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金融业是经济活动的中心,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银行、证券等金融公司在伦敦金融城的聚集程度一直在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住宅和零售店,因此金融产业集群并不一定是一个正确的方案。本文从金融服务产业区域集群的角度,以伦敦金融城的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到产业分解为例,分析上海陆家嘴金融服务产业集群从长远考虑代价高昂,并对陆家嘴金融服务业的未来发展提出几条建议。
关键词:伦敦金融城;金融服务业;产业集群;陆家嘴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07-0104-02
一、 绪论
金融业是经济活动的中心。金融中心良好的金融和商务运营环境能够有力地吸引全国范围的银行、公司到此聚集,吸收巨额的资金流动。近年来我国积极建设金融产业,促使金融服务产业区域集群,以形成影响全球资金流动的金融中心。事实上,在伦敦金融城,金融公司的聚集程度近年来一直在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住宅和零售店,因此金融产业集群并不一定是一个正确的方案。
二、 金融服务业集群发展的内在动因
经济意义上的区域指的是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经济联系紧密、体系较为完整、具有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通常分为同质区域、极化区域及计划区域。产业的区域集群作为一种空间经济现象,通常是由于历史、偶然或者政策规划产生的,集群的增长速度取决于边际报酬递增、运输成本和需求的交互作用,是在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和更新过时的技能和知识之间抉择以及区域产业之间互相渗透的结果。关于金融服务业,形成其区域集群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信息扩散和非正式信息交换的需要
企业的发展壮大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实现信息输入输出、与其他企业实现竞争或者合作关系的过程。无论是合作或者竞争的企业之间都需要实时了解市场动态,掌握其他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信息,同时也必须与其他企业密切联系,获取自身生产所需要的产品或信息,在市场导向的经济大环境下,经济活动联系密切的企业各自都不能独善其身,金融服务更是如此。
(二)降低竞争与合作过程中交易成本的需要
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要求经济活动相关联的企业彼此相互靠近,以分得最大的市场范围,这为产业集群提供了最初的行动力;而需要合作的企业由于联系成本(包括交易成本和空间成本)的限制,不得不逐渐集群,降低成本以实现更大效益。金融服务生产链是一种关系型的生产系统,这种关系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双方的信任程度,而最初信任的建立以及后期信任的维系都迫切地需要地理上的接近。
(三)与客户关系营销的需要
金融服务业产品的生产具有强烈的客户导向色彩,需要与客户保持密切联系以获得关于客户意愿的第一手资料,而这种资料的获取几乎都需要面对面的交流,只有面对面的洽谈才是信息尤其是时效性很强的信息的首要获取渠道。
三、 金融服务业集群趋势的反转——以伦敦金融城为例
伦敦金融城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这里有世界最大的外汇市场,2013年伦敦日均外汇交易约2.5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额的41%。同时,伦敦是世界最大的OTC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市场,2013年伦敦日均外汇交易约1.5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额的50%。伦敦金融城的声誉价值远远超过其区域位置,它已经作为一种金融文化象征深深印刻在人们内心,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范围内,位于伦敦对于企业来说本身就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品牌。其次,尽管许多知识是从附近的竞争对手和支撑服务机构中获取的,但接近客户、训练良好的劳动力、专业化团体这三项在伦敦区位优势中同样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伦敦作为世界著名的大城市,具有宽泛的吸引力和多样性的文化,四海一家的氛围和活力四射的环境使得人们乐于在这里工作生活,这是一项重要的商业资产。
尽管在金融服务产业集群方面有众多优势,但是2007—2012年以来,银行、证券等金融公司在伦敦金融城的聚集程度一直在下降,许多金融机构放弃了伦敦地址所带来的声誉,在远离金融城的其他地方寻找价钱更低的办公场所。无疑,金融服务业比制造业对区域集群的要求更高,但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曾推动伦敦金融城的出现,带来一种特殊土地使用形式的那种城市密集程度值得人们深刻反思其当下的不合时宜性。
