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開生面 研古出新
——第九届全國秦少游學術研討會暨北宋文化與秦少游高峰論壇綜述

2018-01-24 08:14趙友永
词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創作大學意象

趙友永

秦少游學術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程郁綴教授在開幕式上對近兩年來國内秦少游研究狀況和學會工作進行了總結,並對秦少游研究的發展趨勢談了看法。他認爲秦少游不僅是著名的詞人,也是一位政治人物和政論家,必須聯繫北宋政治和文化對他作全面深入的考察,以求有所突破。著名秦少游研究專家、學會原會長徐培均先生也在開幕式上作了發言,對秦少游的生平事蹟提出新的看法。會議安排了兩場大會發言,澳門大學施議對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陳祖美先生、福建師範大學歐明俊教授、江南大學孫虹教授、吉林大學李静教授、揚州大學劉勇剛教授、浙大寧波理工學院陳雪軍教授等先後作了精彩的演講,上海社科院錢鴻瑛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朱麗霞教授、蘇州大學錢錫生教授、東莞理工學院余意教授等作了精到的評議。吉林大學王昊教授最後作會議總結。在分組研討中,與會學者圍繞秦少游以及北宋文化等相關問題展開了熱烈而深入的討論與交流。綜合大家的發言,主要圍繞五方面的議題展開,下面試就此五方面議題作一簡要的綜述。

一、秦觀詞評析與考證。評析與考證,是批評之學中比較成熟的方法,要求作者具有較爲深厚的學識與考據功力。此次會議中,有多篇研究論文著眼於此,如陳祖美先生在《沉屙中重新解讀〈淮海詞〉》一文。此文提出,對於《淮海詞》的研究,自古以來,專著不多,但對其名篇的評述、解讀,則代不乏人,切中肯綮者却屈指可數,問題首先出在不能正確編年上。爲此作者曾試著做過多方面的探索,其中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是把握住秦觀與蘇軾等人的非同尋常的關係,由此發現,一些字面上是寫豔情的詞作,實際則是與二蘇、黄庭堅等良師摯友交往、會面、飲别的産物。此文提出解讀秦詞有三把鑰匙:一是蘇、秦間的特殊關係;二是秦觀與黄庭堅的親密關係;三是與揚州兩位知州,鮮於侁和吕公著的關係。在此基礎上,作者總結并闡釋了秦觀作詞的四種方法,分别是:‘打並法’、‘櫽括法’、‘脱殼法’和‘障眼法’。又如孫虹、趙國强《晚宋詞學與秦觀詞制度之法》一文,作者認爲晚宋詞論都有建立法度的自覺意識,而在兩宋詞學的原始語境中,周美成、秦少游詞更具制度之法的實踐指導意義。文章指出,秦詞在制度之法方面,開轉移風氣之先河,對南宋詞産生了深刻影響:協音按律、可歌可誦的技法被南宋高觀國、史達祖、周密等著名詞人所紹述;情景交煉,得言外意的特點對南宋詞的寫景抒情具有示範作用;‘將身世之感,打併入豔情’的作法對姜白石有影響。作者認爲,秦觀雖然是周邦彦之前的北宋詞人,但就情景關係制度之法而言,却開啟了南宋詞‘即事敘景’的先聲。

除了上述史實考證、理論總結類的文章外,還有學者撰文通過對比其他詞人詞作,在修辭意象上總結異同,進而深入分析,如李静教授《秦觀詞花鳥意象群落淺論》一文。作者認爲,秦詞當行本色特徵的最終凝定,與其獨特的意象群落的選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文章總結了秦觀詞花鳥意象群落的構成:首先是花鳥的類型化、裝飾性向真實景物的轉變;其次從成雙成對的富貴意象到淒苦的花鳥形象的轉移。從花意象的選擇看,秦觀多用‘落花’、‘落紅’等概括性的意象,鳥的意象在秦觀詞中亦與花間詞人迥然有别,絶然不同於鳳凰、鸂鶒等成雙成對的形象,而是變爲具有明顯季節特徵的鳥兒,如鷓鴣、烏鴉、黄鸝、杜鵑、燕子、鴻雁等。這些意象在意義的指向上都有著鮮明的傾向性,而在秦觀鳥意象的使用中,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鴉的形象。在文末,作者總結道:從花間詞富貴美人傷春怨别意緒的慵懶表達,到秦觀詞失意文人潦倒境況的淒苦訴説,秦觀詞通過花鳥意象的獨特選擇,實現了詞體功能從應歌向抒情的推進。

