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2018-01-23 20:02冯欣欣
出版广角 2018年1期
关键词:阿尼杰西卡第一人称

【摘 要】 《你好,法奈利》是美国作家杰西卡·诺尔的小说处女作,作者以自传体的形式和女性特有的清新、细腻同时又带着一丝调皮、戏谑的笔调,在两条交叉并行的故事线索中讲述一个普通乡下女孩蒂芙阿尼·法奈利在少女时期经历了彻骨的伤痛之后,如何走出痛苦的阴霾,完成身体与心灵的蜕变,最终获得爱与新生的故事。小说独特的叙述视角和女性成长主题,以及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使其具有极高的出版价值和发行意义。

【关 键 词】女性成长小说;第一人称;青少年心理;治愈系

【作者单位】冯欣欣,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01.027

杰西卡·诺尔是美国《时尚》杂志的高级编辑和《悦己》杂志的文字编辑,她在2016年推出了自己的小说处女作《你好,法奈利》。作者以自传体的形式和女性特有的清新、细腻同时又带着一丝调皮、戏谑的笔调,在两条交叉并行的故事线索中讲述一个普通乡下女孩蒂芙阿尼·法奈利在少女时期经历了彻骨的伤痛之后,如何走出痛苦的阴霾,完成身体与心灵的蜕变,最终获得爱与新生的故事。小说主人公的经历其实是所有人都可能遇到的恐惧与迷茫,书中处处流露着细腻而真挚的情感,是一部女性自我救赎的治愈作品。

《你好,法奈利》一经出版就在美国拥有了超过50万册的销量,版权销售至30多个国家,被国内外出版界和媒体誉为2016年最受关注的小说。《时代周刊》对这部小说进行了这样的评价:“年度最佳小说!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漫长的自愈过程。”小说《坦帕》的作者艾莉莎·纳丁在评价这部小说时说道:“《你好,法奈利》是一部构思精巧、令人爱不释手的作品,从诺尔的小说中我们可以读到耐人寻味的幽默、敏锐的文化洞察和严肃的主题思想。”2017年4月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将这部小说的中文版本带到了中国读者的面前,在治愈系风格小说日渐流行的当下,《你好,法奈利》以其独特的叙述视角和女性成长主题,以及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具备极高的出版价值和发行意义。

一、第一人称叙事——展现女性情感世界的独特风貌

初读《你好,法奈利》的读者很容易误以为有两个法奈利,一个是出身贫寒却虚荣物质的中学少女,一个是出身高贵且气质优雅的都市女白领。但是随着故事的深入,读者会发现这其实就是一个法奈利的故事,是关于她选择做令别人羡慕的阿尼·法奈利,还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做真正的蒂芙阿尼·法奈利的艰难抉择。小说采用了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由两条故事线索共同构成。其一是28岁的阿尼·法奈利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幸福婚姻时充满恐慌和畏惧,对是否要进入婚姻殿堂犹豫不决;其二是14岁的蒂芙阿尼·法奈利在贵族学校经历过的不堪回首的往事,这也是28岁的法奈利不安的源头。作者在兩个不同年龄段的主人公的视角之间来回切换,并结合内心独白、回忆和幻想等艺术手法,讲述了一个少女在14岁时经历伤痛后终于在28岁时得到自我救赎的故事。作者在剖析蒂芙阿尼·法奈利的心理痼疾的同时,也展现了她最终实现人格独立的辛酸与艰难。

托多洛夫曾经指出:“构成故事环境的各种事实从来不是以它们自身出现,而是根据某种眼光、某个观察点呈现在我们眼前。”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讲,叙事视角指的是叙述者观察和讲述故事的角度,它是构建一个文本最基础的前提,可以决定文本的整体结构,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受众的接受方式和审美效果。杰西卡·诺尔在《你好,法奈利》中采用第一人称的内聚焦叙述视角向读者展现小说的进程。内聚焦叙述通常是叙述者以“我”的口吻讲述自己的故事,叙述者即是故事的参与者,这种叙述视角通常会刻意将叙事功能限制在文本中的一个人物身上,透过他的感知和意识去观察和描述其他人物,往往带有强烈的情感倾向。小说用法奈利本人的视角和话语回顾与讲述了她过往的经历和当下的生活,使得“我”在文本中具有聚焦者、叙述者和故事人物三重身份。作为讲述者的“我”虽然必须将故事中的人物言行和思想控制在主人公的个体之内,但同时也决定了“我”在叙述的过程中拥有绝对话语权。

一般而言,第一人称的叙述者存在着两种自我,即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当小说在向读者讲述着林林总总的一切的“我”便是叙述自我,而小说回忆从前的“我”则为经验自我。叙述自我和经验自我在文本中不断相互切换,例如作者在写到法奈利成年之后的生活时多次提及“那一晚的经历”和“那件事”,这都是两个自我切换的明显标志,当中隐藏着时空的转换和情感的递增。每当28岁的阿尼·法奈利向读者讲述自己14岁的经历时,其实就是用第一人称把读者带进法奈利当时的经验自我当中,并重新认识和解释了经验自我。叙述者经过岁月的变迁有了更成熟的思想和观念,两个自我之间的张力关系也在第一人称的叙述下趋于平衡。

