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深化“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沿线城市的合作与发展

2018-01-23 21:33
大陆桥视野·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友城西宁市西宁

在2015年亚洲博鳌论坛期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青海民族人文优势,加快西宁开发开放,推进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这为西宁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也是深化向西开放、拓展战略发展空间、保障能源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不仅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趋势,体现了互联互通的合作精神,明确了开放共赢的合作目标,得到了沿线国内外城市的积极响应。西宁市紧紧依托定位,围绕省、市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城市对外交流的功能和作用,以此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和空间,寻找西宁在“一带一路”中的能量、作用和战略地位,借力区位和城市外交的优势,努力在政策、道路、贸易、货币、民心的交流与沟通上寻找新的突破口,积极开展西宁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合作机制建设的研究,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内外城市的合作。

一、西宁在古丝绸之路中的作用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西方交流的一个重要标志,起始于公元前2世纪,持续到公元16世纪,是古代亚欧大陆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动脉,承载着千年历史,融合着四方文明,是东西方商业文化交流的纽带和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桥梁。丝绸之路的唐蕃丝道与青海丝道和西宁紧密相关。唐蕃丝道主要由西宁经青海西南进入西藏再进入尼泊尔、印度等国。青海丝道(也称河南道),因其沿线主要经过东晋南北朝的吐谷浑河南国,故也称为丝绸之路河南道。是南朝与西域间的重要通道,这两条重要的丝道和西蜀分道、柴达木分道、祁连山分道等纵横交错、相互衔接,共同承载着当时我国与中亚、欧洲国家、国内外使团的行径、僧侣及佛教文化的来往、商业贸易的交流及东西方文化的互动等多种功能。

西宁作为丝绸之路青海丝道和唐蕃丝道的必经之地、重要枢纽和交会点,是古代中国与西方各国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为东西方交流产生过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二、“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给西宁城市对外开放带来的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为西宁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发展空间,加快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西宁在“一带一路”建设当中具有较好的交通和生态条件,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必将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和最具活力城市。

(一)西宁是“一带一路”的交通枢纽和重要节点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铁路公路等的建设力度,将形成经西宁连接青海、新疆、河西走廊的东、中、西三条通道,通往西藏、云南、四川、重庆等西南省区的主通道格局,同时建成通达全国、连接国际的航空网,发挥连接欧亚大陆桥战略通道和沟通我国西北、西南等地区交通枢纽的作用。在铁路建设方面,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青藏铁路增建西格二线控制性工程—新关角隧道双线已于2014年12月底通车,正在和即将修建的有格尔木至敦煌、格尔木至库尔勒及西宁至成都、西宁经玉树至昆明等几条重要铁路。在公路方面,加速省际通道的升级改造,横向的有:一是兰州、西宁、格尔木至拉萨、日喀则,向西南延伸至加德满都;二是兰州新区、互助、西宁、德令哈、茫崖至新疆若羌,通过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口岸连通中亚、欧洲地区。在航空方面,在构建以西宁机场为中心,辐射高原、加密省内通达全国、连接国际的青海航空网络。

(二)西宁具有丰富多样而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

青海是個历史、民族、民俗和民间等人文资源富集的地区。古往今来,多民族文化交融共存,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高原文化。从地域角度看,有河湟文化、青海湖文化、柴达木文化品牌;从历史角度看,有史前文化、古羌文化、彩陶文化、唐蕃古道文化,南丝绸之路文化品牌;从人物角度看,有十世班禅大师、宗喀巴、文成公主、王洛宾等名人和格萨尔、吐谷浑、大禹、西王母等传说人物品牌;从民族文化角度看,有民族歌舞、青海“花儿”、藏戏、土族纳顿民族文化等品牌;从民俗民间工艺文化角度看,有热贡艺术、昆仑玉文化、藏毯、民族服饰、刺绣、堆绣、盘绣、皮绣、皮影、木雕、排灯、金银铜器、奇石等品牌;从红色文化角度看,有西路军纪念馆等品牌。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角度看,西宁市有重要的国际城市名片“世界凉爽城市——西宁”城市品牌,和“夏都西宁”旅游品牌,是西宁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是西宁城市灵魂和市民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城市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从国际体育文化活动看,近年来,省及相关部委在西宁举办了“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夏都国际论坛”等,提高了西宁及青海的知名度。西宁的文化之悠久独特和丰富是中国乃至世界少有的,对国际社会,特别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西宁文化资源的开发,必将为西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发挥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三、近年来西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与人文交往

