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政治合法性与有效性的双重建构

2018-01-23 11:19朱洁仪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14期
关键词:政权合法性政党

朱洁仪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时期延续至今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在当前千群关系疏远的背景下,从现代国家建构的角度切入,分析群众路线在政治体系中的作用和功能,对进一步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群众路线的逻辑结构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宝贵经验。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将群众路线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中,“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群众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是领导方法,两者紧密联系。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指导思想,蕴含执政党的最根本理念,是领导方法的认识基础和理论前提;领导方法是群众路线的方法论要求,是群众观点的具体实践路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话语,是党员干部应该践行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要求。党员干部是群众路线的微观执行者,共产党是群众路线的宏观执行者。因此,群众路线的话语体系在结构上就应当包括三个要素:党的领导、群众观点和领导方法。

从微观视角看,群众路线指涉的是千群关系,关乎各层级的党员干部如伺与下层民众交流沟通、以落实具体政策的问题。从宏观视角看,群众路线指涉的是党群关系,是精英与大众的关系,也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作为“先锋队”和精英阶层的执政党,如伺制定和落实符合民众切身诉求的公共政策,并获得民众对政权的持续认同,是现代国家政治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可见,虽然群众路线只是党内历来所提倡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但却有着重要的政治功能:关乎政治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双重构建。群众路线是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的具体实践,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群众路线包含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公共政策决策过程,畅通着党和民众的联系渠道,铺设了国家与社会的沟通途径,对政治信息的传播和政治社会化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桥梁”作用。

群众路线与政治合法性的巩固

任何政治制度都需要涉及权力(power)问题,而权力的稳固又需要权威(authority)的建立和巩固。因此,政治权力的合法性(legitimacy)问题应运而生。合法性问题是政治哲学中的基础性问题。“合法性”是指“政治体系使人们产生和坚持现存政治制度是社会最适宜制度之信仰能力”,包括政治体系对政治意识形态的解释能力和社会民众对政治权威的服从。一般认为,政治权力合法性的基础包括三个层面:历史基础,即来源于政权的历史性顺延;意识形态基础,即源于民众对政权政治理念的认同;绩效基础,即源于政权为民众创造了具体福祉和现实利益。无论是以上何种,政治合法性的构建最终指向的是民众对政权的认同,换言之,权力客体对于权力主体的认同。传统政治向現代政治转变的标志,便是从“主权在君”向“主权在民”的转变,是君主政治或贵族政治向大众政治的转变。这意味着,大众认同是现代政治合法性构建的核心,合法性的巩固需要以民众对政权认同的强化为前提。

回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工人阶级”到“工农阶级”再到“最广大人民”,党是在不断拓展着自己的代表范围和群众基础的。相比于其他政党的救亡运动,共产党的胜利,与深入落实群众路线、拓展社会组织化程度密不可分。群众路线背后的哲学意蕴,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对群众史观的坚守、对群众路线的贯彻,是共产党优于其他政党团体的重要原因。“自有政团以来,都是没有民众作基础的政团,政团不过是读书绅士阶级的专用品。……清颠覆后,所有的政党都与民众不生关系,都成了水上无根的浮萍,在势都没有成功的希望。”虽然在近现代史上,许多社会团体和政党都标榜以救亡为己任,但他们总体而言是脱离普罗大众的。国民党的“新三民主义”一度向工农群众靠拢,但蒋氏集团的四·一二政变后,又彻底蜕化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党。而后来居上的共产党不断深入群众,以“先锋队”身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上革命解放道路,避免了太平夭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农民运动的盲目性,也避免了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运动的精英倾向,成功担负起了“救亡”的历史重任。中共之所以能够完成革命建国的使命,其根本的原因是借助大众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政治动员路线,这条路线主要以群众为政党决策与行动的“参考群体”。因此,群众路线的历史意义,在于清晰点明了党的宗旨和任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过程,是政权合法性的建构和巩固的过程。

群众路线与政治有效性的建构

马克斯·韦伯曾言:“国家是这样一种人类共同体,它在一定领土之内成功宣布了对正当使用物理暴力的垄断权。”这隐含了现代政治体系建构的两个层面:政治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建构。前者关注的是政治权力为伺能够存续的价值性问题,指涉的是“为什么”的层次;后者关注的是政治权力如何能够存续的技术性问题,指涉的是“怎么样”的层次。在政权采取何种手段进行统治和管理的问题上,韦伯的答案是科层官僚制。吉登斯提出的“全景性监控”及民族国家的控制能力的增强,所依赖的仍然是官僚机器,通过官僚机器的运转来实现垄断性的暴力统治。但问题是,以官僚制为基础的政治统治如何解决与民众疏离的问题。政府官僚为保护自身利益而出现的懒政、腐败,导致政权主体与政权客体之间信息沟通不畅,进而威胁政权统治,威胁政权的有效运行。

群众路线统一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公共决策路径,扮演的便是沟通干群之间、党群之间、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是实现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方式。政治社会化,旨在通过多方式、多渠道、多手段的社会政治互动,在政治社会化组织和群体与社会个体之间传播政治文化信息,以延传政治文化,教育社会个体,巩固政治统治,推动政治发展。可见,政治社会化是巩固国家能力、巩固政治能力的途径。“从群众中来”是公共决策过程,“到群众中去”是决策执行和评估,也就是将决策放置回具体的情景中并加以检验的过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更是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群众之中,从实际出发,了解民众的利益诉求。在此基础上,把群众零散的意见整合成系统的决策依据,作出科学决策后,把政策信息传递到民众之中,执行公共决策并获得反馈信息。“政府对来自各个层面自下而上的意见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政治运作是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过程实现意见的统一。”“群众路线”的逻辑起点是民众的利益诉求,价值终点也回归到实现民众利益诉求,发挥着沟通权力主体和权力客体的中介作用,正是约翰·奈斯比特所说的“纵向民主”的体现。而群众路线的中介作用的发挥,让政治社会化成为可能,政党在提高执政质量和效率的同时,渗透自身的影响力到社会中去,保证政治权力的有效行使。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政权合法性政党
组织合法性的个体判断机制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党的七大擘画建立新型国家政权的蓝图
Westward Movement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太行山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浅谈汽车养护品生产的合法性
建筑工程垫资承包合法性研究
马士英与弘光政权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