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艺蕾(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手风琴作为一件外来乐器在中国发展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其间,因为社会形态的更替和人们在审美价值方面的需求和变化,手风琴这一艺术形式也经历了起伏跌宕的过程。从传入初期只供外国人消遣的“小玩意儿”,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逐渐走入国人视线,从解放初期的迅速发展到五六十年代革命歌曲伴奏挑大梁的红火,再从八九十年代琴童的学琴热潮到本世纪初热潮的逐渐减退甚至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手风琴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也让业界的专家学者不断地进行思索和探讨,要想让手风琴艺术持续在中国保持繁荣发展,那就要符合时代多元化的审美需求,在吸收外来文化创新的同时要贴近人们的生活,融入本土化和民族化特色,让手风琴艺术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只有这样,手风琴艺术才能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据考证,云南是手风琴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但在传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手风琴在云南没有得到任何发展。云南作为25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着非常丰厚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手风琴这一外来艺术形式应该根据乐器的特性,在演奏、创作及教学等方面充分利用其音色多变、音量宏大、鲜明的节奏体现以及多样的表现形式等自身优势与云南丰富宝贵的民族音乐文化结合,促进手风琴艺术在云南的长远发展,同时也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云南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努力。
用云南少数民族音乐题材创作手风琴作品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当时手风琴最早是从部队文工团和地方歌舞团开始活跃起来的,因为携带方便的优势,手风琴经常深入部队为鼓舞士气发挥作用,同时也丰富了战士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另外,在当时那个特殊年代,手风琴还担起了为“红歌”伴奏挑大梁的工作。随后而来的知青下乡潮,也为云南带来了一批文艺知识青年,这其中就有手风琴演奏的专业人员,他们进入到云南各地的歌舞团,为手风琴在云南的传播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置身云南的本土生活中,他们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手风琴专业人员,通过长期扎根云南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加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浸染,他们创作出了很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具有云南民族风情的手风琴作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杨铁钢创作的《云南民歌系列》之《傣家欢庆泼水节》、《景颇山的节日》,《欢乐的葫芦笙》,曾健创作的《吹起芦笙跳起舞》。这些作品反应的都是少数民族节庆载歌载舞的盛大场景,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基本上是根据一些喜闻乐见、脍炙人口的少数民族音乐素材改编创作而成,所以作品一经问世,就引起巨大反响,尤其像《傣家欢庆泼水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了具有云南标志性的经典手风琴作品。在手风琴演奏和教学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云南手风琴的创作在经历了那一时期的辉煌之后又开始了沉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专业创作人员的长期缺乏,手风琴演奏和教学人员在创作方面的专业知识不足和欠缺,以及各专业院校手风琴专业的萎缩及生源质量的下降让专业作品的演奏得不到质量的保障。但在云南本土成长起来的一批手风琴专业人员始终在为云南手风琴事业的发展不懈努力着,尤其进入本世纪以来,在人们生活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大众的审美也趋向于多元化,这一时期的手风琴音乐作品打破了以往旋律加和声,主题加变奏的传统创作思维模式,新时期的云南手风琴音乐创作在题材的选择、体裁的运用和创作的形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拓展。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昆明学院廖一瑄老师创作的随想曲——云南民歌《小河淌水》主题随想、《云南意象》、《组曲》、谐谑曲、对歌等以及邬明老师根据云南民歌素材编创出版的《云南风——手风琴曲集》。这些作品的问世既推动了云南手风琴艺术的发展,也为云南民族音乐风格的创作增添了累累硕果。在2017年11月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第三届国际手风琴艺术节上,由中央音乐学院手风琴青年教师许笑男根据云南作曲家万里老师的具有云南少数民族风情的作品《长街宴》改编创作的手风琴三重奏《长街宴畅想曲》首演大获成功,好评如潮。由此可见,云南民族元素的音乐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认可,也被手风琴业界人士广泛应用,手风琴也通过它独特的的乐器属性向世界展示着云南民族音乐的魅力。