在古代,西宁曾是我国通往欧亚贸易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后随着历史的变迁,其作用逐渐弱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宁与欧亚大陆的经济与文化交流日渐频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启丝绸之路、为西宁深度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奠定了重要基础。据调查,近些年来,西宁与中亚、西亚、南亚等地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不断扩大国际友城交流与务实合作,国际友城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近年来,西宁市按照“立足周边,面向发达国家,联系世界各地”的基本思路和“态度积极、步骤稳妥、友好当先、注重实效”的方针,广泛开展与亚洲、欧洲、北美等地区国家城市间的友好往来和务实合作,市政府针对国际友城建设,出台了相关的法规。由于领导重视、政策到位、措施有力、工作积极,截止2016年,西宁市的国际友城数量由2009年的2对发展到了24对。友城范围遍及亚洲、欧洲、南美等地国家和地区。

二是举办了“夏都国际论坛”。为服务好国家总体外交,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力配合好“青洽会”的召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经省政府批准,充分利用对外交流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分别以国际民间友好交流、引进国外技术与智力、国际友城交流、打造世界凉爽城市品牌等为主题,成功举办了五届“夏都国际论坛”。通过举办“夏都国际论坛”,共邀请到了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斯里兰卡、尼泊尔、巴基斯坦、土耳其、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等丝绸之路沿线及相关国家地方政府要员、专家、学者、企业家等400多人。与美国犹他、英国普雷斯顿、俄罗斯伊热夫斯克帕坦、尼泊尔帕坦、土耳其埃迪尔内等城市签订了国际友城缔结、引进新加坡国际旅游专列、引进国外智力与科技及中学生交流等项目协议,签订劳务输出、项目合作、旅游合作、中藏药和黑枸杞加工等协议,引进外资金额达到1.5亿元。论坛的成功举办,对加快构建西宁与各国地方政府间及民间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积极开展多领域、多渠道的友好交流和城市间的双边、多边务实合作,推动西宁市开展国际交流和公共外交的能力和水平,服务好国家总体外交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设想和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是积极打造“世界凉爽城市——西宁”品牌。近年来,西宁市委、市政府集群众智慧,充分利用西宁市地处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和人文、自然资源的情况,利用开展城市外交和地方公共外交、国际民间交流中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积极开展了对“世界凉爽城市”的研究,提出了打造以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世界凉爽城市——西宁”品牌为载体,逐步建立西宁与国际友城间的多边交流与合作机制,提升西宁市开展国际交流和公共外交的能力和水平,服务好国家总体外交、地方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从2009年开始,西宁市根据民间对外交流工作的实际和地缘城市外交发展的趋势,积极开展了对“世界凉爽城市”和国际友城合作机制建设的研究,成立了研究小组,抽调和聘用了研究人员和专家、学者,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取得了重要的数据和成果,为打造“世界凉爽城市——西宁”积累了丰富的基础资料。2014年6月,西宁市以城市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为主题,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成功举办了“夏都国际论坛暨凉爽城市国际论坛”和“世界凉爽城市专家研讨会”,向世界各国推出了“世界凉爽城市——西宁”品牌,使西宁市获得了首张城市国际名片。“世界凉爽城市——西宁”品牌的打造不仅是西宁市深化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绿色城市的需要,是重要的城市公共外交和国际民间友好交流平台,更是西宁城市灵魂、文化软实力和市民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对提升西宁和青海的国际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是举办“城洽会”。“西宁城市发展投资洽谈会”简称“城洽会”。“城洽会”自2012年起已成功在西宁举办五届,逐渐成为促进西宁市与中东部地区合作互动、互惠互利,对外开放、绿色发展的重要平台。主要有重点项目座谈会、客商实地考察对接活动、中小企业与创业园区项目现场对接推介、旅游、商贸投资项目推介会、招商项目集中签约活动、金融对接座谈会、国有土地储备项目推介和国有土地挂牌出让会、电商企业对接会、商会座谈会、夏都啤酒节、欢乐美食节等活动。

借助“城洽会”东风,西宁市分别举办重点片区改造开发、国有储备土地、产业发展(中小企业创业园)、清真产业园项目、商贸服务业聚集区、旅游资源和各区县项目专场推介会,围绕宣传推介投资西宁,举办项目融资对接会、房地产发展研讨会、文化产业发展创投会等,以期获得更大的招商引资成果。

