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译者的受约性与主体性实证分析

2018-01-23 22:50袁健兰
未来英才 2017年24期
关键词:实证主体性

袁健兰

摘要:笔者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认为外宣翻译的目的是传播外宣文本的核心信息的,外宣译者既受外宣文本的约束同时又有自己的主体能动性。但是,外宣译者终归是译者,他的主体能动性是基于对原语文本核心信息的忠实的,其主体性只局限在保证核心信息传播与接受的提取与传播层面。

关键词:外宣译者;实证;主体性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译者在特定的语境中发生的有目的的行为。译者需要在多种信息中进行选择,因此需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要达到原语文本翻译的目的;二要达到译语文本对原语文本的连贯;三要使译语文本忠实于原语文本。因此,笔者认为,外宣翻译的目的是传递原语文本的信息,原语文本的信息有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两个部分。译者必须从原语文本中提取出原语文本的核心信息作为传递的部分,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的判断取决于外宣译者的认知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外宣译者的正确提取是整个外宣翻译过程的关键。外宣译者然后用适合译语文本读者阅读需求的译入语和翻译策略翻译成译语文本,外宣译者策略的选用也是基于对原文核心信息的忠实,可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外宣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受到原语文本忠实度的约束,又要为了满足译语文本读者的阅读需求而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作用。

一、外宣策略的实证分析

曾利沙将外宣翻译界定为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国防、科技、教育等的对外介绍、政府相关政策公告和对外活动的通告、招商引资宣传、国际行业活动展览、产品宣传等等,其共同特征表现为忽略文本形式,以传递信息为主[1]。为了达到这一外宣目的,译者需要选用合适的策略以达到外宣文本传播的实效性和时效性。下面用实例分析予以论证:

例1:中国有两点是靠得住的,一是讲原则,二是说话算数。

China can be counted on. Among other things, first, it upholds principles and second, it honors its words. [2]101

基于外宣材料忠实传递信息的目的性,外宣译者在翻译例1文本时绝不能机械地字面忠实,简单地将原语文本的“有两点”翻译为on two points。汉语是意合性语言,原语文本中的“有两点”事实上意思是“至少有两点”,也就是说中国实际上是有很多个优点的。因此,外宣译者在例1文本的翻译过程中是需要凭借自己的主体性作用,运用自己的认知观去理解原语文本所隐含的信息的。这里译者用Among other things虽然字面上没有忠实于原语文本,但是却忠实了原语文本所反映的真实信息。

例2:我们成功地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避免了物价的过度上涨,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地运行,保持了物价的基本稳定。但是,我们丝毫不可松懈,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We have been successful in avoiding……fairly rapid economic growth. But we must not slacken in our efforts in the slightest way. The situation we are facing now is like going upstream. If we dont forge ahead, we will be left lagging behind.[3]168

原语文本信息中有一部分信息是传播的信息焦点,有一部分信息是非信息焦点。外宣译者只需要把原语文本中的信息焦点传递到译语文本中,就完成了对原语文本的忠实。对非信息焦点的过多用词势必会导致信息焦点重要性的降低,从而导致国外受众关注度的降低。因此,外宣译者需要将非信息焦点的部分大胆地略去或者改译。例2中译者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舍弃了原语文本的意境形象,而采取了意译的策略。

二、外宣译者的受约性

上述例子分别从理解、转换层面探讨了外宣翻译中译者的策略选择。外宣译者在外宣翻译过程中并不是任意的主体性行为,而是受原语文本的制约的。这种制约性体现在外宣译者是否能够从原语文本中获取欲传递到译语文本中的信息,并能够忠实地翻译成译语文本。外宣译者必须克服掉原语文本字面意思的表象迷惑而深入到深层信息中去领会文本其中的真实内涵,如例1中的“有两点是”,表面意思是只有两点,内涵的深层信息意思是“至少有两点”。在面对国外受众缺失的背景信息时,外宣译者需要添加这部分信息,以求对原文信息的忠实传递,这是受制于忠实传递约束的主体性发挥,其主体性权限只局限在背景信息添加层面而不能有丝毫的超越。例2中译者是进行了改译,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样夺人眼球的文学性语言改译,虽然失去了文学信息性,但却提升了核心信息的夺目性。汉语是意合性语言,总是喜欢含蓄地表达文本的信息,在核心信息的外部有一些漂亮的言辞点缀其靓点,将核心信息隐藏在这些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语言内部。这就需要外宣译者在翻译时必须从中找出核心信息来,去掉靓点言辞,只将核心信息保留在译语文本中。这样才可能让核心信息夺国外受众的眼球。

三、外宣译者的主体性

外宣译者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信息提取和策略运用层面,是受约性的主体性发挥。作为译者,永远都不会有超越原语文本的主体性存在。外宣译者的主体性首先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确定原语文本中那些信息是核心信息,那些信息是非核心信息;二是国外受众对欲传递的核心信息熟悉度和热情度如何,是否需要添加背景信息或者刪减夺目信息。对核心信息的判断正确与否取决于外宣译者的认知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不同的译者对同一个文本的核心信息判断会不一样,当然原语文本的核心信息是相对固定的,外宣译者的认知水平需要达到准确判断原语文本核心信息的能力。例1中的“有两点”的理解不仅考核外宣译者认知水平的问题,也是关乎国外受众对“中国”认知观的形成问题。所以准确掌握文本的核心信息是外宣译者做好外宣翻译的首要条件。例2中在翻译的过程是去掉文学用语剩余的部分。

无论是背景知识的添加还是核心信息的凸显都是外宣译者主体性发挥的体现,外宣译者的需要发挥主体性对原文信息的判断与策略运用,从而实现外宣的目的。

四、结语

外宣翻译是外宣译者传播原语文本核心信息的有目的性的行为,其目的是让国外受众获取原语文本的核心信息。外宣译者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受约于原语文本的核心信息又要发挥其主体性作用确保其核心信息的可接受性和夺目性。外宣译者必须忠实于原语文本的核心信息,这是外宣译者作为译者属性的界定和限制。同时,外宣译者在策略层面只有发挥其主体能动性作用,通过增译、改译等策略,才能保证原语文本核心信息顺利被国外受众所接受,只有这样,外宣翻译才真正达到其外宣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曾利沙.从对外宣传翻译原则范畴化看语用翻译系统理论建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44-46.

[2] 张健.外宣翻译导论[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3] 衡孝军.对外宣传翻译理论与实践[M].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证主体性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