二、秦觀身世與創作的關係。由‘知人論世’到‘以意逆志’,是自古以來一種運用得比較廣泛成熟的方法,現代學者的創新之處在於,不但能作傳統方式的談藝,還能運用心理分析或症候分析考察詞作。秦少游詞的創作與其身世遭際的關係十分密切,所謂‘將身世之感,打併入豔情’,因此要準確把握《淮海詞》的精神内核與獨特的個性色彩,離不開對其身世的深入考察。劉勇剛教授《論秦觀貶謫時期的心態和創作》一文考察秦觀自哲宗紹聖初年開始,人生最後七年一直處於貶謫的狀態,并從其心態入手,分析該時期創作的特點。文章認爲,從通判杭州到投荒雷州半島,隨著打擊的不斷升級,放逐環境的不斷惡化,其心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整體上看,少游由京師放逐,監處州酒税三年期間,謫居甚自得,頗有些阿Q的精神勝利法,能以道自遣。然而紹聖三年春,秦觀削秩編管郴州,命運急轉直下,一路沉淪,而編管郴州則是沉淪之悲的轉捩點。作者認爲,秦觀的貶謫生涯不啻是一次漫長的文化苦旅,鑄就了他文學創作的高峰,這時期作品題材的廣泛、抒情的深沉和風格的高古絶非前期所能相比。他的詞作抒寫貶謫生涯的苦悶和幻想,擺脱了豔情題材的窠臼,沉鬱悲深。作者進一步提出,秦觀的貶謫文學雖是個案,但特殊性中寓有普遍之意義,由此可以看出朋黨之争對政治的毒化以及元祐貶謫士人的群體命運。王偉先生《以身世入詞與秦觀詞心呈現之階段性及其詞學意義》則著眼於清代馮煦提出的‘詞心’一詞,認爲這是馮氏在總結前人詞學批評思想和借鑒司馬相如‘賦心’理論的基礎上,針對秦觀詞提出的重要論詞術語。所謂‘詞心’,即是其以敏感心性與外在遭際變化爲要素,統攝詞體創作,影響詞風變遷。文章認爲,受詞心影響,在‘將身世打併入詞’的創作語境下,秦觀的身世沉浮與詞體創作存在共時同振關係。個人遭際的階段性特徵,藉詞心而推動詞風變化,使其詞由俗豔,經哀怨,遷爲愁苦,終滑入淒婉、淒厲之調。最後,正是因爲詞心,使得秦觀詞品提升,並造就了他雄霸元祐至崇寧三代詞壇的詞史地位。

