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昊
教学设计理念: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了语文对于学生阅读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学生阅读、理解、欣赏、评价文章的能力。《秋天的怀念》一文本身难度不高,阅读性强。虽课程内容通俗易懂,但是文章中蕴含着很深的情感表达,应根据初一学生对语文阅读的难点掌握能力,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一套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深刻感受到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容,并加深学生的感知能力。过程可分为:由作者的写作风格引出《秋天的怀念》,然后引出文章中的母爱,再由母爱到教育学生好好生活。并由课内走向课外,加深学生的情怀,使其慢慢读懂文章,引出自身的思考,同时也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巩固阅读的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特色:以情引情。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目标: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核心意义。
学生学习能力目标:加强学生阅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情感延伸目标:通过课文了解母亲这一定义,以及课文中母亲对自己的付出和深情,并让学生学会向母亲表达关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通过作者的描述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理解全文的核心表达;感受“好好活儿”的意义以及对作者造成的影响和触动。
一、由音乐播放开始教学(音乐课件:与秋天有关的轻音乐)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与秋天有关,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作者。他叫史铁生,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北京人,他虽然在写作领域上取得了极高的建树和成绩,但在生活中却不是十分如意。史铁生在21岁时候生了一场重病,造成双腿瘫痪,此后,他的人生只能依赖轮椅,并且终生在轮椅上度过。他和我们一样,在面对人生挫折的时候也曾想过放弃,也曾发疯痛苦过。就在他以为自己的人生已经跌倒谷底的时候,命运又给了他一记重创,史铁生挚爱的母亲也在那一年去世了。此后,他一直坐在轮椅上,以文字的方式和天堂的母亲交流,这是他寄托哀思的方式。
(展示照片:史铁生坐在轮椅上写作的照片)
教师:照片上的这个人就是史铁生,一生与命运抗争从不屈服的人,他在瘫痪之后陸陆续续写出了很多伟大文学作品,他的散文无人能及。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秋天的怀念》,一起在他的文章中寻找那份真挚的情感。
二、阅读整篇课文,全方面感知,提炼文章核心
1.教师:我们每个人的阅读感受都各不相同,一百个人有一百种理解,读过史铁生作品的人很多,有人说他的文章中有从容,有世间大爱,也有静如止水的安宁,但也有读者对他文章的理解过于片面,只读到了好词好句。那么今天,我想看看你们可以读到什么,现在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2.教师:现在大家都阅读完了,谁先来说说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比如:母爱的力量)
三、第二次细度课文,加深理解
1.提出问题:文章中的母亲是以什么方式爱儿子的?通过哪些文字和句子可以感受到母爱的力量?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课文,并根据我的问题在文章内进行勾划,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学习。
2.组织讨论:(课件出示重点语句)A.“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3.教师:作者原本是一个活蹦乱跳的人,如今因为生病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余生,他的确内心痛苦,但是更痛苦的是生他养他的母亲,那么母亲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呢(悲伤,折磨),这个时候才有了以上场景。同学们,文章中还有一处也是悄悄地表达情感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表达。
四、扩展课外阅读,打开学生认知视野
1.教师:大家都知道,史铁生是一位著名作家,写过很多富有丰富情感的散文,他曾在文章中多次提到他的母亲,以及他与母亲之间的情感,接下来,就让我们阅读一段史铁生的其他文章。
课件出示文章片: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选自《合欢树》)
2.教师:同学们,阅读完这些文字后,你们能否感觉到史铁生在这篇文章中表达的苍凉之感?是否能对作者的痛苦感同身受?对于母亲而言,史铁生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因此,这段文字里写出了他对母亲的忏悔,同样也写出了对母亲深刻的怀念,有些感情,失去了,就再也不会有。
五、激发学生情感
1.马上就是新的一年了,很多事情都会成为过去,如果你们是史铁生,此刻站在母亲的墓前,会说些什么呢?
2.同学们学完这篇文章之后,是否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母亲,以及在生活中他们对我们的关心和操劳,会不会突然想要拥抱他们呢?
六、反思与总结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对本节课的总结:学生是否从基础知识和情感两方面都收获了认知及感情。通过本节内容的中心思想引发学生对父母的关爱,以及学会珍惜和感恩。一堂精彩的语文课需要进行全方面的准备和分析,教师要提高自己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以重点引导学生,建造生动、有情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