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金
陈洪金:炳辉你好,在我的记忆中,你从事写作已经有好多年了。我很想知道,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作的?每一个写作者,都有着一段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的经历,你的经历是怎样的呢?
罗炳辉:陈老师您好!对于写作来说,我在小学时就有种冲动与偏好。刚小学不久,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诗歌《鹅》,读起来感觉到诗歌非常美、生动、朴实,像一幅画;描述四季的一些文章,读起来,脑海里就有一幅幅优美的画卷,到后来才知道,这些都是文字的意境;可能我们那个时代的人,还会记得《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那幅油画以及那篇课文,十一个饱经风霜的劳动者,他们在炎热的河畔沙滩上艰难地拉着纤绳,时代特色、人物特点、劳动的景象等,让人难以忘记。于是,在小学时就开始仿写一些农村干活的场景,开始细心观察。也因为生长在农村,受那些淳朴的民风所滋养,感觉农村的自然风景、人和事,都非常美,当时不知道写法方法,只能按语文老师教的写作顺序,加上对词语的简单堆砌,照课文来仿写。后来,读初中,班主任柳榜林老师的一篇散文《杜鹃》,对我启发很大,自己买个笔记本,想写的时候,就写一些,主要在一些景物的描写及感情的宣泄上。现在想想,可能当时写了三四个笔记本,还仿照诗歌,写了一些自己认为的所谓的诗歌。这笔记本,表弟们喜欢看,后来就归他们了。当时学校组织写作大赛,全校学生都参加,我也根据对家乡四季及早、中晚的观察,就在现场写了一篇《家乡的四季》,没想到,得了个优胜奖。读高中时,非常喜欢三川的荷塘,晚饭后,捧着书嗅着荷塘淡淡的清香,看着出泥而不染的花朵,就像仙境般,总有记录的冲动。我继续着初中时的爱好,写了几个笔记本。在课堂作文本上,语文老师会对个别词语作修改,对个别段落作调整,于是,在写法上,也有突破。后来,语文老师在作文本上的批字,基本上都是“好”、“很好”,还有一次,直接写了“怎一个好字了得”,老师的这些鼓励,对我鼓舞及影响很大。我经常在学校的图书室看书,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看了好几遍,感觉很美,很感人,那时读的是旧书,还不知道这部作品获了茅盾文学奖。到部队后,我也坚持写,还在报纸上发表过几篇。2003年,从部队回到丽江,又被丽江的美所俘虏,就悠闲地活在文字的自由里。也常拜读丽江本土作家的作品,如鲁若迪基老师的诗歌,马霁鸿老师和陈老师您的散文,木祥老师、和晓梅老师的小说等,也在这些大家的文章里,学到了很多,后来,在大家的帮助、指导下,自己进行步很大,借这个机会,也一并表示感谢!想说一句实话,我想突破自我,关于这点,已思索了几年,尝试了几年,但还没实现。可以说,我碰到了突破的瓶颈,可能还需要时间及阅历的积淀。
陈洪金:在当下,从事文学创作是一个非常冷门的事情,世界的喧嚣,文学的寂静,二者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样的情形又让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坚守一种生活状态,在这样的状态里,你对文学写作有着怎样的理解和认识?
罗炳辉:个人认为,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但“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价值追求的一个永恒,而文学艺术的也是以“真、善、美”作为永恒主题的,两者的精神追求没有冲突。文艺也是种引领,在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文艺工作者在这个层面,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文艺工作者要有使命感,这是时代所赋予我们的。也可以说,作为文艺工作也是自豪的。当前,我们处于“三期叠加”,文学也遇冷,文学创作者也处在寂寞的边沿,这就需要我们更应该坚守,服务于改革和发展的大局,用时代精神应对“三期叠加”。当然,并不是每个写作者都这样认为。在文学生涯里中也会有人放弃或背离文学宗旨的。网络,以方便快捷登上历史舞台,受到人们青睐,网络文学也搭上顺风车,而网络上发表或传播文章,门槛低,一定程度上冲击或破坏着人们的视野,影响着文学在思想领域的一种鼓舞、引领的作用,适得其反,也就改变了人们对文学的看法,文学的生命、文学的力量,也随之削弱。于是,我们肩上的担子非常重,以人民的名义,为文学正名。从个人层面来讲,我热爱文字,我喜欢将真情实感融进文字,不管哪个时代,能真正沉淀下来的,文学是其中之一,文学能让人的心平静下来,抚平内心因浮躁而激起的皱褶,唤醒人性中永不幻灭的爱与思想。文学创作中,首先要感动自己,不管在什么时期,自己也需要感动,审视自己是否还真实地活着,也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我们需要神圣、纯洁、真挚的内心世界,文学起了很好的调节功能,包括自己在写作时,也是种调节,也是一种对浮华的矫正。用中国文字的深邃,单纯地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产生对“真、善、美”情感的共鸣。其实,这也是和种柔软的交流,是其他交流方式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可以说,文学也是写作者的春天,也是读者所青睐的田野,我们需要这样的生活状态。写作者是用心灵观察、感受、审视这个世界的,将自己的感受传递给读者,描绘一幅心灵之画给读者,这是沉醉在麻将风里所不能感受得到的。人长期生活在埋怨里,或者纸醉金迷之中,内心无法平静,让自己的心灵沉浮于喧嚣之中,会让自己的幸福指数降低。
于是,我在坚守。心里的蓝天、阳光、白云,想呈现给大家。我也相信,大家都用爱来感染世界,我们的生活,都在美丽的状态之中。我也相信,文字的力量,能撬动,人们向春天的向往。
坚守,依然是美丽的,与那些喧嚣、浮燥无关。
陈洪金:你说得很好。说实在的,通过这样的交谈,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你的内心世界。我们都知道,一个文学写作者,当他积累了一定的创作时间和经历以后,便会从理性的角度,对文学创作进行一个文体的选择,也就是说,一个作家的写作到了一定的程度,会把自己的精力相对集中地放在某一种文体上,深耕细挖,形成自己的一个独有的关注与表达的范围。在我的印象里,你好象更多的是写散文,对此,你能谈谈自己的认识吗?