与男性作家偏爱的第三人称叙事相比,女性作家往往更加倾向于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因为女性更喜欢从个人的角度去观察世界、分析社会和体悟情感,她们注重个体感觉的描绘,于细微处传神,展现女性情感世界的独特风貌。女性作家的第一人称叙事,也意味着普遍但缺乏归属的女性话语权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弥补。杰西卡·诺尔在《你好,法奈利》中运用第一人称叙事策略,让叙述者和主人公之间实现了人格重叠,既表现了作者高明的叙事技巧,又突出了叙事视点,创造出冲突、悬念和情节本身。从女性特有的视点出发,也使故事的深层意蕴得到充分、别样的挖掘,如蒂芙阿尼·法奈利刻骨铭心的回忆和化茧成蝶的蜕变,也暗含着当代女性作家群体对女性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肯定。

二、女性成长主题——与过往和解,勇敢迈向未来

一直以来,成长小说在欧美文坛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男性成长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需要在一个非常宏大的历史语境中完成自己的成长与蜕变,如硝烟弥漫的战场或尔虞我诈的商场。而在女性成长小说中,作为成长主体的主人公更多的是置身于类似校园、家庭之类的社会小环境。但即便是这样,女性的成长经历也总是会比男性更加曲折,因为她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更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影响,也更容易受到情感关系的制约。endprint

传统的成长小说通常是描写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与周遭环境和人群的疏离、对抗。他们扮演着反叛者的角色,与周围环境产生激烈的冲突,通过不断调整以适应社会秩序,并最终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然后带着光明与希望走向美好的明天。但《你好,法奈利》却反其道而行,出生在普通家庭的蒂芙阿尼·法奈利,在14岁的时候因为母亲强烈的虚荣心而被安排进入贵族学校就读。缺乏自信的法奈利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顺从者,她拼命迎合新的环境和周围的人,她穿上漂亮昂贵的衣服,小心翼翼地扮演着上流社会富家女的角色。她为了塑造完美体态,在田径队刻苦训练;她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活动,希望可以与学校中的风云人物成为朋友。可是,从内心深处排斥这些的法奈利总是处在一种极度空虚和孤独的状态,更可怕的是她在一次校园聚会后被喜欢的男生性侵,之后在学校里声名狼藉,进而卷入了严重的校园霸凌之中。唯一的好朋友亚瑟为了报复校园暴力者,在学校里展开了一场疯狂血腥的杀戮,在屠杀中侥幸活下来却成为法奈利的原罪,她的生活彻底跌入谷底。面对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她将自己原本的名字蒂芙阿尼·法奈利改成了阿尼·法奈利,然后逃离家乡来到五光十色的大城市纽约,而法奈利对新环境的调整和适应均以失败告终。

当28岁的法奈利终于拥有了前景美好的体面工作和完美的未婚夫,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美好生活仿佛触手可及,可是她却感受不到丝毫快乐。母亲与未婚夫不允许她提到“那件事”,过去的痛苦回忆和现在的平静生活的交错让此时的法奈利如同一朵缠绕在荆棘之中的玫瑰,看似美好明艳,实则潜藏无数危机。究竟是顺从母亲和未婚夫的意愿将过去埋葬,还是用勇士凌冽的眼神直视困扰自己的痛苦过去?法奈利此刻的迷茫,其实也是很多处在通向幸福之路的节点处的女性对自我人生的质疑和思考。直到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了当时的老师拉尔森,她终于鼓起勇气去面对不堪回首的往事。她通过纪录片《布拉德利之殇》倾诉潜藏在内心的秘密,她不再一心追求做别人期待的样子,而是可以微笑地说:“我是蒂芙阿尼·法奈利。”也印证了书中所写的:“我们都在等待生命中的那一刻,不再屈服命运和内心的恐惧,与自己和解,重获爱与新生。”

每一个女性的成长,都是一段苦涩与惊喜、迷茫与期待、考验与挑战并存的旅程,没有人可以预知这段旅程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发生什么样的事、经历什么样的挫折与困难。但正是因为这些未知的存在,才让我们对生命充满了期待。《你好,法奈利》在当下以温馨、疗愈风格为主体的图书市场中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杰西卡·諾尔将主人公蒂芙阿尼·法奈利过去的伤口以近乎撕裂的方式呈现出来,将回忆过去与讲述当下相结合,用跳跃和循环的笔法诠释了法奈利的成长。小说以光彩照人但却心怀不安的阿尼·法奈利为开篇,又以虽然不再拥有众人羡慕的资本,但却真实自信的蒂芙阿尼·法奈利结束,摆脱了成长小说的线性流程和大团圆结局。尽管法奈利最终失去了一些光环,但是她完成了自我的成长和自我身份的构建之旅。当法奈利微笑地向众人说出自己真实名字的那一刻,她才终于成功地和过往的一切和解,坦然地面对未来。正如福楼拜所说:“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功成名就的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意志的那天。”

