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英
[摘要]针对传统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种种不足,“文学圈”模式的引入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尝试。本文主要对“文学圈”应用于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模式构建及其教学有效性展开分析。基于“文学圈”阅读模式,重新整合阅读课程资源,进行“文学圈”教学环节设计,开展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改革与实践,不仅可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同时推动写作,带动听说能力的同步发展;且能够通过自主能力锻炼及良性的互动沟通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文学圈”模式;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1-0138-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1.065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传统的英语专业阅读课程基于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设计和教材,对学生进行单一化、模式化的枯燥教学,学生的读、写能力发展不均衡,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而于上世纪8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文学圈”阅读教学模式倡导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及评价方式上对课程进行改革,以“小组阅读交际活动”为切入点,明确角色和任务分配,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一体,巩固深化多种语言技能,通过自主能力锻炼以及良性的互动沟通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该教学模式对当前我国英语专业的阅读教学改革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文学圈”模式概述
(一)“文学圈”模式内涵
“文学圈”概念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是源于1994年哈维·丹尼尔斯的《文学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室里的呼声与选择》一书。书中将“文学圈”明确界定为:“文学圈是暂时性的阅读小组,小组成员自主选择并阅读同样的文学作品,在完成独立阅读之后,小组共同决定要讨论的内容。每位成员根据自己在小组中所承担的特定角色和职责准备讨论、进行发言和展示。完成本圈讨论后,小组成员轮换,组成新的阅读小组,选择新的阅读材料,进入下一个文学圈。”
(二)“文学圈”模式的理论基础
1.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于上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其倡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探索和互动交流,达到相互帮助和共同进步的目的,并可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增强其非认知品质方面的效果也颇为显著。近年来,合作学习理念已深入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国内的教学实践。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几种合作学习方式包括:问题式、讨论式、论文式、表演式合作学习等。
“文学圈”是基于共同的阅读材料形成的临时阅读小组,在每一个文学圈中,每个学生承担不同的角色,侧重不同的阅读任务,而后通过组内和组问的合作交流和讨论共享等拓展自身的思路,达成对作品的更深刻的理解。
2.语言输入输出假设理论
Krashen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输入假说”概念,并强调“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Swain于1985年提出了“输出假设”概念,后又于1986年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补充,明确了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仅有“可理解输入”是远远不够的,输出的作用不容小觑。“可理解性输出”可帮助学习者在亲历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对目的语的词汇、语法、语体的适当性等进行检验,提升语言运用的自动化和有效性。毋庸置疑,任何单向的语言输入或输出都无法达成语言的牢固掌握和真正运用,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通过意义构建、输出、反馈和循环,学习者才能将所学知识内化。
而“文学圈”模式充分体现了这种语言输入、输出相辅相成的理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選择阅读材料,然后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自主选择所要承担的角色展开阅读,在讨论交流环节,大家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文学圈”模式通过设计丰富的阅读、写作任务,巩固、深化多种语言技能,并最终帮助学生实现由阅读技能、技巧的学习到批判性思维、素养以及批判性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文学圈”教学模式构建
“文学圈”模式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是对阅读材料的重新整合。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题材广泛的、内容主题贴近学生生活的、有价值的阅读材料,且难度应适中。阅读材料通常以文学作品为主,可根据学生实际水平选择适合的名著简写本或原著作为主要的阅读素材。但在实际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和层次差异,阅读材料也不一定要局限于文学作品,报纸、期刊、散文等均可人选。原则上按照学生的兴趣去选择,但笔者认为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的方式更加科学。基于对专业阅读材料的重新整合,“文学圈”模式下的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一)组成阅读小组
在班级范围内,学生自主选择合作成员组成阅读小组,即“文学圈”,为保证圈内每位成员都有充分参与活动的机会,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4-6人为宜。小组成立后,各组在之前确定的推荐书单中商议选择本组将共同阅读的材料,各组内的阅读材料需保持一致,以利于之后环节中成员间的交流与沟通。
(二)分配研讨角色