由于金融集群程度下降的数据难以统计,本文用伦敦地区和金丝雀码头的金融服务业就业人数的对比来代替说明伦敦金融集群程度的变化。2007—2012年伦敦地区金融服务业就业人数一直处于下降趋势,金丝雀码头的金融服务业就业人数一直呈上升状态。由此可见,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英国逐渐开始放弃金融集群的战略,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对中国上海金融产业集群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见图1)。
四、 上海陆家嘴金融服务业集群分析
作为中国唯一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的上海陆家嘴金融城,在其蓬勃发展之势下冠名为“东方曼哈顿”。截至2011年底,上海市金融业创造的GDP达2240亿元人民币,证交所、证券市场以及期货市场的迅速发展,使陆家嘴金融城的金融中心地位更加稳固。国家和上海市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方面对浦东的先行试验给予大力支持,如中外基金和投资银行的配套政策,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在产业政策导向上则明确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和信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产业,这些都是陆家嘴金融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环境。陆家嘴金融圈就是通过这种制度安排与环境再塑先建立起一个设施完备的空间区域,吸收金融产业进驻圈内,实现金融产业集群。但是,陆家嘴的金融服務业集群绝大部分根源于政策支撑,来自政府的硬软件并行;而伦敦金融城则市场多一点,计划少一点。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这种政策色彩浓厚的金融服务业集群的非必要性: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不发达时,金融活动倾向于集中在信息密集和交流便利的中心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交易限制的放宽,距离已无法阻碍人与人以及公司与公司之间的交流,金融服务业并不像加工制造业一样需要企业之间的物质要素往来,绝大部分是以信息流的方式进行交流,完全可以通过四通八达的互联网完成,对于地域集群的需求不大。因此,现代金融产业更倾向于分布在中心地外围地区,以降低交易成本。
(二)市场全球化
产业集群的原始动力是经济活动相关联的企业彼此靠近,以分得最大的市场范围,金融服务业并不类似于普通服务业以地理坐标为中心,以其市场势力为半径分得临近的市场范围,而是以全球作为市场范围,网络通讯的出现为跨地区、跨国别的金融交易提供了便利。且陆家嘴金融圈的地价高昂,地域上的集群使企业偏离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三)“去工业化”的不利影响
更重要的是,金融服务业在陆家嘴的集群分布意味着中心城市制造业的转移,即“去工业化”。然而,对于还未真正实现工业化的中国来说,过早的“去工业化”使经济错过了从一系列新兴工业中获益的机会,而这些新兴工业使用的土地并不比服务业多,技术工人占工人总数的比重也很高,劳动密集程度跟很多服务业相比反而更低,而且先进的控制污染的技术也让这些新兴工业的污染程度极小。制造业是一个城市经济的主力,过早的“去工业化”会松动上海经济的根基,对于上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五、 启示
金融服务业的比重往往随着需求和相对价格的变化而有所增加,但理想的状态并不是金融服务业不断将制造业挤出城市中心以此实现产业集群,而是在可预见的未来,服务业成为上海的工业补充。德国和日本的经验表明,即使服务业扩大了其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这些国家的繁荣程度及其世界地位仍然取决于制造业的先进程度,因而陆家嘴的金融圈在挤出大量技术含量较低的制造业的同时又阻碍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这对一个城市甚至一国未来发展而言是不可持续的。伦敦金融城金融服务业就业人数的变化数据,就可表明金融集群的趋势正在反转,可供反思。通过对陆家嘴金融服务业产业集群现象进行以上定性及定量分析,笔者认为效率重于规模,切不可盲目效仿,需尊重市场机制的力量,赋予其自由。
参考文献:
[1]李西.加强金融业内控管理具体措施分析[J].经营者:学术版(下),2014(8).
[2]王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群形成及外部性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3(10).
[3]凌宏艺.创新能力与企业跨越式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4(2).
作者简介:
曾璐璐,女,安徽人,南京財经大学硕士,研究方向:经济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