罗炳辉:感谢!我以前写作,同时写散文、诗歌(含歌词)、小说,可能是写作者的一种通病,什么都想尝试,在时间上会有一些冲突。我就在关注,像如鲁若迪基老师以诗歌为主,马霁鸿老师和陈老师您以散文为主,木祥老师、和晓梅以小说为主,进行创作,几位老师在主攻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成绩,独树一帜,创作出了一些精品,但也有其他文体的创作。我就要思考,是不是应该有个创作文体的主攻方向。在经历了岁月的冲洗之后,感觉自己在散文的情感表达、语境、结构、节奏,更符合自己的性格,也更倾向形散而神不散的写作思路,于是,就以散文为主进行创作。当然,也未放弃诗歌(含歌词)、小说的创作,也尝试将写作语言和思路在不同文体中进行移植,即用诗歌的言来写散文,用散文的语言来写小说,用小说的主线来写诗歌。在六年前,跟北师大的谭五昌老师聊天时,跟他聊了自己的想法,也请他对作品提些意见。他也感觉到,我应该以散文为主,但也不能放弃其他文体的写作,这样有利于在文学道路上的成长:“你的散文有一定深度,语言驾驭得好,很让人走心,有自己的模式,可以以此为主地进行创作和探索。但也不能放弃诗歌和小说。”我就将创作集中在散文上,从思路、角度、语言雕琢、思想情感的控制与宣泄等,融入自己的想法,或长或短,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找准自己的语言优势、思路优势、情感表达优势,这样更容易走进文章,自己走进去了,才能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陈洪金:其实我对你的写作已经关注了好多年了,我们都是以散文写作为主的。在我的写作经历里,散文作品占了我的创作中的很大一部分。以一种文体为主,兼顾其它文体,比如诗歌和小说,可以让我们的创作更加自由,更加贴近我们所以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对此,我是深以为然的。相信你也深有体会。我还有一个体会就是,散文写作往往对特定的地域,有着特别的关注和指向,比如故乡,比如自己工作或者生活中的某个让自己特别留恋的地方。这样的地域性和指向性特别明显的写作,往往会形成“挖深井,出清泉”的效果,让一个作家写出有特色的散文来。对此,不知你是否也有相似的感受?
罗炳辉:是的,这就是一种文化情结。当我们处于某个地域、环境、年龄或不同心境时,文字就会有所指向。我在陈老师的作品里,也感受到了,这种指向是温暖的,很容易感染人。如果指向不明显,很难注入真实的情感,没有情感的文字,是惨白的,说严重点,就是词语的简单堆积,没有灵魂的文字。我们都来自农村,对农村的淳朴有着特殊的感情,文字里总会透着淡淡的乡土气息,美妙而真实。像我的作品《老屋》,这是怀念乡村里的故事,将那些人与人之间单纯而充满爱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将乡村的一个社会缩影展现出来,其主线也就是“真善美”;《灵魂里的天堂》、《奶奶的旧衣》就是将老一辈人的价值观,以及传统文化的根基、文化传承的方式,都以真实的生活现实加以挖掘,可能别人看来平常,但却深沉,发人深思;《古城深巷》将纳西文化中最值得让人传承的东西,通过石板、路人、古城的生活方式,倾注了怀恋,也呼吁人们注重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发展;《迪里坡》、《边屯思绪》,就是对边屯文化里的最淳朴的、最能体现文化力量的东西,通过文学的形式展现,也值得人们深思,守住我们文化的根;《思索与自由》,也是表达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寻思,对和合处世观的审视,对文化根源与发展的思考,等。可以说,我的散文、诗歌、小说,都是离不开生活的环境,文化的传统,所以,自己创作时,比较顺利,与“真善美”的对接也没有阻碍。我也相信,很多作家的,也会有这种创作的指向,就像陈老师说的,指向明显就会达到“挖深井,出清泉”的效果,让一个作家写出有特色的文字来。
陈洪金:好的,我们今天的对谈让我感受良多,让我对你的创作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也让我梳理了自己的一些创作理念。好的,我们的对话就到这里,谢谢你跟我分享了这么多。下次又聊。
罗炳辉:好的,感谢陈老师。在聊天时,您对我的启发也很大,让我审视了自己的创作历程,重新梳理思路,还有很长的路在等着我,还需要继续保护一颗坚守的心,用文字串起希望的田野,更好地服务于大众。最后,再次对《壹读》杂志的领导、编辑、文学界的老师作一并的感谢,感谢关注、关心,让我们感觉到家的温暖,以及如大山般深沉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