“文学圈”活动中,学生通过分工协作的角色扮演来参与讨论,这不仅使每位成员都能各司其职,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也有助于通过切磋、分享启发学生在文学作品分析中的多元化思维,体验思想撞击的快乐,使阅读过程更具情趣,阅读价值得以更充分体现。此活动中,各组成员在选定阅读内容并独立认真地完成阅读后,需结合自身的兴趣和水平自主选择承担圈内的角色和任务,明确阅读过程的目的性。“文学圈”活动的主要角色包括:
讨论指导者(Discussion Leader):负责提出概括性问题引发大家的思考,主持指导全体讨论,注重整体文本而不过分纠结细节。
概述者(summarizer):对阅读内容的关键情节或重要事件进行简要概述;并在最后对整个活动的程序、内容及成果等进行凝练总结和评价。endprint
词汇大师(Word Master):提炼文章中的重要词汇表达,词汇可为陌生词,但更应引导学生注重一些日常词汇的意义拓展和独特用法,鉴赏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文学修辞功能。
文本分析者(Passage Person):紧密结合阅读与写作,总结文中精彩的语言表达、修辞方式等,分析文章的叙事方式,提出能直接应用于写作或启发写作的好思路。
文化总结者(Culture Collector):负责挖掘文本内容的文化背景,包括作者的生平经历,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等。
连接者(Connector):负责挖掘本材料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挖掘所阅读内容与自身经历或外部世界的关联,善于联系最新社会文化的发展动态,并对其进行批判性评价。
(三)撰写角色日志
角色日志的有效撰写是文学圈阅读模式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是检测学生自主阅读成效的第一步,是完成阅读输入向写作输出转化的关键。各成员根据自身在圈内所扮演角色的不同,按照各角色的具体要求用书面形式详细记录阅读内容和体会,学生在写作中除了独立思想的自由表达,也应同时注重语言的组织和相应写作技巧的运用。日志的撰写质量是最后对文学圈模式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
(四)阅读成果分享和讨论
各组成员完成自主阅读和日志撰写后,进入成果共享和讨论环节。组内成员各抒己见,分享成果,然后就精华部分进行集中展示,而后展开组间交流和共享。本环节的讨论共享是大家集思广益、开启多元思维、深化思想的过程。当然,为避免讨论流于形式,教师作为组织者和指导者,应首先就发言准备、顺序、时间及主题范围等问题预先制定讨论的基本规则;其次就讨论过程中出现的沉默、主题偏离、争论等问题予以及时的纠正和引导。
(五)成绩评价
“文学圈”模式中,学生的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形成性评价”,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环节主要针对日志和讨论环节。教师通过对学生日志的书面评阅以及在讨论过程中对各成员发言情况的观察,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语言的准确性、思想表达的广度和深度等情况做出记录和评判。评判过程中,教师要力争客观公正,要善于尊重和接受不同的观点,对细微语言错误不过分强调,更加注重学生表达的流畅性和观点的深度,要善于鼓励学生。“学生自评”旨在帮助每个学习个体对自身的表现进行审视,发现优点,认识到不足,并能积极地做出反思调整。“同伴互评”旨在合作学习基础上,促使小组成员问取长补短,互相鼓励和提高。
三、“文学圈”教学模式应用于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有效性分析
(一)突破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与传统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模式相比,“文学圈”模式在阅读材料选择与阐释、上课方式、阅读方法、阅读效果、评价方式和延伸学习等方面都做出了突破性改革,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优势。首先,不断轮换的阅读小组可以保证每位同学对学习活动的充分参与,小组内各角色的分配和任务的布置使每个人的特长得以展现,增强了个体的任务意识;其次,活动小组自选阅读材料,不再由老师在全班范围内统一发放,这使得各小组的个性化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自选材料也更易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语感;再次,讨论和成果展示环节,学生自由表达对阅读材料的独特理解,对材料的阐释不再限于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增强了成就感和自信。而每一次文学圈活动的结束都意味着下一轮活动的开始,学生在收获乐趣、提高能力的同时,也为其后續的自觉性延伸性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推动写作,带动听说能力的同步发展
“文学圈”模式下,大量充分的语言输入为语言输出创造了可能。具体来讲,活动中设计阅读任务、撰写角色日志、准备讨论、优秀阅读成果展示等环节的完成无不需要写作和口语任务的参与,因此,有效的语言输出是“文学圈”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文学圈教学通过大量有效的阅读输入带动了写作和听说能力的训练,实现了对四大语言综合能力的自然整合,尤其是对写作能力的训练贯穿阅读的始终。对阅读材料的自主选择,对活动环节的热情参与使得学生对写作的抵触态度发生明显转变,由被动的“要我写”变成主动的“我要写”,写作从一种负担演变成一种思想的创作过程。
(三)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
思辨能力的形成和培养是以主体的知识经验的积累为前提,但更关键的是依靠主体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运用和转化。在专业阅读教学中采用“文学圈”模式,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不仅可得以有效提升,其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可得到充分锻炼。其一,自主能力的锻炼是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关键。“文学圈”模式下,学生自主选择合作成员,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和角色任务,展开自主讨论和成果展示。整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基于自身的知识积累,展开分析思考和计划、决策的制定,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其二,“文学圈”活动中良性的互动沟通是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基础。学生的自主阅读环节实际上是与文章作者进行对话,而后小组成员问观点的交流以及后续的成果展示都是一种良性的对话与沟通。学生的理解力、判断力和洞察力在此过程中得到激发和升华。其三,“文学圈”活动中针对问题的思考、提出、讨论和辩解都是学生思辨能力锻炼的重要形式。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贯穿着思考,每个角色都通过问题的设置和提出引发大家的思考和讨论。如:“讨论指导者”提出概括性问题,引发集体讨论;“概述者”引发大家对文章主题的思考;“词汇大师”引导大家对词汇多种层面艺术表达的关注;“文本分析者”注重阅读与写作的融合等。而后不同小组之间的讨论和质疑等更能激发深层次的思索。恰当的质疑、提问和辩解是批判性思维的灵魂。
(责任编辑:封丽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