五是依托国家部委及省级举办的大型国际体育、经贸、文化赛事及会展活动。如“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青海绿色经济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青海)国际清真食品及用品展会”“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等,集中展示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成就,多层次、全方位展现西宁市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政策环境,为推进区域合作、实现双赢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西宁市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以“绿色、人文、和谐”为主题,以推广低碳环保理念为己任,创办于2002年,每年6月至8月间在青海省的环青海湖地区和邻近的甘肃省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举行。比赛线路设计以青海湖为中心,并向周边地区的青海东部农业区、青海西部牧业与荒漠区、青南高原高寒草甸草原区、甘肃河西走廊、宁夏黄河金岸等地区延伸。经国际自行车联盟批准,环湖赛为2.HC级,是亚洲顶级自行车公路多日赛,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际性公路自行车赛,仅次于环法自行车赛、环意大利自行车赛、环西班牙自行车赛等职业巡回赛。该赛事已成功举办了十五届,每年,来自世界五大洲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UIC职业队、洲际职业队、洲际队和国家队的22支车队参加比赛。比赛里程近2000公里,成为当今世界洲际顶级赛事中天数最多、比赛里程最长的公路自行车赛。该赛事影响地区面积达124万平方公里,人口达3770万人。作为世界高原体育运动第一品牌,中国重大成长性常规体育赛事之一,“环湖赛”具有不可模仿的独特价值与前景远大的成长性。

“中国·青海绿色经济投资贸易洽谈会”自2000年起已成功举办了十七届,规模和档次逐年提升、辐射效应逐年扩大、合作广度和深度逐年拓展,到目前已经成为东、中、西部地区经济互补、市场对接的平台,成为扩大招商引资、加强区域合作的重要载体和全面开放的重要窗口。会议的主要特色是突出结构调整、东西部合作、區域经济协调发展。“青洽会”的举办对于加快西部省区特别是青海对外开放的步伐,广泛开展东西部合作,吸引东部企业参与西部经济结构调整和特色经济构建,实现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优势资源开发,扩大对外宣传,实现招商引资目标,推动西宁市对外开放和区域经济合作再上新台阶,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等方面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中国(青海)国际清真食品及用品展会”自2007年创办至今已举办了十届,是国际性清真食用品行业品牌展览会和专业贸易洽谈会,与“中国·青海绿色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同为我省三大经贸活动。该展会每年大约吸引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展商和全国各地700多家企业参展,为国内外清真食品用品企业提供了产品贸易、投资合作、标准推广和技术交流的综合性服务,架起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各类企业之间互动的桥梁,构筑了“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开放合作、绿色发展”的重要平台,受到参会各方和境内外客商的高度认可,正在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知名的专业清真食品及用品展览会。

2014年的展會期间,首次举办了中国(青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合作圆桌会议。会议以地方政府缔结友好城市和贸易合作为主题,签署经贸合作协议额达到1.86亿元人民币。国内外客商通过这一平台,深化交流合作,促进了国际清真食品用品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展现了西宁作为西部内陆城市扩大对外开放的崭新形象。西宁市作为中国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本着“体现‘丝路元素,升华展会内涵”的目标,借助“清食展”经贸平台,通过开展产品展示、经贸合作圆桌会议、专题研讨、贸易合作、互动交流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打开西宁与丝绸之路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投资合作的新思路,也表达了西宁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经贸合作的强烈愿望,进一步推动西宁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以及其他城市的经贸合作交流。

近些年来,西宁依托优质的羊毛资源优势和传统民族工艺,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藏毯产业,形成了从洗毛、纺纱、织毯到销售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羊毛地毯生产基地和国际地毯集散地。为促进藏毯业国际化,2004年开始,青海省政府在西宁连续举办了“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这在当时是青藏地区唯一的国际性专业化展览会。该会展坚持与大美青海展示、社会效益与艺术取向、时尚文化与民族特色有机结合,其展品图案精美,造型别致,品种繁多,有国际流行的丝毛地毯、藏毯、波斯毯、印度噶背毯、还有唐卡、堆绣、藏饰品、佛教用品、藏医药、藏式家俱、藏酒等。每年约有30多个参展国和采购商,主要有巴基斯坦、印度、伊朗、阿富汗、尼泊尔、德国、土耳其、蒙古国、希腊、澳大利亚、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国家,其中大部分国家是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十余年间,展会交易额由最初的800多万美元涨到上亿美元;参展商和经销商的数量由十几家变成了上百家;参展商品由最初的手工地毯发展成手工地毯与机织地毯同展。“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的举办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确定了西宁在世界手工业毯业的地位,推动了西宁地毯业的发展,而且为世界地毯经营搭建了品牌展示、贸易洽谈和信息沟通的国际性平台。

