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的回归
——王力克及其绘画

2018-01-24 16:28
齐鲁艺苑 2018年4期
关键词:力克雀巢艺术家

张 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 100000)

1989年,王力克的油画《雀巢》获得了第七届全国美展的银奖。这是一幅融合了超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意涵的作品,至今仍是王力克的代表作。画面中央是一位穿着白色冬装的年轻女孩,她双手相扣,轻轻地支着左腮,眼睛平静而略带茫然地望着画外。那目光似乎穿越了画面前的观众,飘向远方。女孩身前的小桌上有一簇点燃的白色蜡烛,白色的烛光朦胧而柔和。仔细审视,会发现烛光并未成为人物受光的光源,女孩衣袖下方最接近烛光的部分被表现成了暗部,从人物的面部来看,似乎有一个更强的光源从顶部照射下来。这种背离常理的矛盾让画面具有了某种超现实主义的色彩。女孩身后是三扇窗子,窗外是冬日里光秃秃但却繁密的树枝。中间的窗子是打开的,它既衬托出前景的女孩,也更清晰地展现出了背景中的树枝和那个点题的雀巢。雀巢空了,正如人失去了梦想。但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女孩面前的烛光是希望的象征,王力克曾说“愿画中那点燃的蜡烛也能点燃我们永恒的精神世界”。《雀巢》能在第七届全国美展获奖,体现了中国美术界正从前两届全国美展的激扬亢奋,转向深缓与平静,开始关注主旋律之外更触及人的精神世界的内容,以及对现代艺术所持的相对开放的态度。画面中弥漫的那种淡淡的忧郁与迷惘,让《雀巢》成为王力克探索绘画中的诗性表达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涌入,中国艺术家们意识到了写实并不是油画唯一的语言,还有表现主义和抽象艺术等方式可以传达艺术家的思考。与此同时,艺术家们也认识到,即使是写实语言也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如印象主义、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乃至照相写实主义等等。虽然是舶来的画种,但是经过中国艺术家之手,油画完全可以表现与中国人的审美传统和理想相通的精神内涵。王力克就一直尝试用油画的语言回归诗性的表达。他在《自我观照》中写道:“‘诗意’的写实就是我的个人追求,这其中包括对色彩、造型、用笔的运用都有一定的实践和思考,这些纯属于绘画本体的东西和内容无关,但它与文化和精神密不可分。”王力克的这段话,让人联想到19世纪末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高更和他在阿旺桥的追随者们所创造的综合主义风格。所谓综合主义,就是将自然界的外部形象、艺术家在自然之前的“梦境”以及色彩与形状的形式特征综合在一起。高更认为,对自然的直接观察只是创造过程的一部分,而记忆、想像力和情感的注入会加强这些印象,结果会使形式更有意味。王力克的绘画以客观对象为出发点,结合了自己对对象的理解和想象,用相对主观的色彩创造出更富诗意的画面效果。

从王力克1986年前创作的作品中不难发现,他经历了一个相当曲折的求索过程。绘制于这个时期的肖像和人体习作显示出王力克非常扎实的造型能力,而且,他关注对人的情绪与心理活动的表现的特征也开始显现。它们平铺直叙,生动而亲切,却缺少了某种更为深刻的内涵和后来作品中所具有的诗意。可以说,王力克对诗意的追求在《雀巢》里得到了最充分的表达,也宣告了他艺术创作中一个崭新阶段的开始。1989年,不仅《雀巢》在第七届全国美展上获得了银奖,连环画《雪国》还获得了铜奖,接着又被中央美术学院第五届油画创作研修班录取,这对王力克而言无疑是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在此后的肖像画创作中,王力克明显更强调画面的构成与一种诗意的表达。如1997年创作的《红果》和2006年创作的《如歌的行板——钢琴课》,都非常强调光影与房间中的道具的构成效果,人物的衣纹更加概括和简化,去掉了大量不必要的细节,反而使画面具有了相对悠长的意境。

