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国外模式发展中国社区养老

2018-01-24 10:14王彩星马淑丽赵利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社区

王彩星 马淑丽 赵利杰

(山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我国20世纪末已进入老龄化社会〔1〕。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人口比重提升到17.8%,独居老年人增加到1.18亿人〔2〕。但依然明确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框架,提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3〕。加强建设社区老年照料服务是国际社会在总结发达国家老年照料经验基础上得出来的重要理念〔4〕。本文对美国、德国、日本的养老状况进行解析,旨在为我国社区养老的完善提供一定的依据。

1 美、德、日社区养老历史比较

1.1美国 美国的养老设施在80年代已经日趋完善;养老服务形成专业机构和非专业社区的照顾相互补充和完善;并且70年代起建立了老年人全面照护服务(PACE),这是一个针对老年人的养老医疗护理服务模式,为社区中年老体衰、行动困难、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提供短期医疗与长期照护服务,使高龄患病者能够更长时间地在社区中得到好的照料〔5〕。美国有Medicare和Medicaid两大主要公共医疗保障计划,为所有家庭提供医疗保障,无年龄限制。有力地保障了参与的政府、家庭、卫生保健服务提供者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益〔6〕。

1.2德国 德国的养老服务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公共福利服务及市场服务为补充的多元化的养老体系。养老方式首选居家护理养老。护理经费由保险筹资和支付。资金由政府负担1/3以上,企业、个人和保险机构统筹,个人承担较小的一部分费用,对于申请需要家庭护理或老年护理院养老的老年人,本人或家属提出书面申请,保险公司全权负责对于有需要申请家庭护理或进入护理院养老的老年人身体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的评估来提供相应的服务〔7〕。德国还有“储蓄时间”的义工项目制度,年轻人的参与和服务,既活跃了社区的气氛,加强了老年、年轻人的相互信任,又缓解了人员紧缺,还形成了良性的社会风气。

1.3日本 日本社区养老资金由政府、民间组织、企业养老保险机构等提供。老年人需先提出申请,调查员要对老年人情况走访、综合评估判断后提交“护理认定审查会”,最终决定护理等级。日本“护理福祉士”体系健全,职能分明,目标明确和管理到位,无论是老年医院、老年人之家还是日间老年人照护中心政府和保险承担费用的90%,个人只需全部承担费用的10%。日本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护理福祉士”全部培训后持证上岗,服务质量高、工资待遇较好且社会认可度较高。

2 我国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养老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传统价值观念是养儿防老,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主要以家庭养老为主。随着我国在经济尚不发达时即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及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形成421家庭模式造成的日趋严峻的养老形势,政府投入已经不能满足养老需求,而家庭养老资源严重不足。

2.2地区发展不均衡 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观念差异,导致传统养老观念和地区养老发展水平不均衡,政府投资的养老机构在政策和资金基本到位而民间养老机构运作困难及社区投入不足导致了社区养老的地域差异大,运作困难,服务不完善。

2.3服务队伍水平低 目前在养老服务机构的从业者大多数是家政服务人员,有医学背景的专科学历以上的从业者很少,而实际工作中缺乏老年专业知识,工作经验较少,机构管理不到位,而且由于社会的偏见,服务人员流失严重,高层次的人才更是难以吸引,导致养老队伍数量严重不足,质量难以保证。

2.4服务内容种类单一 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3个部分组成〔8〕,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为主,在个体照料、健康护理、精神慰藉、保健康复层面与美国、德国、日本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3 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

3.1强化政策导向完善社区养老体系 政府建立老年人保护法,从宏观层面和角度来健全养老运行机制,从而支持养老制度的完善,建立养老设施并对老年人群实行优惠政策,基于社区更好的利用健康教育和预防监督的资源,建立跨部门的协同机制,努力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和积极性,建设惠及全社会的社区养老体系。借鉴德国制定有中国特色的年轻人储蓄养老时间的政策,既激励年轻人的社会责任,又能减轻年轻一代的养老压力。

3.2强化资金统筹建立多元合作关系 养老是社会保障的范畴,应加大养老资源的投入,健全养老保险机制。根据国情出台统筹政策,鼓励盈利性营运商与非营利性组织加入养老资金体系。引进专业化医疗、护理机构的高质量服务,建立老年人照护需求评估体系,老年人服务评估体系和老年人服务监管体系,合理运作统筹资金。规划科学的社区老年人服务设施,并增加硬件设施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的支持资金,设立护理保险资金,考虑将罹患慢性病老年人的养老与医疗、护理服务相结合,形成政府、保险机构、慈善组织、家庭、志愿者团体等组成的养老服务以确保养老服务的稳定性及持续性。

3.3强化健康教育树立预防为主观念 预防为主是卫生事业的方针,社区卫生服务更是以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治疗、护理、康复为基本特征。预防为主,开展健康宣教,增进老年人对慢性病的认识是社区医疗护理的根本宗旨。社区养老的重点是以一级预防保健(体检、产前检查和教育、新生儿保健等)为基础,推进二级预防保健(疾病筛查、病情早期发现等),参与三级预防保健(慢性病的处理、康复等)。

3.4强化护理服务照顾内容多样化 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社区的活动、规则、居家养老和服务内容。针对性地提高老年人最为关注的服务质量,真正满足他们的整体需要。使老年人群改变观念,认可社区养老的优越性,逐步丰富和发展护理服务内涵并全方位渗透。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社区护理只是打针、输液等简单的护理工作,应重点参与社区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参与社区慢性病防治与管理、康复、营养指导工作,承担访视、精神卫生护理工作,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9〕。采取多样化的护理和其他服务,使老年人在社区中不仅获得衣、食、住、行、家庭设施改造等社会支持性服务,还能得到基本的医疗、护理、康复服务,也应兼顾到家庭中对老年人照顾成员的支持性服务〔6〕,促进社区居家养老健康发展。

3.5强化专业优势培养老年服务人才 专业技能型人才是养老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资源和关键因素。应加大扶持培养力度,探索多途径、多渠道、分层次培养体系,坚持专业化和职业化,高等医学院校开设独立的老年医学和护理学专业方向;职业院校开展“订单培养”;养老护理员免费培训,完善专业人才的结构队伍梯队,逐步实现医疗、护理、康复、管理、社会等从事养老职业者持证上岗,免费培训,待遇合理,受人尊重,形成这种应有的职业优势,将大大提高服务队伍水平及服务人群的规模和热情,确保服务质量,推进我国老年服务职业化与专业化的进程。

3.6强化智慧养老形成大数据平台 利用先进的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连接智慧城市的概念,将所有信息有机地联合起来,服务共享老年信息数据。建立省-市-县-区-社区的服务及管理网络,便于随时掌握信息,便利安排服务,优化资源配置,及时评估监督,对复杂问题更是要用数据来分析、决策,以人为本,体现需求差异化,既有普惠性,又体现公平。这样各尽其责的管理结构科学的变被动为主动,最大化的需求供给,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不仅满足了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追求品质生活的需要,还利于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提升,也节省了宝贵的医疗资源,并提高了社区养老服务的效能。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社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