三、秦觀詞的體性特點。詞作爲一種與音樂聯繫尤爲密切的獨特詩歌類文體,在研究方法上,除了可以常見的考證、賞析、分析意象等外,也須著重關注詞體本身,如詞的用調、詞律的變化等等。近年來一些學者開始注意到此類問題,這一動向在秦少游研究中也有所體現。秦觀《淮海詞》在傳統詞學史上一直被視爲十分重要的學習典範,古人評價其詞已有‘語工而入律,知樂者謂之作家歌’、‘情韻兼勝’等譽美之詞,因此考察秦詞的詞體特性無疑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朱惠國、石佳彦《論秦觀的用調特徵及其詞調史貢獻》一文對秦少游詞用調情況以及特點做了比較細致的梳理與分析,研究視角也相對比較新穎。文章首先對《淮海詞》所用之調作了統計,並對結合秦少游的一生行跡,對每種詞調的分佈情況作了考察。就長調、小令的比例看,秦觀在熙寧、元豐年間使用長調較多,元祐、紹聖後却驟然減少,這種變化與當時長調逐漸增多的大趨勢並不一致。作者認爲,這種變化與秦觀創作内容、生活處境、詞作風格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也受到蘇軾、柳永的一些影響。文章還結合詞調的發展歷史,具體指明秦觀創調共有六個,創體十一種,指出秦觀所創體式的改動之處雖然不是很多,但對後世的影響較大。後世應和者大多能夠遵循秦觀的聲情和體式進行創作,並在秦詞基礎上,進一步産生不少變體和别名。究其原因,一方面與秦觀詞壇地位和詞作的傳唱程度有關,另一方面也説明詞人的改動大多符合音律,受到後世詞家的歡迎與響應。朱麗霞、于蕾《‘詞家正音’秦少游——從語體學視角重新審視》一文則從語體學的角度對《淮海詞》的風格作了分析。文章首先界定詞是依託漢語之變而産生的新文體,其韻律單位由韻律詞和口語句共同構成,且較多使用虚詞和當時的口語詞,語義密度和語法密度均低於詩歌;在句、行之間遵循長短律,在章之間遵循齊整律,其處於雅俗之間,兼具雅文學和俗文學的特質。秦觀詞在主題的選取以及技法層面的嘗試皆切合詞文體的語體特性,不過分雅化或俗化,這亦是其擔當‘詞家正音’的重要原因。

四、秦觀詞作的傳播與接受研究。文學作品的傳播與接受研究,是當下學界研究的‘熱點’之一,而個體作家作品的傳播與接受研究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本次會議收到的論文中也有不少相關研究的成果。在秦詞整體傳播方式方面,歐陽明亮《試論王國維詞論中的‘歐、秦’並舉》對王國維詞論中‘歐、秦’並舉的提法作了很好論析。作者認爲,王國維之所以對歐、秦二人鍾愛有加,常常合而論之,給予很高的評價,主要原因在於歐、秦之詞的風格特徵有著與王國維的詞學理路‘意境’相契合的一面。王國維所謂歐詞‘以意勝’、秦詞‘以境勝’,是因爲歐善於在詞作中表現無限深婉的情致,而秦則善於在詞中描繪幽微淒婉的畫面。文章進一步指出,王自視其詞和歐詞相似,並且更加幽咽委婉、著意深遠,故而‘意深於歐’,但在創作過程中,却不免因爲力圖‘專作情語’而相對忽略了對景的真實感受和細膩描摹。在具體詞作接受研究方面,有陳雪軍教授《秦觀〈踏莎行〉‘霧失樓臺’何以成爲經典?》一文。歷來的詞選家和詞論家對秦詞的選擇有高度的一致性,如《踏莎行》(霧失樓臺)和《滿庭芳》(山抹微雲)在詞選中並列第一,在詞論中分列第一和第二。對此,陳教授追溯了《踏莎行》(霧失樓臺)成爲經典的原因:首先此詞在秦觀貶謫詞中具有典型意義,是秦觀後期貶謫詞的代表作;其次貶謫是古代知識分子普遍都會有的經歷,此詞容易引發共鳴,並發表自己的感想,從而促進此詞的傳播,推動此詞的經典化進程;再者,此詞在藝術手法上達到很高的境界,遣詞命意構思,極見功力。問其根本,文章指出,由於此詞具有一種‘神秘無理的氣氛’,從而引發後人解讀的興趣,進而確立了此詞的經典化地位。錢錫生教授《歷代唱和對秦觀〈千秋歲〉(水邊沙外)詞的接受》一文,則對《千秋歲》(水邊沙外)的接受情況作了考察。文章指出,此詞是秦觀在歷代唱和中最受歡迎的一首,它在不同朝代迎來不同的接受境遇,而情感共鳴是該詞引發大量唱和的重要原因。作者認爲,和者對原作中豐富的情感内涵進行回應,并有意識借鑒其今昔對比的抒情手法,在此過程中還有一些‘再創造’與‘再接受’的現象。此外王昊教授《論〈淮海詞〉的宋代傳播與接受——兼説‘秦七黄九’》一文也就秦少游詞在宋代的傳播與接受情況作了比較細致的論析。

