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感染患儿的观察与护理

2018-01-24 14:04:15郑建捷
天津护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入室麦芽糖单胞菌

郑建捷

(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天津 300100)

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 (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Sm)是一种专性需养的不形成芽孢的革兰氏阴性(G-)非发酵杆菌,归于窄食单胞菌,属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水源﹑牛奶﹑冰冻食品﹑土壤﹑植物根系﹑动物及人体中。并且就临床分离率而言,此菌在医务人员皮肤和医院环境中更高,居发酵菌第3位。在G-杆菌中是第5位[2]。肖清华等[2]通过对114例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感染病例分析,肺部感染占58.71%,其次是泌尿系统感染占15.44%。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是机会致病菌,因其天然耐药[3],感染常见于老年人,体弱和长期应用多种抗菌药物的患者。大多数感染为医院感染[4]。我院新生儿科于2016年6月18日发生1例早产儿感染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的病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儿康复出院。

1 病历简介

患儿,女,出生41 min。主因“精神反应稍弱41 min”入院。该患儿系第3胎第2产,胎龄36+6周,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术中发现羊水清亮,量中,脐带扭转,胎盘正常。Apgar评分9分(肤色减1分)。出生体质量1 800 g,收入新生儿科。入室皮肤色泽红润,呼吸正常,入室评分9分,肌张力正常。查体:T 36.2℃,P 140次/分,R 46次/分。精神反应稍弱,皮色正常,囟门平坦,张力不高。呼吸平稳,胸廓对称,三凹征阴性,无鼻翼扇动,无呻吟,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音正常,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软,脐带正常,无渗血,未见异常分泌物,肝脾未及肿大,肠鸣音正常,肌张力正常,拥抱反射阳性。化验:TcSO290%,血糖 2.6 mmol/L,CRP 18 mg/L。 诊断为早产儿,围产期窒息。患儿入院后遵医嘱给予31.5℃保温箱保温。遵医嘱给予以10%GS 2 mL/kg静脉补液治疗。复测血糖5.2 mmol/L。入室第12天,咽拭子培养为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阳性,CRP 78 mg/L,存在感染。遵医嘱给予头孢哌酮抗感染治疗,第22天查CRP<1 mg/L,患儿精神反应可,吃奶吸允力可,体质量增长至2 350 g,病情平稳出院。

2 护理

2.1 立即保温,预防早产儿硬肿症 患儿入室后立即置于远红外线辐射台上保温。医护人员的各种操作检查等均在辐射台上完成。待体温恢复至36.5℃~37℃之间,放置到保温箱内。箱内温度从28℃开始每小时提升1℃,35℃时保持恒温。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频率、节律及皮肤颜色的变化。随时监测血氧饱和度是否达到95%以上。如血氧饱和度低于95%,并且动脉氧分压低于50 mmHg,皮肤发绀,呼吸急促。遵医嘱给予2~5 L/min氧疗。保持患儿头肩抬高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分泌物误吸。

2.3 营养支持 合理的喂养是提高患儿存活率的关键。我院提倡母乳喂养,早开奶,早吸吮,该患儿出生体质量1 800 g,第1天给予奶量每次 2~4 mL/kg,q 2 h;以后每天每次增加1~2 mL/kg。严格记录出入量,每天监测体质量。根据需求遵医嘱添加各种维生素。

3 感染预防与控制

3.1 感染诊断 患儿出生后12天,CRP 78 mg/L,咽拭子培养为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阳性。根据医院感染质控中心质控指标确定患儿存在院内感染。

3.2 感染预防控制

3.2.1 医院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 环境感染控制是医院感染综合预防控制措施之一。更多的医院感染控制专家通过近些年一些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将目光更加的投入到医院环境污染与医院感染关系之间。

3.2.2 手卫生与医院感染 虽然我们知道各种微生物污染的表面是潜在病原体的“储存库”。但是这些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并不能自己成为感染传播源,而是通过手接触污染的表面进而传播给患儿,致使其感染。据估计,通过手的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引起的交叉感染达20%~40%之多[5]。目前手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中的重要措施之一。早产儿因各项生理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出生后需住进新生儿科接受治疗。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早产儿孕周小、体重低,免疫力极低,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水平低下,免疫球蛋白水平低,消弱了产生抗体的能力,对抗感染的机械屏障作用功能不全,尤其是早产儿的皮肤薄弱,缺乏角质层,很容易发生损伤,发生感染。加上治疗和胃肠道外营养的需求,插入各种导管,皮肤进一步损伤,为细菌进入提供了便利条件。

3.2.3 做好消毒隔离 患儿入室后立即安置到隔离室。保证环境清洁,安静,并配备专职人员护理患儿。病室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并备有手消毒设施。加强对外来人员如B超室、检验科、放射科等人员入科管理。地面每日湿式清扫2次,疑似污染时用含有效氯500 mg/L的消毒液清洁或喷洒地面。每日对窗台,墙面定期湿式擦拭。清洁用具要专人专用,洁污分开,标示清楚,使用后分开清洗消毒晾干备用。新生儿暖箱使用后终末消毒,湿化器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浸泡,干燥保存。湿式暖箱内外壁,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消毒。暖箱使用7天清洁消毒1次。如遇污染及时更换暖箱并用1000~2000 mg/L含氯消毒剂彻底消毒。该患儿所使用的听诊器、氧气罩、体温表、吸痰管、床头物品、暖箱及供氧装置等,不可与其他患儿交叉使用。患儿转出后,严格终末消毒。患儿床单位每日沐浴后更换,疑似污染随时更换,清洗后高压灭菌。沐浴用品单独使用,浴巾,盆套一人一用,浴盆浴后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浸泡。奶瓶奶嘴采用一次性,用后放入黄色垃圾袋按感染废物处理,降低新生儿交叉感染率。

3.2.4 感染控制与管理 感染管理科针对新生儿科住院患儿感染问题对新生儿科医生护士进行 “手卫生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进行培训。并对新生儿科进行检查。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监督新生儿科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标准操作规程,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相关医疗仪器设备清洁消毒、静脉营养液配置管理、无菌技术操作等环节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管理。针对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问题制定出预防与控制措施。将手卫生纳入新生儿科安全目标,不定期进行手卫生理论或留步洗手法的抽考,纳入绩效考核。配设1名院感护士,每日对手卫生用品进行检查及时添加,保证手卫生用品的齐备完好,并对医护人员日常的手卫生工作进行监督。将医院感染暴发控制在零点。

4 小结

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感染并不多见,但是从长远角度来说此菌需要引起足够的注意。尤其在新生儿科,早产儿护理身上,我们更应重视。紧抓医院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和手卫生。预防此菌成为科室定植菌群,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

〔1〕徐盈,陈国兵,傅小雨,等.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致菌血症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 [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2,19(6):380-381.

〔2〕肖清华,邓泽珍,毛长庚,等.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感染耐药性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2,27(7):406-407.

〔3〕王丽,刘建.42株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0):1287-1288.

〔4〕胡必杰,陆群.手卫生最佳实践[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6.

〔5〕胡必杰,倪晓平.医院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最佳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6.

猜你喜欢
入室麦芽糖单胞菌
入室谜案
难忘儿时麦芽糖
入室盗窃案
入室盗窃案
“来”吃麦芽糖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中成药(2017年9期)2017-12-19 13:34:21
麦芽糖的回忆
母爱麦芽糖
保健与生活(2017年5期)2017-04-14 07:45:59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窃贼是如何入室作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