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艺术类专业小班制教学与工匠精神培养

2018-01-24 01:32杨清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
艺术家 2018年9期
关键词:艺术类工匠精神

□沙 丹 杨清华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

一、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学情分析

首先,从高职艺术类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特点来看,艺术类学生既要有直观的、形象的认知能力,又要具备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高职艺术类学生自我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富有创新意识,在课程学习与作品创作时能够独立思考,追求标新立异。但相对而言,艺术类专业学生纪律观念、集体意识较为淡薄,缺乏大局意识。

另外,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较早接触专业,文化素养相对缺乏,加上我国高考对艺术类学生尤其是高职艺术类学生的录取文化程度要求较低,造成艺术类学生文化知识面较窄,文史哲等通识类知识掌握不够,最终导致个人专业发展后劲不足。从高职艺术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高职艺术类学生与本科艺术类学生不同,高职艺术类学生更强调实践能力,强调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力求实现艺术的物化。从高职艺术类学生的培养方式来看,大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制教学”“工作室模式”等方面实施统一的管理制度与标准,未考虑艺术类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所以仍采取传统教育模式与管理方式。

因此,高职艺术类人才培育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学生培养出现两极化,少部分精英学生能够跟着老师做项目,进入工作室锻炼实践,接触技术核心,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而部分学生会因课程项目化、社会化产生自卑、厌学情绪,这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创作积极性,最终导致教学质量不均衡、不充分。第二,由于物质条件及制度机制的限制,高职艺术类学生缺乏个性化培育、人文素养综合培育、职业精神针对性培育等,这最终导致培养质量受到掣肘。

二、高职艺术类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一)小班制教学

何为小班制教学?简言之,小班制教学主要是减少班级人数,降低师生比例,提倡个性化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小班制教学真正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贯彻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其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质量评价均针对学生个体发展展开。小班制教学源自欧美发达国家,因为其成本较高而未能在中国普遍推行。但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个体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小班制教学成为解决人才培养短板的有效手段,尤其是艺术类人才的培养。

如何实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如果仅依赖于被动接受,所需时间极长。教学规模一旦过大,影响学习者独立性、个性化培养。因此,高职艺术类人才培养有必要借助“小班制”教学模式来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小班制教学环境下,教师有精力与时间引导每一个艺术类专业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及时获得他们的学习情感体验,与每一位学生保持足够的有效互动,并且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计划,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实践并获得新知。根据国际小班制人数标准经验,一般来说,15~20人较为符合中国教育教学实际,高职艺术类专业15人左右较为合适。这样一来,艺术类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条件成为可能,师生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将更加充分。

(二)工匠精神培育

小班制教学为高职艺术类人才培养提供了外在条件,而真正实现高职艺术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工匠文化的营造尤为关键。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引发全社会广泛讨论。“工匠精神”其核心在于专心、专注、精益求精,这与高职艺术类人才培养目标是不谋而合的。“匠心造物”不仅在于“造物”(职业技能),更强调“匠心”(职业素养与精神),而且“匠心”是排在第一位的。艺术类专业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分析判断能力、较高审美、较高技艺的专业人才,而高职艺术类教育更重视人才培养的专业性、技能实用性、创新性,“业专而技精”是现代高职艺术类教育人才的培养原则。基于此,高职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匠精神”为主导。

当然,“匠心”精神的培育绝非易事。它需要学生、教师、学校、企业的协同努力。首先,高职艺术类专业要找准自身特色,提倡“小而精”,忌讳“大而全”。目前,高职艺术类专业互相模仿,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这与“工匠精神”的理念相悖。高职艺术类专业应基于地方特色文化、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校内专业群特色等角度寻找突破口,确立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如此一来,专业人才培养才会形成多元共生、特色鲜明的科学系统。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心境和学风,使他们拥有一颗精雕细琢、力求巧夺天工的守艺之心,这需要有“榜样的力量”以及优秀的平台。大师工作室的建设值得借鉴与推广,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携手“中国现代蜡染艺术之父”刘子龙先生,建立了“刘子龙蜡染艺术创意工作室”;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创建了“钟连盛景泰蓝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1]”,等等,工匠大师们不仅仅能够传授技艺,更多的是言传身教,让学生的创新性、独立性、职业素养能够通过工作室平台得以提升。同时,这些大师工作室、项目工作室和校企合作平台实质上是“小班制教学”的升级版,使人才培养所追求的精益求精的做事态度、不断创新的学习能力,在现代师徒制的关系中,在项目实践的磨炼、锻炼中得以逐步实现。

结 语

在高职院校艺术类人才培养规律的摸索中,教育实践者们不断发现新的问题,找到新的解决策略。然而,回到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场有关“人”的启蒙活动,如何培养人的独立性、主动性,激发他们对艺术的探索欲望、对技艺的执着追求、对品质的精益求精,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或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猜你喜欢
艺术类工匠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艺术类专访心得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工匠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