乘佛教。而汉传佛教主要是显宗的教义。禅宗与汉传佛教紧密相关,其可称为中国佛教规模最大、流传最广、最为中国化的佛教宗派。

禅宗是在古印度宗教的佛学理论、中国传统的儒家的“心”性说与道家的“自然”思想的历史性融合下产生的,它的形成颇具创造性的成果。据研究,禅宗相较于印度佛教、中国佛教其他宗派所具有的创造性的发展主要可总结为三点。第一,直指人心,不立文字。印度佛教及中国其他各派重视修持和经典教化在由凡转圣中的作用,禅宗则在心性修持上单刀直入,径直指向当下现实的人心,体验清净本性。不重视经典和言教,否定绝对权威,反对偶像崇拜。这种简易明快的禅修道路和方法是禅宗思想的根本特点。第二,成就理想,不离现实。其他各派普遍排斥现实生活,而禅宗却肯定现实生活的合理性,人们要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本性,体现禅意。这种在现实生活中成就理想的主张使禅修具有最为接近世俗生活的优点。第三,继承传统,不断创新。禅宗除继承佛教外,最重视结合中国固有的传统思想,是最典型的中国化的宗教流派。梁楷绘画的内容、风格、形成过程等均能体现禅宗的重要思想和特点。

一、梁楷绘画中多涉及禅宗内容

梁楷初学贾师古(贾师古学吴道子),画法较缜密细腻,又因任职于皇家画院,故初期属院体风格,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八高僧故事图》《释迦出山图》《黄庭经神像图》等。中年后画法大变,形成大写意人物减笔画,代表作为《太白行吟图》《六祖撕经图》《六祖砍竹图》《泼墨仙人图》等,其画风的转变与禅宗影响是分不开的。首先,梁楷的后期画作所选内容大都与禅有关,如《六祖撕经图》《六祖砍竹图》《布袋和尚图》等。再者,梁楷常与禅僧论道参禅,深谙禅宗之意,比如我们以上提到禅宗的特点之一是成就理想、不离现实,肯定现实生活的作用,认为人人可以成佛,而成佛的途径不必只是通过诵经面壁才能达到,砍柴、做饭、洗衣都是修行,反过来也可以说砍柴的、做饭的、拉车的,只要能顿悟,找到自己的“心”,皆可成佛。梁楷的《六祖砍竹图》说明其深深领会禅宗关于坐、卧、行皆是修行的道理。另一方面,就梁楷最终形成大写意减笔画风来讲,也是一种发现自己“心”的过程。他通过绘画完成了这种修行,并最终“顿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绘画风格,彪炳画史。

二、梁楷大写意减笔画风格本身与禅宗的核心思想一致

梁楷绘画风格的最大特点是“减”,即其用最简练的笔墨表达心中所想,画面特点是在前人白描画基础上大胆删去更多细枝末节,用最简练的线条勾勒了一个个人物形象。像《李白行吟图》中极目远眺、超然洒脱的李白,其面部和衣服大面积留白,只用淡墨勾勒头发、胡须、五官处,而选用长线条画出衣袍,寥寥数笔就将一位恃才傲物、才华横溢的诗人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形神兼备。再如《泼墨仙人图》中的袒胸露乳、憨态可掬的仙人形象,梁楷在此幅作品中,进一步简化了笔墨,将线条改为大笔横扫的大块面,用更加放松的笔墨刻画了这个人物形象。若进一步观察梁楷画作的“减”,却是形减而意不减,其所表达的意味不但没有因为笔墨减少而减少,反而更具想象空间,正因为这种“减”,其所描绘的物象更加有意味。梁楷正是用这种精简的“笔情墨趣”的主观情感,代替注重写实的笔墨形式,使画面不再局限于具体形象的束缚,而更多表达画家自身的心情意趣,进一步使画者的心意得到抒发。凡是看过梁楷这两幅画作的人,因为他刻画得太生动,皆认定那就是李白和仙人本尊。但我们也认为那狂放潇洒的形象分明是画者的写照,其中暗含着梁楷本人的影子,这个有趣的现象准确地说明了中国大写意画实质是画者内心的写照。梁楷正是在长期的对绘画理论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找寻到了自己,或者说发现了自己的本心,才创作出如此优秀的作品。这实际与禅宗所主张的“心”是世界的本原,认为法由“心”生的主张是一致的,梁楷在禅宗“心”的影响下,更注重心情的表达,他的这种客观笔墨与主观感情的相互转换,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了一定的“禅”味。

三、梁楷大写意减笔绘画风格的形成蕴含禅宗精神

我国人物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其中《人物龙凤帛画》被认为是最早的独幅人物画,后经过魏晋南北朝、隋唐到两宋时,人物画达到繁荣阶段,但此时人物画的样式都是较为工整的着色人物画,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工笔人物,直到唐朝吴道子、北宋李公麟等将白描人物画推向一个高峰时,中国人物画才有了另一种发展方向——写意画的可能。后又经历五代宋初石恪直到梁楷的大写意减笔人物画,将写意人物画推向了一个辉煌的高峰,创造了人物画史上的奇迹。因此,大写意画风的形成并不是凭空诞生、从天而降的,它是在一千多年的较为工整的人物画风做铺垫的基础上,经过许许多多的画家的努力逐渐形成的,这些工整的画风看似与写意画风大相径庭,但不经过如此绚烂、繁复的绘画时期,中国画要直接形成如此精妙的意境深远的大写意画风恐怕需要另一个一千年的锤炼。关于这一点,梁楷大写意画风的形成给出了一个很好的例证。他早期曾供职于皇家画院,画过一系列较为工整细腻的院体画风格的作品,比如《黄庭经神像图》,这幅作品纵26厘米,横74厘米,分为三卷,表现三组道教故事。整幅画卷构图繁复,人物衣纹线条细密,画法精工,虽然如此,但与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李公麟的《西岳降灵图》等相比,其用笔更为简洁,因此,与其说梁楷的减笔人物画的用笔是其放纵笔墨而为之的结果,不如说是其细笔白描的夸大较为合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梁楷画风的形成同禅宗的形成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继承传统不断创新的结果。

作为曾经画院的画家,梁楷不受束缚,喜与禅林高僧来往,终于打破常规,发现自己“心”之所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写意人物减笔画。无论是梁楷的绘画形式、绘画内容还是其绘画风格的形成都与禅宗的主要特点密不可分,禅宗精神是他的大写意减笔画最终形成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梁楷的绘画为中国画的发展写下了重重的一笔,是中国画史上不可或缺的篇章。作为今天的我们,唯有虔诚地向他学习,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修炼”,努力探索,发现“心”之所向,找到自己的艺术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大写意画风禅宗
禅宗软件
我对大写意花鸟画笔墨的理解与认识
论旧禅宗与王维的诗歌创作
落叶禅
画风
真实存在的怪异植物:“画风”太诡异
不走寻常路 拥有独特画风的VR设备
《愚公移山》和医学“禅宗”
一拳打破古来今
《惨胜—抗战正面战场大写意》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