六是与南亚、西亚、中亚等地区国家开展务实交流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西宁市利用西宁的地缘优势和文化、宗教、生态等资源特色优势,积极开展与南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斯里兰卡的卡卢特勒市、尼泊尔帕坦市、印度孟买市、土耳其安塔利亚市、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和奥什市、哈萨克斯坦阿什哈巴德市、塔吉克斯坦塔什干等城市开展了旅游、经贸和文化等方面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其中与尼泊尔帕坦市的友好往来频繁,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西宁市与尼泊尔广泛开展了商贸、文化、国际人才、环境保护、农牧业技术、青少年等方面的交流,西宁市许多商人与尼泊尔开展饰品、唐卡、佛像等宗教文化工艺品交易,尼泊尔商人还投资4000万元人民币在西宁设立唐卡、佛像等旅游产品加工基地。此外,部分企业还在尼泊尔开展进出口贸易,并投资设立建筑材料、农畜产品加工基地。总的来看,西宁市与南亚国家,特别是与尼泊尔的文化交流与务实合作呈现出常态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态势。此外,西宁市还与巴基斯坦、土耳其、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南亚、中亚、西亚国家的相关城市开展了友好交流与务实合作。与土耳其埃迪尔内市、安塔利亚市,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市建立了友城关系,开展了经贸、旅游等方面的合作,西宁市企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设立了商品展示、销售中心,西宁市相关部门也支持民间团体西宁经济技术发展促进会分别在尼泊尔帕坦市、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建立了为企业服务的事务所,开展经贸和人文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西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的商贸往来与人文交流都有较快发展,但总体上看种类较少、规模较小、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一带一路”的建设将进一步拓展西宁市与丝路沿线城市的友好交流与务实合作,为西宁市对外交流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四、西宁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合作机制建设的思路

随着城市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各国越来越认识到城市对外交流的重要性,许多国家为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自身的软实力,扩大国际交往,将城市对外交流合作与城市公共外交作为“国际民心工程”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当中。为推动西宁市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必须在解决其他相关问题的同时,广泛深入地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城市交流与合作,建立西宁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稳定的交流与合作机制,今后需针对性地做好下列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周边外交工作会议及省、市、对外开放交流的相关方针政策,立足省情、市情

积极开展对“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合作与调研,把西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融入青海省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战略当中,实施好“西宁市国际友城交流十三五规划”,重点对“一带一路”城市合作机制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对西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内外友好城市开展经贸、人文合作进行整体规划,为西宁改革开放和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顶层设计做好相关服务。

(二)塑造好“世界凉爽城市——西宁”国际名片,打好“夏都国际论坛”牌

1.充分发挥“世界凉爽城市——西宁”国际城市品牌效应,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采用媒体等多种手段,广泛深入宣传“世界凉爽城市——西宁”品牌,制定凉爽城市标准体系,吸纳相关国家城市参与其中,特别是丝路沿线城市积极参与,共同研究和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城市治理,建立城市国际合作机制,提高城市“软实力”,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争取将该机制列入国家发展战略。随着标准建设、前期工作的逐步完成,可尽快申请成立中国西部首个生态文明推广型国际组织——“世界凉爽城市联盟”,将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合作纳入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治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大框架内,发挥“联盟”在“向西开放”和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2.办好“夏都国际论坛”。要充分发挥其品牌效应,将其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大战略当中,每年要结合国际、国内和西宁的对外交流工作实际,重点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城市间合作,制定论坛的主题和内容,推动合作项目,加快与国际友城间的互动,开展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的双边、多边交流与合作,达到促进友城交流、互利合作、发展共赢的目的。

(三)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协作与共同发展

按照“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和“立足周边,面向发达国家,联系世界各地”的工作思路和“态度积极、步骤稳妥、友好当先、注重实效”的工作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好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西宁市国际友城工作的意见》。

1.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友城结好力度。积极开展与南亚、西亚、中亚等地区国家在经贸交流上有互补性,民族文化上有相通性,地缘政治上有共同性的城市缔结友城或友好关系,争取在“十三五”期间使我市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友城及友好关系数量超过20对,国际友城和友好关系总数超过40对。

2.建立西宁与国际友城交流合作长效机制,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合作,举办西宁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合作论坛。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共同成立“丝绸之路沿线城市交流合作促进会”,选择“一带一路”沿线具有合作潜力和互补性较强的城市开展合作,共同研究、制定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合作交流相关内容,签订合作协议,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对策,开拓合作方向,开展项目衔接,进行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等。

