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在文化交流中应如何树立文化自信
——以川剧《金子》为例

2018-01-24 04:39
新世纪剧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川剧金子文化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明,“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见,能否树立本民族文化自信、发展本民族文化,直接关系到能否振兴中华民族,使其继续繁荣发展。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化自信必然也包含着戏曲自信。近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戏曲呈现复苏之态,一些地方剧种也随之发展起来,比如:川剧。它以特有的戏剧表现形式和表演方法深深吸引着观众,使川剧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国外文化大量涌进的同时,川剧的发展不能仅仅着眼于本国,也要勇敢闯出国门。但是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如何树立文化自信,真正做到坚守自我、做到在不一味迎合国外人审美的同时,吸引大批国外观众,始终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直至川剧《金子》分别在法国、瑞典的21个城市进行了26场巡回商演时,使中国的传统艺术在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并为我国的戏曲艺术在对外交流中如何树立文化自信,提供了一个十分成功的范式。

一、立足本土文化

若想在文化交流中树立文化自信,首先要做到“立足本土”,建立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中华民族的优势正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根源,文化自信的提升应该立足于优秀的传统文化。

戏曲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但如今已经不再是大众艺术,甚至国内很多人对戏曲并不了解。想让戏曲从束之高阁的“文物”中活起来,首先要让大众开始观看戏曲、愿意了解戏曲,直至喜欢上戏曲。戏曲文化只有先让国内人民发现它的独特魅力,才能使其对本民族文化产生信心,从而在文化交流中树立文化自信。而川剧《金子》的一个重要成功之处,是使很多不了解、甚至不喜欢的人,开始愿意了解和喜欢川剧。原因在于川剧《金子》将雅俗文化相结合,并在不丢失戏曲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创新,尤其是体现在音乐、表演以及语言等方面上。

首先,从音乐上来说,川剧《金子》在传统的曲调基础上,大量吸收了当地民间歌谣、四川曲艺的精髓,融会贯通,使其唱腔更加丰富,让曲调和唱词不再晦涩难懂,观众也更容易理解角色性格和剧情发展。

其次,从表演形式上来,在川剧《金子》中灵活利用川剧的代表性表演形式——变脸,原本变脸单纯指的是不同的脸谱代表着不同人物的性格。而《金子》中变脸指代的是“幻觉”,即仇虎喝醉时产生幻觉,站在他面前的明明是焦大星,但是睁大眼睛一看却是死去的焦阎王(变脸),这种近似魔术一般的特技,深深地吸引着观众。

最后,从语言上形式来说,川剧《金子》的语言是雅俗结合的。在诗意的唱词基础上,穿插了了大量的四川流行俗语和歇后语,如:“强扭的瓜不甜,捆绑不成夫妻”、“嫁鸡随鸡,一马不配双鞍”、“男人越接越害怕,女人越嫁越大胆”、“耗子偷油不学好,野猫反倒成家猫”等等,不仅十幽默风趣、形象生动,而且通俗易懂,极富地方色彩,“乡土味”够浓,并且符合各个阶层的观众观看,让观众在会心一笑之时,又有所体会。

本土文化无法健康地发展,就谈不上文化自信。因此,只有先立足本土文化,中国才可能在文化交流中有底气、有自信,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整个世界、改变整个世界。川剧《金子》的这种创作形式,不仅贴近了老百姓的地方日常文化,又展现了本土艺术的魅力,吸引了大批观众,使他们对本土文化产生了自豪感,文化自信在胸中悄然形成。

二、把优秀文化“引进来”

树立文化自信,需要在文化交流中做到将各国文化“引进来”,文化越自信,越能以开放的姿态吸收外来文化。但是,文化有其优点,就必然有其缺点,全部学习或拒绝都是极端的处理方式。所以,要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外来文化,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将西方文化东方化,增强文化自信。

