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吴激
你知道吗?10月27日,中日韩三国旅游部长在独墅湖白鹭园种下了友谊树,这也是10月25日召开的第八届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中的一个环节。三国旅游部长在园区种植纪念树,象征三国共同发展旅游事业。我们集团承担了会议前后场馆周边及辖区市政环境整体提升工作。
好多人并不知道市政服务集团到底是干嘛的,就拿这次重要会议而言,除了对会议周边进行常态化的保洁外,我们还对人行道板与景观灯具进行了检查、修缮,三国旅游部长栽种的植物用苗选择等,也都有我们的身影。
市政服务集团到底是干啥的?从1998年,园区成立市政物业公司之日起,到2006年成立公交公司,再到2013年成立市政集团,市政服务集团一直接受园区管委会相关部门的委托,管理园区的市政公用设施和提供公共交通服务。
具体来说,园区的道路桥梁、高架隧道、雨水管网、地下管廊、河道湖泊、环卫保洁、绿地公园、城市照明、喷泉水景、交通设施、公共停车、水利设施、城际铁路站、公共交通等,简单讲,“地表上、红线外”的所有城市公共空间和公交服务都是我们运营管理的工作范围,有人说我们是园区城市建设背后低调的“大管家”和“美容师”。
我始终认为,一座城市的管理效果离不开高起点的规划和高标准的建设,而我有幸见证了苏州工业园区这个美好家园的开发与建设。2000年,我应聘到园区市政物业公司,清楚地记得当时湖滨大道还是一片大草坪,住宅只有新城花园,而我们的团队只有七八个人,当时管理着首期开发区8平方公里的市政道路、绿化等,园区高度精简的机构设置,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身兼数职。那时候经常穿着套鞋,踩着泥泞工作,加班成常态,压力非常大。
市政服务集团“大管家”承担的任务有多庞杂?想一想,生活在苏州工业园区,出了小区之后的路面、桥梁、隧道,站台、公园、公交……可以说,市民出行、工作、休闲使用的公共设施都是由我们集团在维护管理和提供服务。与每个园区人相伴相随,是我们的职责,也是快乐的源泉。
在全国其他城市,市政设施的养护管理职责一般分散在若干个事业单位,并且管养也未分离,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而在园区,创新性的将多项管理职责整合在一起,都由一个“大管家”挑起大梁,极大地提升了效率,减少了推诿扯皮。同时建立了有别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公司在成立之初,就采用“政府授权、企业运营、市场外包、合同管理”的模式,公司通过建设工程有形市场和政府采购平台,将所有维护项目以公开招标的方式对外发包,并制定管理与绩效、考核与经费的挂钩制度。让所有的工作都“暴露在阳光下”,做到有迹可循,实现维护资金的最大效益。
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早已形成公共服务合力,为老百姓创造美好家园。每一个市政人都有共同的管理目标,为了保障各类市政设施的使用功能,我们以预防性维修为主,依靠日常巡检发现问题,及时采用有效、经济的维修方案排除隐患,从而延长了市政设施的使用寿命。
以独墅湖隧道为例,2007年隧道建成通车,从接管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联合第三方检测机构定期观测隧道的健康状况,针对车祸、火灾等突发事件又建立了十二项应急预案。隧道从刚通车时日均车流量2万到现在日均13万辆车次通行,已安全运行11年了。为保证隧道24小时正常通行,我们会在每个月的25、26号两天零点关闭隧道,清洗墙面、维修灯光、系统检测等通宵开展维护作业。去年,隧道完成了数字化监控系统改造,如对误入的非机动车会有自动警报,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如有东西掉落,隧道内的100多组探头也会无死角监控到。
诸如此的工作非常多,每年冬天遇到冰雪天气,市政会做好道路融雪的应急工作,确保区域内所有高架和大桥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也能实现全线开放;针对园区举办的各类大型文体活动,我们会增加一定的环卫力量,对活动周边的道路、绿化带做好善后工作,以免第二天出现“狼藉”现象;园区有不少拍摄婚纱胜地,面临乱停车、随手扔垃圾现象,我们还会与交警、城管等部门及时联动,共同维护环境秩序。
城市环境的好坏同样与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有着很大的关系,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建设是一时的,而管理是一世的。我们肩负着为百姓服务的使命。从最初8平方公里到现在200平方公里,近年来虽管理的范围越来越大,维护维修工作越来越繁重,但园区科学超前的规划建设为我们的工作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在这里不得不感谢历任园区的开发建设者们。
当然,在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中,我们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更精细、更精准地实施管养,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需要重点研究和突破创新的方面,下一步市政集团将按照园区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建立不同标准等级的管理体系。重点研究“互联网+”技术如何与市政管理有机结合,各类数据如何通过分析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同时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建设市政养护监管平台,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内部管理效率以及实现对外包单位的监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