手风琴传入中国的初期,它基本上是以伴奏功能存在的一种乐器。根据手风琴的属性专门创作的作品几乎没有。手风琴出现的场合也以部队前线和群众性歌咏活动现场为主。随着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手风琴演奏人员已不满足于伴奏歌曲。而后跟据当时的政治时代背景要求,手风琴专业人员依据革命歌曲和一些地方民歌改编了一批手风琴作品,如《我是一个兵》、《骑兵进行曲》、《花儿与少年》等。至此,中国的手风琴终于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形式开始活跃于舞台。云南手风琴演奏发展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云南的手风琴得以真正发展应该还是从知青上山下乡,一批手风琴演奏员到云南边疆扎根算起。以杨铁钢、姚志明为主的手风琴演奏家为云南手风琴作品的创作和云南手风琴演奏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当时云南的手风琴专业演奏人员多半集中在云南省歌舞团和国防文工团。主要演奏任务还是以歌曲伴奏(包括独唱、合唱等)和一些时代印记很强的改编的独奏作品为主。由于这一时期无论伴奏作品还是改编的独奏作品都是依附于政治背景下产生的,所以创作思维单一,曲式和声的单调造成了乐器语言简单化的趋势,也阻碍了乐器功能的创新和发挥,同时也不利于演奏家情感的真实表达。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手风琴演奏人员的大量涌现,手风琴演奏的水平和技术也不断地提高和创新。手风琴的创作队伍也开始移植一些其他音乐门类的作品。如改编自钢琴作品的《钟》、《匈牙利狂想曲》,改编自管弦乐的《卡门幻想曲》,改编自《黄河大合唱》的《保卫黄河》等。这些作品的出现极大丰富了手风琴演奏作品的范围。对手风琴演奏技术的全面提升来说也是一个质的飞跃。除了以上作品,像《傣家欢庆泼水节》等反映云南民族题材的手风琴独奏曲目也经常活跃在云南甚至全国的舞台。云南手风琴演奏的发展在这一时期也逐渐步入了高峰。八九十年代手风琴在云南迅速得到普及,学琴人数剧增,但这一阶段在云南手风琴的演奏形式还是以单一乐器独奏(偶尔辅以重奏)为主,曲目也大多为国外经典乐曲移植改编,凡组织各类手风琴比赛,都以攀岩高、大、难、曲目为上,这一阶段云南手风琴演奏水平和演奏热情都达到了一个峰值。但随着时代的迅速变迁,文化艺术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呈现百花齐放的形势。手风琴艺术在此情形下逐渐开始滑坡,业界专家、学者以及手风琴演奏和教学人员开始探讨手风琴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手风琴演奏率先尝试不同风格的组合,与不同风格的乐队合作,手风琴艺术也更具流行性,更贴近大众的生活,朝着多元化、民族化的方向发展。云南的手风琴艺术在世纪之交的多年沉寂之后,也开始尝试探索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多元化发展之路。在大批云南手风琴业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有了云南民族风格的手风琴原创作品,云南艺术学院和昆明学院相继成立了手风琴室内乐团,并大量实践了云南风格的原创作品,手风琴与其他乐器的合作,尤其是与云南民族乐器的合作,开创了手风琴艺术发展的新局面。在2014年成立的云南省音乐家协会手风琴学会“微风手风琴乐团”更标志着云南手风琴演奏的形式和水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手风琴在云南的教学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三十年代,当时在昆华艺术师范学校就开始有手风琴课程的开设,担任课程教学的是毕业于暨南大学的江止庵(同时兼教绘画、钢琴和手风琴),一部分后来手风琴的从业者就在此得到了启蒙。五十年代以后,云南省文艺学校(现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已有专任手风琴教师金鑫,到七十年代后,云南艺术学院开设了手风琴专业的课程,自此开始手风琴在云南有了专业系统的教学。此后包括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学院及各地州师院相继开设了手风琴课程。早期的手风琴教学对象主要是师范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多以简单的演奏和伴奏为主,课程设置为必修课。随着手风琴演奏水平的逐渐提高,在专业院校里面又开设了手风琴专业课程,但基本还是以演奏传统手风琴为主,教程也多为移植的传统国外曲目。在八十年代到本世纪初的近二十年时间,由于手风琴在本土音创作中的停滞,加上课程设置从师范类的专业主干课变为选修课,致使云南的手风琴专业出现急剧萎缩和滑坡的现象。本世纪初以来,随着国内其它城市的手风琴艺术以国际化、流行化和民族化等多元化的态势迅速发展,特别是以中央音乐学院为主导的手风琴专业已经向现代手风琴音乐表演和创作方向发展,尤其是民族化的音乐创作已凸显其重要性。云南作为有着丰富民族文化艺术资源的宝库,其丰厚的民族文化养分也滋养了这片土地的音乐人,云南民族音乐的手风琴创作也开始了自己的步伐。《小河淌水》主题随想、《蝶舞》、《云之南意象》、《跳月亮》《户撒》等一批由本土手风琴专业人员创作的优秀原创作品的相继问世,极大推动了云南手风琴的本土教学,云南的各级专业院校在手风琴的教学中尝试把这些作品通过独奏、重奏、合奏及开创与民乐或西乐合作的室内乐等多种形式来实践应用,都获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和舞台效果。云南艺术学院成立了自己的手风琴室内乐团,昆明学院手风琴专业教师编著了云南民族风格的特色手风琴教材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云南师范大学的手风琴专业教学也尝试云南本土音乐的排练展演。在全国性的手风琴专业比赛中,云南的手风琴专业学生也凭借演奏本土的原创作品屡创佳绩。通过本土化的教学,开创了云南手风琴教学特色化的道路,云南手风琴的本土化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也对云南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无论文学还是艺术,要想能够经久不衰并得以持续发展,必然要有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属性,要有植根于民族土壤的共生性。手风琴艺术也一样,云南手风琴艺术的发展,应该以立足于传承和发展本民族音乐为基础,以手风琴作品创作的民族化、手风琴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和手风琴本土教学的多元化开创云南手风琴艺术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高洁.20世纪上半叶中国手风琴艺术的传播.黄钟.2003(1).
[2]宋正.中国手风琴艺术的发展与创作特征.郑州大学学报,2004(6).
[3]许键.文明的冲突——中国手风琴多元化、民族化之路.人民音乐,2010(9).
[4]申波.云南键盘音乐百年叙事.云南文史资料,2008(4).
[5]廖一瑄.云南民族音乐素材在艺术院校手风琴创作及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民族音乐,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