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魏巍
作为一个地道的北方人,我对苏州最原始的印象也是来源于人们口口相传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除了风调雨顺的气候,小桥流水的环境,苏州还在整个江苏的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无论是宜居的气候,还是良好的经济环境,都为我们创业者提供了好的条件。
我在北航机器人研究所读硕士时,就参与了很多关于工业机器人的科研项目。与普通科研项目不同的是,我们还将研究成果与相关企业进行对接,真正实现了技术的产品化。在那时,我就积累下了很多工业机器人的研究经验。
2014年,我与北航的几位同门师兄弟一起在北京中关村创立了艾利特机器人有限公司。随着国家“2025计划”的出台,工业机器人成了经济发展一个绕不开的节点。近几年来,工业机器人行业投资力度加大,竞争也越来越强。在这样的行业大洗牌过程中,能制造出一台工业机器人已经没什么了不起,最重要的是拥有核心技术,把自身产品的优势确确实实的体现出来。
我们公司的主要研究力量放在了“控制端”上,在创立艾利特之前,我们团队就已经与一些企业进行合作,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技术积累。可以说,我们团队在产品技术层面,已经有了多年的沉淀。除此以外,我们在工博会,世界机器人展会等大型活动中,也在不断地推出我们技术上的亮点,尤其在人机协作这方面的研究,让国内外对中国机器人领域研究取得的重大进步都大吃一惊。在人机协作这块领域,我们在控制端,本体和智能化的研究都走在了世界前沿,我们希望未来工业机器人在完成指定工作的基础上,还能进行一些智能分析。
公司通过科技招商中心引进,于今年迁到苏州工业园区。园区的人才政策非常好,有一系列配套的资助政策,这样贴心的服务和强有力的支持对于我们处于创业初期的企业来说非常暖心。我们在工业园区还获得了“领军人才”,2018年10月份获得了“国赛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先进制造”行业全国冠军;2018年11月通过了苏州市“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
目前,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有近万平米生产研发基地,各类工业机器人年产规模可达5000台。公司完成了包括传统工业机器人,六自由度及七自由度轻型协作机器人,机器人控制系统、驱控一体单元和智能视觉系统的全产品线布局,在中国机器人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其实我们几位创始人基本都是75后,都是几位40岁的“老男孩”了,在整个创业群体中属于年龄较大的了,我们会非常珍惜自己的创业机会,会不断的在智能制造领域深耕,从而引领“智能工人”新时代,助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