进入本世纪,王力克的绘画语言已经渐趋成熟。而写生成了这个时期创作的主体。众所周知,评价一幅肖像画最重要的标准是对人物心理与性格的揭示与表现,而非与对象肖似的程度。通常意义上的人物写生,被描绘的对象往往是陌生的,艺术家与模特没有沟通,也就无从了解模特儿的内心世界,因此,画出来的不过是某个人物外在的特征而已,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肖像作品。王力克的写生作品却是对人物气质与精神的探究,往往具有感人的力量。他的写生对象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少数民族人物,一类是他生活周边的同事和美术学院的学生,再有一类就是写生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普通人。《博尔塔拉的维族姑娘》就是第一类作品中的代表。画中一位身着条纹上衣和黑色短裙的少女,脸上带着浅浅的微笑,灵动的双眼透露出她活泼的的天性。背景充满装饰意味的树林让人联想到奥地利画家克利姆特的作品。《穆妮拉》和《温泉的小公主》中也采用了类似的手法。《下午茶》《博士》《舞蹈女孩夏伊达》和《舞蹈女生》则属于第二类。在这类作品中,王力克非常注意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用椅子、画框等形成画面的构成效果,以衬托前景的人物。但像《舞蹈老师》《爱读书的女孩》这样的作品,则完全通过色彩来渲染人物的气质。由于王力克对这些人物更加熟悉,因此在表现上更加轻松自然,人物性格也更丰满。第三类作品如《老船长》和《渔家汉子》,王力克很生动地捕捉到了他们的淳朴与善良,而这种表达中凝聚着他对这些普通人深挚的热爱与情感。王力克笔下的一幅幅人物肖像,就如一首首抒情的诗歌述说着他/她们各自的精神世界。

2010年以来,王力克创作了大量风景写生,而大海是他最喜爱表现的主题。他不仅表现大海的浑厚、辽阔与壮美,如《守望》和《归巢》,更由衷地、充满温情地赞颂那些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渔民们的生存环境。他的这些作品往往色调明快,画面充满一种宁静而愉悦的气氛,就如一首首淡远清新的田园诗,让人的思绪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纷扰。如《雁飞时节》《一叶知秋》《油菜花开》和《休渔期·泊》等作品,非常注重对光影与色彩的表现,王力克有意识地简化了画面中的很多细节,让画面具有一种带有装饰意味的形式感。在西方现代主义兴起的早期阶段,很多艺术家都强调简化客观对象的重要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客观对象的束缚,从而突出作品的精神含量。曾经深深影响过高更的埃米尔·贝尔纳干脆提出绘画就应该是装饰性的。王力克在写生的过程中,非常强调艺术家对客观对象的萃取与凝练,而非对景物的简单描摹,进而让绘画获得了一种颇有意味的现代感。

王力克并未将自己的创作局限于人物肖像与田园海景,他要创作更为恢弘的史诗。2011年开始,历时三年多,王力克完成了重大历史题材《甲午·1894》。从他在2014年发表的文章中不难看出,王力克为创作这件作品倾注了大量心血。摆在他面前的首先要解决的是历史观的问题,也就是今天我们如何看待这段中华民族满含屈辱的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这也是今天创作重大历史题材的意义所在。王力克为此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不断廓清自己对甲午战争及其意义的理解和认识。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如何用视觉语言来呈现的问题。历史画家就像一个导演,他需要拣选整个事件中最感人至深的瞬间来表现。比如大卫创作《贺拉斯三兄弟之盟》的时候,他没有选择战斗中的三兄弟,而是表现了三兄弟向父亲宣誓时的场面,通过与画面右侧坐着的柔弱的女性的对比,突出了三兄弟的男子气概。王力克选择了邓世昌和他的水兵们在军舰即将沉没前悲壮地站在甲板上的场面,爆炸激起的海水像礼花般烘托着这些视死如归的英雄们。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王力克专门请人搭建了战舰的模型,这种对艺术的执着是他获得成功的保证。在今天看来,中华民族所遭受的每一次耻辱,都是激励我们今天奋进的动力。而王力克在作品中所的传达的恰恰是一种能够激励人们在屈辱中崛起的决心。

纵观王力克的创作,就是一条回归诗性的历程。他的人物画,如同一首首抒情诗,传递着人性的纯洁与美好。他的风景画,就如一首首田园诗,召唤着人们回归天趣与自然。他的历史画,则像一首恢弘的史诗,散发着一种振聋发聩的力量。王力克能在艺术上取得今天的成就,与他的善于思考和勤奋是密不可分的。今天,作为艺术家和教育家的王力克,正努力将自己的艺术理念传播给后学。衷心祝愿王力克能够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猜你喜欢
力克雀巢艺术家
王力克风景油画作品
王力克《2020 年初春》
并非独有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雀巢失守于创新乏力
力克推出Modaris®V8解决方案 加快时装产品开发速度
雀巢离危机还有多远?
我在此处,很高兴你在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