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海峰 茅沈丽 陈水春 班庭辉 陈振国 方春海 曹红光 李修岩
摘 要 通过对国内、广东海蜇产业的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国内海洋捕捞依然占据重要地位、辽宁营口是全国重要的海蜇产业中心、海蜇价格变动较大;广东海蜇产业以捕捞为主、混合套养人工养殖的主要模式,存在技术体系不健全、品牌打造较慢、国内市场威胁较大等问题,并提出了利用政策优势加快海蜇产业发展、加大海蜇产业关联技术研发力度、加大海蜇品牌培育力度等建议。
关键词 海蜇产业 ;广东 ;发展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4
Abstrac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present situation of jellyfish industry in Guangdong and China, it was found that domestic marine fishing still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Yingkou in Liaoning Province was an important industrial center of jellyfish industry in China. The price of jellyfish fluctuated greatly.The main breeding model in Guangdong was mainly for fishing and artificial breeding. Some problems were existed such as imperfect technological system, slow brand building and great threat to domestic market.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speeding up jellyfish industry development with policy, strengthening related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brand cultivation of jellyfish industry.
Key words jellyfish industry ; Guangdong ; development status ; countermeasures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rn Kishinouye)是中国近海经济价值较高的暖水性大型浮游动物(水母),属于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钵水母纲(Scyphozoa)根口水母目(Rhizostomeae)根口水母科(Rhizos-ttrnatidae)海蜇属(Rhopilema)。其生活在北温带海域,伞体高过半球形,伞径一般20~30 cm,外伞表面平滑。海蜇行世代交替生殖,水母型通过有性世代产生无性世代水螅型。水螅型营固着生活,水母型营浮游生活。常规意义上的海蜇是一类大型可食用型成体,早在晋代中国就有食用海蜇的历史,广泛分布在辽东半岛至广东沿海,是中国沿海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
海蜇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是一种重要的营养食品,同时对于血管扩张、降低血压、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对气管炎、哮喘、胃溃疡、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益。由于其药食兼用,且便于食用[1],因此在国内外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近年来,由于海洋资源日益匮乏,野生海蜇已不能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海蜇人工养殖已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海蜇对养殖环境要求不高,具有广温和广盐性,兼具投入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病害少、风险小、收益高等特点[2-4],吸引众多养殖户进入该项产业。但是,与其他海产品相比,广东海蜇产业占比较小,探寻其产量较低的原因,加快广东海蜇产业的发展,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少,多集中在海蜇养殖技术[5-9]等方面,对于产业分析较少,广东海蜇产业尚未见报道。因此,笔者重点对广东海蜇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期为广东海蜇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 海蜇产业发展现状