川剧《金子》改编自话剧《原野》,而《原野》实际上是二十世纪初期曹禺受西方戏剧文学影响下的产物,其中吸纳了很多弗洛伊德、莎士比亚、尤金·奥尼尔等人的思想因素和写作技巧,西方文化成分十分浓重。比如话剧《原野》中存在报仇不择手段,个人利益高于一切的西方文化观念,这种观念显然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也更不适用于戏曲。因此,戏曲中仍然要以传统文化观念为基础,勿要认为在戏曲中只要加入西方文化观念,就会更容易在国外获得认可,戏曲中包含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同样会被西方国家接受。因为,川剧《金子》在国外的热烈欢迎正反驳了这一点。所以,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和合适的方法,选择适宜内化为戏曲文化中一部分的外来文化,才能更好树立文化自信。

首先,可以选择融入一些西方的舞台艺术元素,比如:在传统的戏曲舞台上,一些环境设施只能靠演员和乐器的配合表现出来,而《金子》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现代科技,运用声、光、电等技术,使传统戏曲表现得更贴近时代,让更多年轻观众走进剧场。

其次,可以选择融入一些西方的表演形式,再如:《金子》在唱段中加入了一段西方歌剧花腔的唱法,而且大量融入舞剧、话剧、交响乐的表现手法,又借鉴了西方舞台剧的音效特点,用音效烘托气氛,使紧张的气氛更紧张,轻松气氛更轻松。但是却没有任何违和感,也没有影响到戏曲的表现形式,反而让观众们觉得十分新颖,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最后,可以选择适宜改编成戏曲的作品,这类作品的主要特点是有鲜明复杂的人物形象、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涵盖了丰富的社会内容。上文提到川剧《金子》改编自话剧《原野》,而《原野》实际上西方文化成分十分浓重。将如此西化的作品改编成功并吸引了很多外国粉丝,原因在于《原野》的人物性格鲜明、情感丰富,并将大量复杂的心理活动通过演员的肢体表现出来,从这个角度来看,是契合戏曲抒发情感的表现方式的。这证明了戏曲改编西方作品的可能性,并且开辟了一条戏曲发展的新道路。

戏曲在面对大量外来文化被引进来时,更要以开放的心态包容世界文化,才能从中汲取营养、才能进步,因为不管什么文化都有自己的长处,最重要的是在优秀的外来文化基础上,选择适合戏曲学习参考的地方。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当今中国是开放的中国,封闭只能导致停滞不前。因此,我们只有敞开胸怀、放眼世界,广泛借鉴和学习各民族思想文化精华并为我所用,才能更好地树立文化自信。

三、抓住机遇“走出去”

在文化交流中树立文化自信,需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使国内优秀文化“走出去”。在这样的背景下,戏曲这个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自然成为了“走出去”的先锋代表。但是戏曲“走出去”时,需注意不能为了吸引更多外国观众就一味迎合,轻易地放弃戏曲的传统特色。保持自身的民族特色,向世界人民展示戏曲文化,才能更好树立文化自信。

(一)不能一味迎合

戏曲在文化交流中不能一味迎合,因为“国外的月亮不都是圆的”,所以国外人的审美也不一定都是好的。无需因为“众口难调”而牺牲戏曲,也无需因为一些观众的不感兴趣就失去自信,因为中国戏曲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本就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欣赏得了。然而,一味的迎合国外人的审美标准,以他人审美作为自我审美,在戏曲对外交流史上屡见不鲜,这恰恰是丢失文化自信的表现。

梅兰芳先生早年去美国进行戏曲交流表演,一些人曾建议直接去掉京剧中通俗的唱词和吵闹的锣鼓伴奏,改用高雅的唱词和西洋的乐器。梅兰芳先生也邀请了很多美国人和在美国留学的学生看他的戏,根据他们的要求来做一些调整和更改。最后在美国演出时,去掉大量对于外国人来说听不懂的唱段,以舞蹈、武打等身段表演为主。结果导致很多美国人认为梅兰芳演的哑剧极其精彩,令人哭笑不得。这个例子显然是一味迎合他人标准而失去自我的表现。当然,造成这种状况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当时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美国,对本国文化能否吸引国外人并不自信,所以向强国的文化需求看齐,以美国人的审美要求自己。

