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艳霞从脾论治慢性肾脏病临床经验

2018-01-24 12:13:11高瑞霞通信作者高艳霞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2期
关键词:艳霞水液肾脏病

高瑞霞,通信作者:高艳霞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

高艳霞教授是山西省中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曾先后师承于家菊教授和孙郁芝教授,现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孙郁芝教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高艳霞教授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年,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方面独具一格。笔者自师从高艳霞教授以来受益良多,现将其从脾论治慢性肾脏病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肾损害(病理、血、尿、影像学异常)在3个月以上者,则可以诊断为慢性肾脏病。目前,因其患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威胁公共健康的全球性问题。鉴于其有难治性、反复性、长期性的特点,寻求中医治疗可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1 生理特点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本有赖于后天水谷精微的濡养而使肾中精气充盈,后天之本则有赖于肾阳的温煦,二者互为化源,相互滋生,在生理特点上的联系密切,在病理上相互传变和影响。《景岳全书》卷十七云:“脾为土脏,灌溉四旁,是以五脏中皆有脾气,而脾胃中亦有五脏之气,此其互为相使,有可分而不可分者在焉,故善治脾者,能调五脏,即所以治脾胃也。”说明健脾在治疗肾病中的重要性。

2 病机及治疗

2.1 从脾治疗水肿 《素问·经脉别论篇》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形象地说明了水谷精微通过脾胃转化为气血、津液,同时提出脾在水液代谢输布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亦提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水、痰、饮、湿皆属于广义的湿,脾土制水,若脾失运化,肾失开合,水液代谢失常,膀胱气化不利,小便短少,泛溢肌肤故见水肿。高艳霞教授在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后认为,水肿之为病者,常虚实夹杂,主要责之于阳气虚衰,水湿泛滥,不可一味健脾补肾,当以温脾、祛湿利水剂合而用之,恢复脾土制水之功后方可运化水液,消除水肿。高艳霞教授自拟水肿方,方中以黄芪为君药,用量30 g,视情况最多可用至120 g,以益气健脾,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砂仁、陈皮健脾行气,化湿和胃,使之补而不滞;车前子、冬瓜皮、茯苓皮等利水渗湿之品为臣药;佐以桂枝温通经脉,使阳气得升,恢复脾土制水之功。在此基础上临床辨证联合他药配伍,清利中焦湿浊,脾胃气机升降恢复正常,以此促进水液代谢,使水肿自退。

2.2 从脾治疗蛋白尿 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先天之本有赖于后天之本的充养,脾病日久必累及肾。若脾不能升清,清气下陷,肾不能藏精,精微下注则可出现蛋白尿。高艳霞教授临床中善用经方,气虚者以六君子汤主之,湿浊重者以平胃散主之,湿热者以半夏泻心汤、黄连温胆汤清中焦湿热。在此基础上自拟加用黄芪山甲方,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健脾;丹参、川芎、当归为臣药养血活血;蒲公英、金银花为佐药清热解毒。高艳霞教授认为,黄芪可起到保护肾小球基底膜屏障的作用,从而减少蛋白尿,调节人体免疫力[1],预防病情反复;活血药物可不同程度地改善高黏血症[2],抑制肾小球纤维化,从而延缓肾脏病进展。