三、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深刻反思

美国小说向来十分注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反映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个体问题的同时,也是对整个美利坚民族发展的集体隐喻。而在当今全球化的历史文化语境中,美国成长类小说中所展现的个体遭遇也越来越可能成为全世界任何一个民族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校园霸凌、合理性教育的缺失都可能引发《你好,法奈利》中写到的校园枪击事件或其他给青少年人身安全带来威胁的公共性社会案件。青少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透过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成长历程可以折射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时代的整体精神风貌,让人去发现这个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而做出相应的改变。

一般而言,关注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长类小说的时间跨度不会很大,往往是主人公去到一个陌生环境的前期,一个学期或是一个假期等。但是《你好,法奈利》的时间跨度却长达14年,因为一个人在青少年时受到的心理创伤,往往会影响终生。那段看似尘封的往事,其实无时无刻不萦绕在主人公法奈利的心头,在14岁以后的人生里,她试图用一个又一个的秘密和谎言去隐藏自己过去的经历,正如书中所说的:“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可以度过这一生?”少女时期的痛苦经历一直如梦魇般伴随着法奈利,片刻不曾离开,她不断用奢侈华丽的衣饰来武装自己,“我不由浮想联翩:身着简单精致的羊绒衫,手上戴着硕大的绿宝石戒指,与卢克联袂登场,我们身上散发着穿透一切的自信光芒,我曾经竭力想要融入的地方,如今被我踩在脚下”。从这样的话语中我们不难感受到法奈利虽然享受着极尽奢华的物质生活,但她的精神世界却是荒草丛生。她拼命用外在的浮华掩盖她内心的荒芜,即使早已步入成人世界,青少年时的痛苦回忆也一直如影随形。她给自己戴上了华丽而又虚伪的面具,从不敢向任何人袒露心扉,更加害怕一个小小的细节就暴露了她的身份。

在《你好,法奈利》中,伤害过法奈利的人在那场校园枪击案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们有人失去了生命,有人终生与病床和轮椅相伴,而作为受害者的法奈利尽管经历了漫长的自我疗愈,也终究幸运地走了出来。然而这样美好的结局却并不经常出现在现实生活中,或许大多数人会和书中的亚瑟一样,从被欺凌者转变为极端的报复者。就连法奈利也一直没有摆脱暴力和杀戮给她带来的伤害,小说在开篇之处就写道:“我端详着手中的刀。”她想象着将利刃刺进未婚夫卢克的胸膛。当她和卢克在海边散步时,竟然幻想着卢克会在水下遭遇鲨鱼的袭击,然后随之丧命,因为这样就可以让她名正言顺地取消婚约。校园枪击事件让法奈利极为厌恶任何红色的食物,那些看起来像血一样的东西总能让她联想到那天餐厅里狼藉的惨状。当再次回到布拉德利中学时,血腥、恐怖的画面瞬间涌入她的脑海,她回想起安斯莉洞开的头颅,回想起佩顿微弱的求救声,回想起餐刀插进亚瑟胸口时发出的撕裂声。这一切都说明多年前那场血腥的杀戮从未离开过法奈利的心里,甚至隐隐成为法奈利脑海中解决问题的可行之道,也暗含作者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担忧和思考。

虽然小说带有一丝难以言说的伤感基调,但杰西卡·诺尔在讲述时采用调皮活泼的语气,既不矫揉造作、自怨自艾,又不失辛辣与尖刻,并不时穿插一些黑色幽默,为小说沉重的话题增添了一丝趣味。因此,读者依然可以在蒂芙阿尼·法奈利这个复杂、悲情而又不失勇气的女孩身上,感受到重生、惩罚和救赎所带来的力量。

四、结语

《你好,法奈利》是一部绝佳的女性成长小说,一半是回忆,一半是现实,蒂芙阿尼·法奈利与阿尼·法奈利轮流着讲述她们的人生。蒂芙阿尼·法奈利曾经遇到的迷茫与彷徨也是很多人青春期的缩影,面对命运的玩笑和不公,或许我们都会选择伪装和逃避,但是历尽千帆过后,唯有做回真实的自己才是最佳的选择。因为我们终此一生,不过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杰西卡·诺尔在小说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献给世上所有的蒂芙阿尼·法奈利。”她在BBC的《新闻之夜》节目中直言,自己的确有着与主人公蒂芙阿尼·法奈利相似的经历。如今她选择将自己的秘密暴露出来,既是对自己曾经无力发声的处境的改变,也是帮助自己走出痛苦阴影的治愈方式。在女性作家以书写自我经历来呼唤平等权利成为文坛新风尚、整个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成长日益关注的今天,小说《你好,法奈利》的出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美]杰西卡·诺尔. 你好,法奈利[M]. 吴超,译.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7.

[2]景秀明. 纪录的魔方:纪录片叙事艺术研究[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3]曹学庆. 斯蒂芬·茨威格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第一人称叙事策略[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2(3):382-384.

[4]王冰营,吕娜. 女性成长小说视角下的《芒果街上的小屋》[J]. 作家,2009(4):91-92.endprint

猜你喜欢
阿尼杰西卡第一人称
世界级绘画大师,中国的莫迪利阿尼
空中解救“杰西卡”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第一人称
“我”最初是古代兵器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