但是,如今的中国不再是梅兰芳时代的中国,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需要让世界知晓中国的文化,戏曲就无需再为了迎合而迎合。川剧《金子》是第一部在法国上演的完整中国戏曲艺术作品。在此之前,在法国上演的中国戏曲多是以折子戏为主,或者是在折子戏中间加一段民乐独奏和杂技表演,以防止观看者审美疲劳。

川剧《金子》在结束表演时,法国Cuber国际演出公司总经理贝阿特丝女士跑上舞台对金子的饰演者沈铁梅说:“《金子》真是宝贝,金子的唱腔,让她学道另外一种发声的方法,金子的声音表达了多种感情,是一种新的发现。《金子》的审美也是法国人民喜欢和追求的。以前从没看到过场景、音乐、表演如此丰富的东方歌剧,太令人惊讶了。” 不仅在法国,在川剧院巡演的其他国家里,观众们都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好的艺术作品不分国界,一味迎合别国审美并不能让戏曲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树立文化自信,反而会产生挫败感。但川剧《金子》在法国的成功,证明原汁原味的戏曲作品在西方乃至全世界同样可以收到欢迎,这大大增强了国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二)加强文化公关和联谊

近年来,我国与法国、韩国等国家相互开展“文化年”活动,并在一些国家举办中华“文化月”、“文化周”活动,这些都是在文化交流中树立文化自信的优秀活动形式,有助于与各国建立友好的文化交流关系。为更好促进戏曲“走出去”,这方面的工作要更多地开展下去,逐渐扩大戏曲文化在各地的影响力。

《金子》剧组首先赴韩国进行为期十几天的交流,韩国电视台:KBS、SBS、MBS分别对金子和仇虎的扮演者做了专题报道;韩国一些艺术人士表示从这次演出中学到很多东西,他们认为《金子》从剧本到演员塑造,再到整个舞台的呈现都是一流的;韩国观众也从此更加了解中国,在文化交流中加深友谊。在这次韩国行中,不仅显示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更丰富了国际文化市场。

随后,川剧《金子》剧组又参加了“中法文化年”图卢兹·重庆文化艺术节,以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和交流,拉近了中法人民之间的友谊。图卢兹人民也在欣赏《金子》之后,表现出了想要了解中国和中国艺术的强烈渴望。川剧《金子》本是一部极具地方特色的戏,竟然在国外受到热烈赞赏和欢迎,这说明中国的传统艺术不仅可以在国内被认可,在国外也可以大受追捧,证明了《金子》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

大力发展文化公关和联谊活动,可以使国外更加了解中国,更好地欣赏中国。川剧院在海外的巡演,一定程度上对海外观众进行了川剧艺术和重庆文化的普及,使他们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印象,改变了对中国的一些想法,甚至其中有一些人迷恋上了中国戏曲。这说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在国际上是占有一席之位的,中国民族文化更应该自信走出去,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

四、总结

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代表之一。要使戏曲在文化交流中真正地树立文化自信,需抓住文化全球化的机遇,并顺应时代的潮流,勇敢地接受挑战。将优秀文化“引进来”的同时,也要使戏曲文化“走出去”。这样才能真正了解戏曲潜在的价值和蓬勃的生命力,才能对戏曲未来发展能力有正确的判断与信心。虽然,有些人对戏曲能否走向世界仍然充满疑虑,但我们走在通往文化自信的路上,这条道路注定不会顺利,只要把握住正确的方向,戏曲的明天就指日可待。

注释:

[1]沈勇:《戏曲的文化自信源于文化自醒》,《中国文艺评论》2017年第3期

[2]罗怀臻:《文化自信与传统戏曲的现代转化》,《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第10期

[4]朱丹枫:《振兴川剧——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四川戏剧》2012第9期

[5]王洪华 薛若琳:《继承与创新——川剧〈金子〉评论集》,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

猜你喜欢
川剧金子文化交流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川剧版画传四方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近现代川剧改良运动中的武戏改良
春天的早晨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把铜当金子卖
一个接一个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