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鲁迅的“拿来主义”曾在五四运动期间产生了巨大轰动,而巴西食人主义翻译则产生于摆脱文化殖民控制过程,在殖民霸权的历史大背景下,二者的翻译思想具有殊途同归的作用,即都体现出对强势殖民文化的抵制和对弱势边缘文化的保护。本文将通过对比分析,探讨分析二者是如何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创造性活动并对国家独立和文化独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食人主义;拿来主义;对比
一、 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出自1934年所作的著名杂文《拿来主义》。鲁迅在文章中提到“拿来”与“送去”是相对而言的,“送去”之外,还得“拿来”,不是说只拿来不送去,而是说既要送去,也要拿来,是双向交流。鲁迅在书中首先从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上提出“拿来主义”,其中不仅指文艺,但包括文艺,而且文章最后落脚在文艺,不难理解翻译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必定是包含在文艺之内的。
二、 食人主义
提及食人主义,首先不得不解释“食人怪”这一概念,1554 年,在现属巴西的一个图比人(tupinamba)部落的一次食人仪式上,人们吞食了葡萄牙天主教传教士,“食人怪”由此而来。1963年坎波斯兄弟(Campos Brothers)发表了作品《作为创造与批评的翻译》(On Translation as Creation and Criticism),从而衍生出一种后现代的,非欧洲中心主义的食人主义翻译理论。依据Campos 的观点,翻译行为可以概括为食人行为,然而,“‘食人不是占有原文,而是解放原文,译者在食用、消化原文后,让自己获得自由,进行创造性翻译。”(Gentzler,1993:P192)
拿来主义与食人主义翻译在翻译思想、翻译手法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并产生了这两种相似的翻译策略?本文欲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方面入手,全面、客观地分析这两种翻译手法。
三、 相同点分析
(一) 相同的历史背景——文化殖民危机
“九·一八”事变之后,反动派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中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中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中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殖民危机。在此背景之下,鲁迅写了《拿来主义》一文,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指出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
巴西曾为葡萄牙殖民所在地,殖民统治时间长达300年。自1822年独立以来,文化上依然长期依附于其旧宗主国文化和欧洲文化,巴西学者们渴望重新审视和建立起自己国家的文化身份。因此,Campos 隐喻性地用“食人”来表达巴西的殖民经历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殖民者和他们的语言被吞噬掉,它们的生命力在吞噬者体内焕发生机,并且是以一种新的、净化的、更富能量的方式存续,满足当地人民的需要。”(Munday. J.,2001:P136)
(二) 相同的思想——主张文化间的平等互补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各帝国主义不断输入鸦片、枪炮、香粉、电影及各种小东西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继而产生了“送来主义”之恐怖。除此之外,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曾一呼百应的“全盘西化”也让人大失所望。因此,拿来主义翻译思想是从中国的现实政治境遇中出发,主张在积极汲取外来事物时,一定要守着自己的东西,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才是正确的文化保护态度和翻译思想。
在食人主义翻译思想中,翻译被视为“获取力量的行为”“滋养行为”或者“输血行为”(Bassnet. S.& Trivedi. H. Post,1999:P4-5),译者从原作和源语文化中获得文化积淀,也从目的语文化中获得文化积淀。翻译不单是要借“他山之石”,同时还要“借力发力”、借他人乳汁哺育自家孩子。译者“吃掉”原文,从中获得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这些精华后再进行创造性翻译,从而使得译文兼具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双重的文化优势,最终使得目的语文化更加强大,更具生命力。
(三) 相同的目的——保护弱势文化
拿来主义讽刺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的政治阴谋和大肆掠夺我国资源的卑劣行径。鲁迅著《拿来主义》一文,其最终目的在于唤醒麻木无知的国人及那些“全盘西化”主义者。而《食人宣言》强调将巴西文化从后殖民压迫中解放出来,使本土文化具有一定身份和地位。从这一点看来,拿来主义和食人主义思想都具有渴望改变自身处境并提高竞争力的特点,这正是体现了对弱势边缘文化的关注和保护。
四、 不同点分析
鲁迅的“拿来主义”并非直接作用于翻译,但翻译国外作品作为“拿来”的一个重要途径,卻与译者的翻译策略和内容及所属国家的文化保护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拿来主义主要强调要批判的“拿来”,在继承文化遗产这个问题上用“占有”“挑选”和“创新”这三个关键词表明了态度,虽然其落脚点在文化上,但对中国的政治方面也有重大影响。
食人主义翻译是巴西学者们对殖民结束后还受葡萄牙和欧洲文化影响的不满而做出的主动反抗,其翻译思想帮助巴西人民树立了民族文化的标杆,使其在精神上和行动上摆脱了欧洲文化殖民,遏制了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因此,从文化角度来讲,其影响作用是远远大于中国的“拿来主义”影响的。
五、 结语
强势文化向弱势文化的流动是不可避免的,但这就意味着要忽视弱势文化,或者使其消失吗?答案肯定是,否!所有异质的东西都需要有价值判断,有价值的应当保留借鉴,而无价值的异质则略去即可。在独特的历史背景下,拿来主义和食人主义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注重保护弱势边缘文化。这对当今社会下的译者来讲,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即在翻译时要平衡文化的输入与输出。
参考文献:
[1]傅勇林.文化范式:译学研究与比较诗学[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2]蒋骁华.巴西的翻译:“吃人”翻译理论与实践及其文化内涵[J].外国语,2003(1):63-67.
[3]杨司桂.食人主义翻译理论的发生及其启示[J].社会科学家,2013(9):150.
作者简介:
孟潇,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