五、秦觀身世及其家族研究。秦觀身世及其家族研究相對比較成熟,但由於新材料的發現,近年也有一些新的進展,如在開幕式發言中,徐培均先生著重提出,根據新出土碑刻,秦觀曾經身陷淮南詔獄一事現今有了比較詳細的材料。徐先生認爲秦觀身陷淮南詔獄是確有其事,但由於秦氏家族歷來諱言此事,以至於世人對此知之甚少。他進一步指出:士大夫文人身陷囹圄在傳統社會爲尋常事,蘇東坡尚且有‘烏臺詩案’,幾近身亡,此不足爲少游病。然而秦少游下獄事却曾苦於文獻不足徵而難以明瞭,幸有新出土碑刻,使得此事因果得以具知。他表示這一研究成果將會收進新修訂的《淮海集箋注》中。高郵當地學者許偉忠《關於秦詠及朱氏夫人墓誌的幾個問題——兼與束家平先生商榷》一文對秦觀的家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二一一年六月十七日,在揚州蜀岡路南延段建設工地,出土了秦觀祖父秦詠及夫人朱氏墓碑。許文據此對秦詠生平、秦詠後輩、辭世及安葬過程、墓誌作者、墓誌真僞以及墓葬地址等六個方面問題作了細致的探討。作者認爲,前人對秦觀家族世系的研究和認知,早已追溯至其父祖輩,而絶不是一般認爲的‘最遠僅追溯至秦觀’。

除了以上五個方面,與會學者也對秦觀其他方面的藝術成就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如韓立平《與世周旋:秦觀的帖學研究與文藝思想》一文,就秦觀的帖學與文藝思想作了闡述。作者認爲,秦觀的書法帖學研究,爲瞭解其文藝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對客揮毫秦少游’是秦觀在世時的具體形象,書法成爲他與蘇、黄庭堅等人交往的重要媒介。秦觀謫居郴州,以考辨法帖爲排遣度日之具,是系統考辨《淳化閣帖》的第一位學者。文章指出,秦觀認爲所謂‘文章學術’的‘不朽’事業與耽溺書法並没有本質區别,皆是人生的寄托。秦觀延續了蘇軾的佛禪思想,但並不如蘇軾那樣刻意强調文藝與‘道’的關係,這是由秦觀的心性觀與性格特點所決定的。黄思維《龍榆生與秦觀詞的校訂》一文著重介紹了龍榆生先生對秦觀詞集的整理情況與實際價值。作者認爲,由於龍先生精通詞律,又擅長倚聲,故在校《淮海詞》時,能於細微處發現問題,於異同處擇善而從。文章總結了龍榆生校箋的三處特點:從顯而易見的宋本勝處校改、依聲律校訂、據詞意補題。作者認爲這些方面無不顯示出龍榆生睿智的眼光、非凡的功力。雷徽《論秦觀表啟的寫作特徵》一文,結合宋代古文史,對秦觀的表、啟作品進行分析。文中指出,秦觀的表、啟作品藝術特徵鮮明,既彰顯宋代表、啟創作駢四儷六、漸成定制的共同特點,同時又具有個人寫作的獨到特色,如:捉刀代言,言辭貼切,符合主人的身份特徵;結構上或‘緣事而作’,或‘循例而陳’,層次條理清晰;形式上駢散結合,善用虚詞與長句對偶;用典豐富貼切、寓意深厚;敘事抑揚頓挫、張弛有致。

縱觀會議全程,與會代表暢所欲言,學術氛圍濃鬱,且在研究思路上也有新意,正如吉林大學王昊教授在會議總結中所指出的,此次會議論文選題雖然絶大多數依然集中於秦觀詞,但開始關注到詞體本身的特性與特點,表現出詞的内容與詞體研究的内外平衡;在研究方法上,本次會議既有傳統考訂、知人論世等方法的延續,也有新視角、新方法的嘗試,表現出秦少游研究的一些新動向。

猜你喜欢
創作大學意象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論張維屏的詩學觀與創作
意象、形神
創作《萬物眾神》的感想與回顧
大学女生的日常
那些大学时立过的flag
关于创作
创作剖析
爷爷的家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