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核心问题,发展抽象思维

2018-01-23 10:23王玉彬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核心问题小学数学教学

王玉彬

【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是基本目标之一。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找准核心问题,克服过多过小的问题和活动,给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观察、分析、思考、探索、交流,发现数学的本质,从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教学

抽象是数学的思想方法之一,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教授说:“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一个人学习数学之后,即便这个人未来从事的工作和数学无关,也应当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1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这是数学教师应该关心的问题。

【教学案例】

六年级“正比例的意义”的教学,需要关注两个量的变化,对学生来说非常抽象,有的教师设计了两个情境。

1.通过“汽车匀速行驶时,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什么在变?什么没变?初步感知“正比例的意义”。

2.通过“买某种苹果时,总价和数量的变化”,进一步思考“什么在变?什么没变?”再次感知正比例的意义。

学生在行程问题中能说出“路程和时间在变,速度没变”,但总结不出“路程与时间对应的数的比值不变”;他们会说买苹果时“单价不变”,但却始终不能说出“总价和单价对应的数的比值不变”。因为在孤立单一的情境中,学生不会把“变化”当作思考对象,很难发现呈正比例的两个量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征。

教师用两个情境进行的“小步子”教学,让学生抽象出呈正比例的两个量的变化特征,看似降低难度,实际上, 学生每次看到的都是一种变化。没有比较,没有归类,学生难以从众多的变化中抽象出“呈正比例的两个量”的变化特征。而且课堂上,教师留给学生探究、思考的空间很小,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教学思考】

那么如何设计学习活动,才能激发学生观察思考、自己总结出呈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呢?

一、针对教学目标,找准核心问题

(一)核心问题要直指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本节课的知识生长点,准确定位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例如“正比例的意义”这节课,教学目标如下表: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发现生活中两个相关联的量,认识呈正比例关系的量,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否呈正比例关系。

2.通过自主探索,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等能力。

3.初步感悟渗透函数思想。]

综合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看出本节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呈正比例的两个量有什么特征?”

(二)核心问题要有挑战性

平时教学中,总能发现,问题一提出,几乎全班学生都举手发言,看似流畅,实则说明问题的难度太低,学生思考的空间很小。课堂上为了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教师要提出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北京市特级教师张红,在一次讲座中提到教师要善于提出“胖”问题,也就是能够引起学生发散思维和深度思考的问题。针对“正比例的意义”这节课,核心问题是找到“呈正比例的两个量”有什么特征。这是个大问题,需要学生综合分析变化情境,通过分析归类,不断抽丝剥茧,才能抽象出“正比例”的内涵。所以这个问题是一个有深度、对学生来说有挑战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

二、根据核心问题,设计核心活动

核心活动,就是能解决核心问题的学习活动。这个活动要有一定的整合性、趣味性和真实性。例如在“正比例的意义”的改进教学中,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的一个活动:小组合作,观察下面的4个图表,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在小组充分思考后,进行全班交流。

生1:共同点是每个表、图中的两个量都在变化。路程随着时间在变化……

教师补充: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这两个量就是相关联的量。

生2:我发现正方形的周长随边长变化的图是一条直线。

师:为什么是直线?

生4:变化是“均匀”的,边长每增加1厘米, 周长就增加4厘米。

师:不均匀变化的是谁?能举个例子吗?

生3:正方形的面积。边长1厘米,面积1平方厘米;边长增加到2厘米,面积为4平方厘米,增加了3平方厘米;如果边长再增加1厘米,面积为9厘米,增加了5厘米。你看,边长每增加1厘米,但是面积增加的却不一样。

师:你说的“均匀”变化太形象了,找一找,还有哪些实例是这样均匀变化的?

其他学生陆续举手发言,举例说明,汽车匀速行驶时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购买苹果时总价随着数量的变化,都是匀速变化。

所有学生为自己的发现而自豪,教师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它们能“均匀”变化呢?

他们开始关注图中不变的那个量,然后学生自然地发现两个量的对应的数的比值是不变的,从而对正比例的内涵有更深的领悟。在这个整合之后的大的活动之下,学生充分思考,在交流中相互启发,一个问题生发另一个问题,不断地朝着学习目标越走越近,抽象思维得到一定的发展。

三、核心活动的节奏要慢下来

一节课40分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在知识、方法、能力上获得更多,这是每一位教师要思考的问题。平时总能看到一些教师的课堂节奏很快,一个情境接着一个情境,一节课完成的任务貌似很多,但实际上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能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课堂上教师要学会慢下来。北京市特級教师刘延革说,课堂上她提出问题后,不希望一下子有很多学生举手,而是经过一两分钟的思考后,三三两两的学生举手,然后更多的学生举手发言,最后经过争辩和讨论,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思维层次上有所提升,这才是高效的课堂。对于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需要思考的时间,教师要学会等待,不要急于展现热闹的课堂。

总之,教师要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深入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让学生自己去经历这样的“思维历练”,在每堂课的学习中落实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102488)

猜你喜欢
核心问题小学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数学核心问题的思考
以“核心问题”为引领的课堂教学应做到“五让”
挖掘文本教学价值,搞好语言实践活动设计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