总之,要用好政策,彰显特色,开展合作,共同发展。努力把国外城市和国内兄弟省市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与青海、西宁的资源优势紧密结合,内外联动,互补共赢,形成合力,加大对重大项目的引进和支持力度,共同建设丝绸之路沿线国际友城协作体系。

(四)充分利用区域合作机制和多边外交平台做好友城工作

1.从国家层面上,要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和中巴经济走廊、中印緬孟经济走廊等区域合作机制和“世博会”“广交会”“西洽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等多边外交平台推动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全面合作。

2.从省级层面上,要有效利用好青海省举办的“环湖赛”“青洽会”“国际藏毯节”“国际诗歌节”“城洽会”“夏都国际论坛”等双边、多边经贸、人文交流平台,邀请国际友城积极参与,推好项目、销好产品、交好朋友。

3.从国际城市组织层面上,要充分利用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UCLG)、亚太城市市长峰会、东亚峰会等,利用国际城市合作组织,加快与各国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合作共赢,增进友谊,共同促进国际友好城市发展。

4.积极申请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成立西宁分会,拓宽与上合组织国家间城市交流合作的渠道,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增进人民友谊,为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合作共赢贡献力量。

(五)加大国际友城间的经贸合作力度

1.认真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经贸政策,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升与国际友城间的经贸合作水平。以西宁市的各类企业为载体,以藏毯、特色纺织、高原农畜产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品及制剂等产品为重点,扩大商品出口。支持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国外城市之间在太阳能、风能、水能开发和盐湖化工、畜牧业精深加工等领域的合作,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特色农牧产品、生物医药等为主导的绿色产业发展壮大,加强循环经济技术与相关产业的合作交流。推动西宁与国际友城间在交通、能源、物流、资金、人才、信息、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融通,发挥产业优势,壮大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2.积极申请设立西宁综合保税区,整合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势,加强口岸建设与管理,使西宁成为承接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和城市依靠的口岸国际物流平台、物资通道和进出口货物的中转地、集结地。

3.深入研究南亚、中东和中亚等地的对外交流政策,宗教政策、贸易政策和投资政策等,做好政府及企业决策的参谋和助手。要抓住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组成关税同盟的机遇,鼓励我市企业利用好有利时机发展自己,根据市场需求,把我市过剩的产能输送到国外,进入五国投资建设生产型企业,开展商品加工、产品进出口贸易与项目合作等。

4.建立企业海外贸易及投资保障机制。随着我市赴国外企业的不断增加,为企业服务及企业海外维权和相关协调已刻不容缓。一要积极推动在我市海外企业较集中的丝绸之路沿线城市成立西宁(青海)企业联合会或商会,让我市在国外的企业依托海外社团组织,用自身力量开展贸易进出口、产品开发、企业安全及维权等方面的服务,同时要积极依靠当地的华侨、华人组织为企业服务。二要充分利用好国际友好城市平台,在友好城市框架下,协调解决企业在外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三要紧紧依靠我国驻外使领馆和我市民间组织在海外设立的办事机构解决企业开展经贸活动当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5.加大对涉外企业的政策指导力度,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相关城市针对各国不同政策共同研究开展经贸、人文交流的切入点、形式和方法等,在政策沟通的基础上认真研讨协商,制定相应的对策,精准发力。认真贮备一批项目,指导我市企业开展国际贸易、产品海外营销、海外投资和招商引资、人文交流等,引导我市企业开展双边、多边合作,促进我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同时,要加大海外招商引资力度,推出好的项目吸引海外企业来我市投资发展。

(六)加强国际友城间文化旅游合作

“一带一路”是条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厚、开发潜力巨大的旅游带,在自身建设上,要把发展文化旅游摆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位置,积极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旅游合作,与沿途友城联手举办旅游节会和主题宣传活动,将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纳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合作机制当中。大力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充分利用“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世界凉爽城市—西宁”“夏都国际论坛”等国际品牌、节会活动和“清凉西宁”“夏都西宁”等文化旅游品牌及资源优势,建设高原国际生态避暑旅游目的地,积极推动生态旅游和本土文化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协商推出丝绸之路沿线城市旅游产品。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旅游业发展极不平衡,南亚、西亚国家城市旅游产业及市场已相对成熟,而中亚国家大部分城市旅游业尚处在“提高认识”和“基础建设”阶段,故“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旅游合作不可一蹴而就,要因城而异。

