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历史课堂中提高学生记忆效果

2018-01-23 16:08刘咏梅
文理导航 2018年31期
关键词:知识点记忆历史

刘咏梅

背诵、记忆是学习历史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课程多,学习压力大,每门功课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而课后很多学生自主安排的时间主要花费在语、数、外三门功课上。所以,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记住知识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有些老师说:“这容易,我先讲,讲快点,多留点时间让学生背背就行了。”这种想法是不负责任的,让学生记住知识点,不是说花点时间让学生背背就行。如果学生对知识点不理解,只能是死记硬背,他花再多的时间也是没用的。我们必须让学生理解性记忆,要掌握记忆的技巧,而且,课堂的类型不同,我们让学生记忆的内容与方法也要改变。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上如何让学生加强记忆的一些思考。

一、新授课中的初步记忆

历史知识的记忆第一步,就是新授课堂。新授课是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记忆的第一印象。如果第一印象错误了,或者混淆了,就会形成连锁反应,要么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与内容的记忆,要么就是一盘散沙,凌乱而混淆。所以,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如何让学生把知识点记忆到位。

首先让学生明确事件的时间观念。时空观念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只有把历史事物放置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所以,时空观念的加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讲授的内容是一个单元的开始,先把单元知识结构介绍一下,让学生知道一个单元围绕的主题,每课内容是这一主题的哪个阶段,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整个单元内容的把握。比如: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的潮流》,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这个单元是中国近代历史,时间是1840-1949年,1840年之前是古代史,1949年之后是现代史,这样,学生对中国历史三大阶段就很清晰明了了。这个单元涉及的历史事件多,按列强的侵略(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日本发动的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分为两条线索,同时讲清每个历史事件的时间,学生就不会发生混淆了。

其次,在讲述的过程中,按事件的背景、过程、影响顺序进行。最好是利用问题教学法,每个环节设计问题,引领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记忆效果。比如,《鸦片战争》一课,在讲背景的时候,设计问题讨论:“19世纪中期的中国与世界之比较。”让学生先阅读书本,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再讨论回答,不全面的老师补充,有了这样的思考过程,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更易记住。

最后的课堂总结非常重要,让学生把一堂课的内容再重新整理一下,明确事件的前因后果。如有模糊的内容,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自主提问,力争课堂内容堂堂清。

二、讲评课中的加强记忆

每一个学习环节都是学生记忆的过程,包括讲评课。很多老师或学生认为,讲评课就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一个过程,枯燥而乏味。其实,这样的教学只是图完成任务,而不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真正的讲评课,老师必须是精心准备的,学生必须是全神贯注的。讲评课是讲评学生的知识漏洞,以弥补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是对相关历史知识点加强记忆的重要环节。

老师在讲之前,必须对学生的错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归类,哪些是属于对材料的理解问题的,哪些是属于审题问题的,哪些是属于知识点记忆错误的,都要在讲之前明确好。前面两类的问题,主要帮助学生分析材料与审题要点讲解。如果是知识点记忆错误的,老师就要有意的整理好,设计好相关问题,以便讲到题目时,让学生去巩固所学内容。

在讲评过程中,对于知识点记忆错误的,老师可以把课前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去回顾,如学生再有错误,及时更正。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跟随老师的思路引导,对自己的知识薄弱点进行重点回顾与记忆,让讲评课真正的变为加强学习、提升自我的一个过程。

比如: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中“价格革命”与“商业革命”,学生一直有混淆。有这样两道题:

1.根据统计,1500-1650年的150年期间,仅西班牙就在美洲搜刮了的白银与黄金多达1.6万吨和180吨。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不断上涨,货币购买力不断降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了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了2倍至2.5倍。这种现象()

A.推动了西欧机器制造业的发展

B.表明西欧贸易规模的扩大

C.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D.严重阻碍了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16世纪美洲白银的生产大约为17000吨,到17世纪大约为42000吨,其中有31000吨运抵欧洲,欧洲又将其中的40%左右运往亚洲。材料主要说明了()

A.欧洲列强加强对外进行资本输出

B.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地区的剥削严重

C.亚洲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D.欧洲同世界各地的商业联系不断加强

两题都涉及黄金、白银的流通,有同学都误以为是“价格革命”。即使对“价格革命”的了解,有些同学也仅仅停留在“物价上涨”,没有深入地理解“价格革命对欧洲封建势力的削弱与资本主义加强”的作用,所以第1题有同学就不会选C(C答案就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第2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货币流向欧洲是导致欧洲价格革命的原因,但材料又提到货币从欧洲流向亚洲,这应该是购买商品的表现,属于“商业革命”,只有D符合材料的意思。讲解这两道题时,先让学生回顾“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的含义与影响,再分析材料,与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既可以回顾基础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迁移、运用。

三、复习课上的鞏固记忆

复习课有课时复习、单元复习、一本书大模块的复习等。单元复习是最常见的,也是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最为重要的环节。下面就以单元复习为例,讲讲复习课中的记忆。

根据现行的历史教科书,往往是一个单元一个主题。在复习课上让学生构建单元知识框架,有助于学生把比较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学会用发展性目光来看待历史现象,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相关的历史事件。比如: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的标题就是这个单元的主题,本单元四课时内容:新航路开辟、英荷的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分别对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拓展、初步形成、最终形成。这样围绕“世界市场”这个主题,一下子就让学生明白了这个单元四个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同时还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看透历史的发展,比如:“通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反映了大国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不难发现:从15世纪到19世纪,成为大国的分别是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等。然后再强化事件的时间、过程、影响等内容,学生在整体框架的把握下,就可以减少知识点相互混淆的现象。

复习课上只有知识框架是不够的,知识框架有助于学生对单元内容的整体把握,但不能掌握具体的知识点。一堂课,只有45分钟,不可能把一单元的内容再讲解一遍。而练习是复习课上让学生回顾知识点的重要方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留意学生在复习单元中哪些是掌握的薄弱环节,然后选择与之相关的题目练习。选择题的选择主要针对具体零散的知识点,材料题的选择可以针对单元事件发展线索或单元重大历史事件。这样以练促学,使课堂的教学形式多样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习的效果。

总之,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做法,只要你用心去思考,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好每一堂课。落实基础知识,培养时空观念,提升材料阅读能力与知识点的对比、整合能力,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能力就会不断的提升。

猜你喜欢
知识点记忆历史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知识点自测
新历史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