1.1 海洋捕捞依然占据重要地位
2016年全国海蜇海洋捕捞产量达205 453 t。其中天津240 t、河北12 238 t、辽宁21 030 t、上海39 t、江苏15 637 t、浙江7 187 t、福建12 848 t、山东81 560 t、广东15 359 t、廣西37 999 t、海南1 316 t。海蜇养殖面积合计15 828 hm2 ,其中辽宁(13 430 hm2)、江苏(708 hm2)、广东(128 hm2)、浙江(399 hm2)、福建(1 495 hm2)、山东(325 hm2)、广东(26 hm2)、河北(25 hm2)。广东产量仅占全国产量的0.16%[10]。
中国人工养殖起步较晚,1999年辽宁锦州娘娘宫乡某虾场,养虾池因自然纳潮有野生海蜇进入,同时在沿岸人为抓了一部分海蜇入池,当年14 hm2虾池收获海蜇6 000~7 000 kg,开启了养虾池塘成功养殖海蜇的先河。
1.2 辽宁营口是全国重要的海蜇产业中心
2017年,营口市海蜇加工量达9万 t,占辽宁加工海蜇出口总量的80%左右,加工产量排名全国第一,海蜇出口量2 774 t,出口额近2 000万美元。营口海蜇加工历史悠久,主要品种为绵蜇和沙蜇,产区北起辽河入海口,南至归州沿海。“营口海蜇”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省著名商标和省“十大渔业品牌”等称号,营口海蜇加工企业拥有自主品牌20多个。目前,全市有海蜇加工企业约50家,规模以上企业10余家,年加工海蜇产量约9万 t,占水产品加工总产量的94%左右。全市约有4万多人从事海蜇收购加工经销贸易,足迹遍及全国及世界各地。全国海蜇加工出口所需半成品原料70%出自营口,国内海蜇加工企业80%以上由营口籍人士开办。其中营口海洋食品有限公司是营口市海蜇出口龙头企业,为我国首家欧盟海蜇专项注册企业,2017年成功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现场认证,产品出口33个国家,客户200多个,年出口额约1 000万美元。
1.3 海蜇价格变动较大
由于海蜇属于小众水产品,农业部并未建立持续性的价格记录。但海蜇产品受产量、品种变化较大。野生海蜇价格较高,人工养殖价格较低。野生海蜇(鲜体)价格普遍在5~6元/kg,人工饲养海蜇(鲜体)在4元/kg,其中红海蜇价格较高,一般在7寠8元/kg左右。
1.4 广东海蜇产业发展现状
1.4.1 以捕捞为主
广东海蜇产业主要以海洋捕捞为主,2011年海蜇海洋捕捞总量为21 456 t,但受海洋污染、海蜇资源建设等影响,产量逐年降低,2016年降至15 359 t。2012年起,浙江、江苏等地企业对广东湛江的气候、温度等综合环境进行分析后,以相对成熟的人工养殖技术为基础,陆续在湛江徐闻县、东海岛开始人工养殖,2012年养殖面积达到58 hm2,但受江苏、浙江养殖环境与广东相差较大,技术工艺需要改进等原因,人工养殖面积逐年降低,2017年降至26 hm2。
1.4.2 混合套养成为人工养殖的主要模式
传统海蜇养殖以海域放苗饲养为主。但该模式易受台风、暴雨等影响,水质变差,导致海蜇大面积死亡。目前,湛江海蜇产业主要以海蜇-对虾-贝类混合套养为主。对虾养殖主要以人工饲料投喂为主,人工饲料剩余和对虾排泄物积累后容易引起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在污染水体的同时也易于导致对虾疾病的发生。海蜇和贝类能滤食性地吸收浮游生物,净化水质,可实现养殖空间的最大化利用[10-12]。
2 广东海蜇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技术体系不健全
目前,中国辽宁、山东、江苏等地已大面积开展了海蜇人工养殖,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广东与其他地域气候、温度、水质等情况有较大差异,育苗和养殖技术也差异较大,养殖技术欠缺,缺乏规范化的指导,养殖历史上出现了多次失败教训。目前,仅广东天海参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针对红海蛰人工育苗技术和虾池规模混养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未见广东其他相关研究的报道。
2.2 品牌打造较慢
广东海蜇产业重点集中在湛江吴川、廉江和徐闻等地。其中,吴川海底地形平坦,潮流缓慢,水质污染少,水温适中,浮游生物丰富,极宜海蜇生长,故吴川海蜇以产量多、质量好著称。吴川海蜇色泽光亮,肉实肥厚,鲜美松脆,入口香爽而闻名远近。1985年,吴川海蜇在全国首届水产品质量评比中荣获优良产品奖,同年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国际贸易博览会,广受好评。但是,与辽宁、山东等地相比,广东海蜇品牌建设滞后,海蜇产业尚未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食品也尚无公司进行申报,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中也无海蜇及相关产品。广东海蜇产业的品牌打造滞后限制了其竞争力的提升和产业的发展。
