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高文
[摘 要]差异性教学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化学基础知识上得到发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差异性教学,不但可以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且还能保证全班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高中化学差异性教学应根据学生的综合实力、接受能力及课堂动态生成进行分层,从而有效完成高中化学教学目标。
[关键词]差异性教学;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5008201
高中化学是一门相对较难的课程,在一个班级中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存在个体差异,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差异性教学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差异性教学,不但可以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且还能保证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下面,笔者就谈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差异性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根据学生综合实力分层,用目标激励他们不断提升
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综合实力,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层,并给他们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激励他们不断提升。
例如,可以根据学生的综合实力,把学生分成一、二、三、四组或A、B、C、D四组,把思考能力强、思维敏捷且成绩比较稳定的学生分在一组或者A组;把学习比较粗心马虎,但思维敏捷的学生分在二组或B组;把成绩不稳定,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一般的学生分在三组或C組;把学习成绩和思维均较差的学生分在四组或D组。然后根据不同组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他们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提升和训练,让他们努力完成阶段性的目标。如果目标完成,学习成绩、思维都有所提升,那么可以相应地进行调换,如把C组调到B组、B组调到A组等。这样,不但能激励学生努力实现目标,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能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和激情,从而促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顺利开展,提升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
二、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分层,设置个性练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都是统一标准,不分层次,这对那些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来说,不但达不到以作业巩固知识的目标,而且还会无情地打击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对高中化学失去学习兴趣,对学好它也没有信心。而差异性教学刚好弥补了这种缺陷。教师只要紧密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设计差异性作业和练习,就能保证让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溶液pH的计算”时,教师可以设计A、B、C三个难度不同的作业等级,再结合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他们布置不同等级的作业。当然,A级为基础知识,主要是让学生回答溶液的酸碱性含义,并利用pH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计算问题;B级为中等计算,难度稍大,目的在于让学生进行混合强酸、强碱溶液pH的计算;C级为能力题,难度更大,目的是让学生探究弱酸弱碱溶液在不同条件下的pH变化。这样设计作业,一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二能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能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只要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别,进行差异性教学,就能彻底改变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和作业设计模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看到提高成绩的希望,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自信心,提升学习能力,进而推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三、根据课堂动态生成分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也是在动态的过程中发展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灵活地进行调控,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程度给他们抛出不同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能跨越的难度台阶。如此,既能让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拾阶而上,又能让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接受挑战,从而达到不同的思维跳跃,完成高中化学的教学要求。
例如,在教学“SO2的还原性”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动态生成推进教学任务,灵活地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提问学生。如教师先提问:“你认为SO2具有什么样的性质?”让学生进行猜想,反应快的学生会提出SO2具有还原性并对其进行积极探索,顺应知识的生成;而像“为什么说SO2具有还原性?”这样的问题,可以向基础一般的学生提问;等等。这样既照顾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优势,也发挥了差异性教学的作用,同时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教学的灵活度和有效性。
总之,高中化学是一门抽象、深奥的学科,再加上学生的接受程度、学习能力等不同,在课堂上只有有效运用差异性教学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完成高中化学的教学任务和要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