就整个“一带一路”城市旅游合作而言,要积极融入国家旅游局及“丝绸之路城市联盟”统一筹划、指导推出的,由沿线各省市加盟的“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旅游产品,进行统一策划、统一宣传、统一营销。

对南亚、西亚国家,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国际旅游线路,充实完善旅游产品和项目,策划推出南亚和西亚国际友城精品旅游線路,与国际友城合作,进一步开发沿线城市风光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民俗旅游等项目。可开辟西宁—格尔木—拉萨—日喀则—加德满都—帕坦“屋脊丝路”国际友城自驾体育探险线路。条件成熟时,可首先开通西宁—加德满都、西宁—伊斯坦布尔旅游包机。

对中亚国家要针对不同城市开展不同的旅游项目合作,对条件较好的中亚城市,可逐步开展“市民游友城”等城市观光旅游活动,开辟西宁—格尔木—敦煌—乌鲁木齐—喀什—比什凯克—奥什国际友城自驾探险线路;对不具备条件的城市,可帮助这些城市开展市场调研,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开展业务培训,进行旅游产品设计、包装等,共同推出适合当地与丝路城市合作的旅游产品。

(七)加强人文交流,推动城市公共外交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最根本特色,也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在开展国际友城交流时一定要把深入研究中华儒释道文化和本土文化相结合,让以中华文化为底蕴的西宁本土文化变成文学作品、艺术作品、舞台、影视剧和动漫产品等,传播好丝路文化,弘扬好丝路文明,讲好西宁故事,重点讲清楚丝绸之路秉持的和平属性,创造的共同机遇,带来的文明互鉴等。同时对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等进行深刻研究和了解,使西部城市在世界文化中受益,也让国外城市享受中华文明的丰硕成果。通过公共外交客观公正地说明中国、说明青海、说明西宁,展示城市软实力,提高城市的话语权、影响力和国际形象,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促进发展,建立一条“心的丝绸之路”。实施中,要通过大型节会文化活动、拍摄“世界凉爽城市——西宁”城市形象宣传片、媒体交流、互派演出团队、互派留学生、中小学生夏令营、管理人员挂职锻炼、企业间经贸人文交流、游客交流等形式提高西宁、青海乃至中国的影响力。

(八)加强西宁市与国际友城地方政府和各党派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我国驻外使领馆的指导下,加强与友城各党派间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发挥国外城市各党派的作用,为西宁市企业开展城市间国际经贸、人文往来、进行海外投资提供有力保障,促进西宁与沿线城市的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同时,要充分运用民间交流方式,对南亚、中亚等地发展中国家友好城市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援助和人文关怀,争取赢得民心,逐步以“民心相通”促进“贸易畅通”。

(九)建立沿线国际友城网络体系

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逐步建立友城交流网络体系,开通西宁与国际友城间的“网上丝绸之路”,通过国际网络体系宣传西宁,增进同国际友城市民间的对话与信息交流,用网络公共外交手段增进市民间的友谊和互信,建立同国际友城间便捷稳定的公共外交、信息交流互换和项目交流合作关系。一是建立“世界凉爽城市——西宁”国际城市品牌网络宣传平台,全方位介绍西宁的文化、旅游、生态资源及城市建设发展状况、国际交流情况和民俗风情等。二是建立国际友城间的网络体系,加强政府间信息互换与交流。三是建立国际友城间经贸信息平台,开展涉外电子商务、海外投资、国际贸易、信息交流互换等方面的服务。四是建立国际友城人文交流信息平台,及时进行友城文化、教育、科技、旅游等方面的信息交流与合作。

(十)建立沿线城市对外交流政策研究体系

一是与国内外著名的国际政治、外交等专业及智库的专家、学者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建立与专家的联席会议制度,针对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召开专门的会议逐步研究解决。

二是与省内相关大学院校、国际交流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建立我市对外交流研究智库,有针对性地专门研究我市乃至西部地区的地方公共外交、城市外交和国际民间交流等,为我市开展对外交流和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合作提供理论支持。

三是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察哈尔学会等外交智库合作,共同举办西宁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外交研讨会,邀请丝绸之路沿线国内外友城官员、专家、学者开展研究,共商丝绸之路沿线城市交流合作之大计。

猜你喜欢
友城西宁市西宁
福建泉州推进与印度金奈建立友城关系
青海:熊猫戏初雪
拓展友城交流平台,发挥民间外交优势,促进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
宁夏国际友城工作开展路径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