2.3 从脾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功能不全实为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肾功能进行性减退,代谢产物及毒素潴留体内,后期可出现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肾性贫血及内分泌功能异常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本病病位在肾,但由于久病迁延不愈,其余4脏皆有损耗,临床上本病患者多以脾肾两虚为本,湿、热、瘀、毒为标。本病早期均以脾肾两虚起病,脾主运化,肾主水,两脏虚损,分清降浊功能失常,水液及毒液不能及时运化,导致水湿停留,久易化热,湿热蕴结,从而可能加重病情。湿热之邪易阻碍气机,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血瘀,加上久病必瘀,瘀血贯穿疾病始终。《脾胃论》云:“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且补肾、泄浊之品需经脾胃吸收、转化才能为全身利用,从而助肾气恢复,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尤其重视从脾治疗。早期患者多表现为乏力懒言,腰膝酸软,水肿尿少,或夜尿频多,偶有胸闷纳呆。此时多以脾肾气虚为主,气机升降失常,故治疗以健脾补肾、和胃降逆为主,方药以六君子汤为主,可少佐清热解毒之品,以防湿浊之邪不能正常排出而郁于中焦酿成湿热。中期患者由于脾肾气虚日久,邪实内生而呈现虚实并重之象,临床可见脘腹胀满,纳呆,呕恶,尿少浮肿。此时治疗应扶正祛邪并重,健脾益气,使清气得升,浊气下降,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平胃散等健脾益气,和胃化湿。晚期患者由于脾肾气虚进一步加重,导致脾肾阳虚,瘀毒内盛,临床可见面色少华,畏寒肢冷,乏力纳差呕恶,大便或干或溏,甚至出现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的关格病证。此时应温补脾肾,活血排毒,方药可选附子理中汤、小建中汤等,联合高艳霞教授自拟保肾排毒方,方中大黄泻下排毒,同时予当归、桃仁、川芎等药物,取桃红四物汤活血解毒排瘀之意。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53岁,2016年10月29日就诊。间断双下肢水肿伴泡沫尿20余年,发现肾功能异常7年。患者20余年前因“慢性肾小球肾炎”于我院住院治疗,未行肾穿刺活检,治疗后好转出院,此后病情反复迁延不愈。7年前发现肾功能异常,于我院门诊定期复查,血肌酐(SCr)波动在120 μmol/L左右,24 h尿蛋白定量(UTP)在1.5 g/24 h左右。平素饮食不节,三餐不定。本次就诊前3 d进食冷藏罐头后胃脘部隐痛不适,喜热饮,纳差,双下肢轻度水肿,泡沫尿明显增多,大便稀软。舌质暗红,苔白腻,脉沉紧。实验室检查:SCr 179 μmol/L,白蛋白(ALB)31 g/L,UTP 2.5 g/24 h。尿常规:尿蛋白(++),尿潜血(—)。肾脏B超示:双肾弥漫性病变。高艳霞教授查看患者后,诊断为“虚劳”。辨证:脾肾阳虚,湿浊内阻。治疗宜温阳健脾,利湿降浊。方选小建中汤合水肿方。中药组成:桂枝6 g,炒白芍10 g,干姜、甘草片各6 g,生黄芪、冬瓜皮、茯苓皮各20 g,苍术、白术各10 g,陈皮、砂仁(后下)各6 g。上方取7剂免煎颗粒,少许温水冲服,早晚2次。1周后纳差、胃脘部隐痛缓解,水肿明显好转,泡沫尿较前减少。患者诉偶有乏力腰困、足跟痛,大便尚调,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弦。复查:SCr 162 μmol/L,ALB 34 g/L,UTP 1.9 g/24 h。尿常规:尿蛋白(++),尿潜血(—)。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后出院。出院带药:上方去干姜、冬瓜皮、茯苓皮,加当归、川芎各10 g,金狗脊、枸杞子各15 g以活血通络,补肾填精,14剂。水煎服。

2016年11月23日复诊:患者乏力、腰困及足跟痛症状好转,双下肢水肿缓解,纳眠一般,仍见少许泡沫尿,大便费力,舌质暗红,苔薄,脉沉细。复查:SCr 135 μmol/L,ALB 37 g/L,UTP 1.3 g/24 h。尿常规:尿蛋白(+),尿潜血(-)。上方去桂枝、苍术,加党参片20 g以益气健脾,14剂。水煎服。

随后患者门诊定期复查,遵以上原则临证加减。至2017年2月,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复查:SCr 115 μmol/L,ALB 39 g/L,UTP 1.1 g/24 h。尿常规:尿蛋白(+),尿潜血(-)。嘱患者守上方继服7剂,隔日1剂,以巩固治疗。

4 小结

高艳霞教授临床经验丰富,在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时不局限于肾脏,而是将从脾治疗慢性肾脏病贯穿始终,取得显著的疗效。

[1]张蔷,高文远,满淑丽.黄芪中有效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1):3203-3207.

[2]高艳霞.孙郁芝从瘀论治肾病经验述要[J].山西中医,2012,28(4):7-9.

猜你喜欢
艳霞水液肾脏病
捧卷傍春山
牡丹(2023年1期)2023-01-14 06:36:22
敬廉 守廉 践廉
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非营利组织为有需要的人量身定做衣服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家庭医学(2019年6期)2019-06-27 01:37:34
An Analysis on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CA Corpu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饮水
饮食科学(2016年3期)2016-07-04 15:17:38
中医脾主运化水液理论与水通道蛋白的关系发微
砂仁治疗着痹之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