2.3 国内市场威胁较大
海蜇养殖的适温范围为15~34℃,最适温度为18寠28℃;适盐范围为8‰~37‰,最适盐度为16‰寠28‰;pH值为7.5~8.5,广东尤其湛江沿海海区独特的气候优势,温度适宜、盐度适中、饵料丰富,海域污染相对少,使得发展海蜇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非常适合发展红海蜇人工养殖。目前可在池塘、鱼坛中养殖。以红海蜇为例,最适宜在有淡水河注入及岸边有虾场的虾池与对虾进行混养,按每亩混养300头、成活率10%计算,每头
5 kg,平均亩产150 kg,其生长速度迅速,40~50 d即可收成,产值3 000元以上,经济效益可观。但受技术、养殖传统等方面的制约,2016年产量仅占全国产量的0.16%。目前,国内海蜇主要产地分别为辽宁、江苏和福建。辽宁海蜇以营口为核心,是目前国内海蜇的主要供给地,且品牌建设卓著。
3 对策
3.1 利用政策优势加快海蜇产业发展
2013 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开发利用海洋渔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近年来,《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十三五”海洋捕捞渔船“双控”等重要文件先后出台,以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2017年2月,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东西两翼深蓝渔业区”,促进渔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湛江连续出台了《湛江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雷州半岛现代农业绿色高效发展工作方案》、《雷州半岛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等,广东海蜇产业应充分利用该阶段的政策条件进行扩大。
3.2 加大海蜇产业关联技术研发力度
目前,约广东海蜇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海蜇养殖技术的本土化。广东海蜇养殖企业应加大海蜇养殖技术创新,从螅状幼体培育、碟状体培育、稚蜇培育、幼蜇培育、成体养殖技术、日常管理技术、疾病防控技术、混合套养技术等方面进行技术研发、培训和推广。同时,加大对海蜇产品加工技术的研发,增加海蜇产业附加值。
3.3 加大海蜇品牌培育力度
近年来,广东的品牌农产品推介活动形式多样,推介手法创新,对全省农产品品牌创建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省内消费者开始关注和消费品牌农产品,品牌农业增长迅速,农产品品牌数量成倍增长。广东海蜇产业应充分发掘吴川海蜇、廉江海蜇等传统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资源,企业转变传统的养殖基地模式,向品牌化、标准化转型,打造广东本地海蜇區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
参考文献
[1] 郭文场,刘佳贺,李 悦. 海蜇的食、药用概述[J]. 特种经济动植物,2018,21(1):7-11.
[2] 吕廷晋,付海鹏,张玉钦,等. 靖海湾与五垒岛湾海蜇增殖放流效果比较与分析[J]. 海洋渔业,2018,40(2):147-154.
[3] 郭文场,周淑荣,董昕瑜,等. 海蜇的养殖捕捞与初加工概述(2)[J]. 特种经济动植物,2018,21(3):6-8.
[4] 郭文场,周淑荣,董昕瑜,等. 海蜇的养殖捕捞与初加工概述(1)[J]. 特种经济动植物,2018,21(2):11-12.
[5] 徐梦雪,朱赟杰,倪建忠,等. 海蜇人工育苗试验[J]. 科学养鱼,2017(10):47-48.
[6] 马 野. 高温期海蜇养殖过程中,池塘管理需要掌握的3个要点[J]. 当代水产,2017,42(9):92-93.
[7] 张书臣,陈 娣,王树元,等. 海蜇与菲律宾蛤仔、对虾和鱼耦合养殖的关键技术[J]. 科学养鱼,2017(8):50-51.
[8] 周燕霞. 山东威海:鲜海蜇上市,价格同比偏高[J]. 科学养鱼,2017(8):76.
[9] 孙习武,郑文军,黄昱棣. 南通地区海蜇、斑节对虾和缢蛏的生态混养[J]. 水产学杂志,2017,30(1):38-41.
[10] 霍禄广. 2016年海蜇养殖总结分析[J]. 当代水产,2017,42(2):44-45.
[11] 郑 斌,郝振林,王轶南,等. 海蜇养殖池塘底质环境对其产量影响的研究[J]. 大连大学学报,2016,37(3):65-70,76.
[12] 郑 斌. 养殖环境对海蜇产量影响及海蜇不同阶段营养成分分析[D]. 大连:大连海洋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