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枭+何佳玲
摘 要 气象服务作为以公开、公益为主的政府主导服务,其信息需要传播,传播离不开载体,伴随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微博、微信、移动终端“两微一端”时代迅速到来,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强势冲击传统媒体,对气象传播工作提出新的挑战。本文针对西藏气象服务传播工作的现状,从气象服务本身的特点和自媒体时代的特点出发,讨论未来西藏气象服务宣传工作可能的模式。
关键词 气象服务;西藏气象;两微一端;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03-0154-02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对气象服务工作也有了更高的需求。我国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预示着中国互联网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就西藏气象服务而言,运用好“两微一端”媒体平台,打破惯性思维,拓展宣传媒介,创新传播内容,建立起多方联动、内外整合、新旧融合的全媒体气象服务新格局,有助于西藏气象服务进一步纵深发展,扩大覆盖面,更好地引导城市乡村民众趋利避害及应对气候变化。
1 西藏气象服务宣传工作现状
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正日益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成为集信息传播,意见表达,聚焦民情的移动媒介。“两微一端”是指微博、微信及移动客户端。保罗·利文森在学术研究中提到过一个论点,即媒介将朝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超越当前所有的媒介,使人民的通讯生活更加便捷。新兴媒体所具有的交互性、及时性,海量性、共享性以及多媒体和超文本等特征,使其逐渐成为这个时代无孔不入的产物。西藏公共气象服务于近两年也在不断搭建新的媒介平台。
1)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官方微博“西藏气象”于2014年正式上线,不定期发布西藏本地的天气情况,交通气象、旅游景点预报,也会针对不同天气过程会有不定时的信息发布,转发相关地域的天气事件和气候知识。更新和互动全由专门的微博编辑负责,随时以图片文字形式播报西藏气象信息,在内容上会以漫画、卫星图、解析图及真实图片伴随文字信息,文字表达生动活泼,虽传播了涵盖气象科学专业知识,但却并无枯燥之感。
2)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西藏气象”于2015开始运营,目前受众关注量达到2 000余人,实时推送气象信息,当前设有气象知识,服务专报,监控日报等欄目,每条的阅读量平均在200人次。微信具有信息主动传送、实时定位及活跃的互动性等功能优势,而当前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西藏气象”以主动发布信息为主,同时设置了自动回复功能,菜单设置上也相对科学,然而互动与定位的价值空间开发不足。
3)目前气象服务鲜有尝试专门的气象讯息客户端来服务受众,当然有嫁接在其他的企业客户端如“美天气”App等的气象服务信息。在做好内容和性能专业性的基础上,相信其传播效力和客户粘度会非常强。
2 气象服务中“两微一端”的应用分析
传播快速,交互性强是新兴媒体的共同特点,而除此之外,微博还具有内容碎片化的特征。此特性即弥补了传统媒体时效性、即时性、反馈性弱的不足,也巩固了自媒体的地位,改变了现代社会大众关注信息的行为习惯。其次,微博的信息传播互动性超强,极易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形成意见领袖。再者,信息病毒式的传播速度,使得信息快速蔓延扩散为大众传播。微博属于点对面的发布方式,无论是否关注,都可以查阅,但微博用户获取信息具有随机性,这就有要求微博服务需进行高频次的信息发布。
微信则是点对点的传播模式,微信通过指向性的传送方式,把信息精准传播给每一位加了关注的受众,并提示受众查看新发送的信息动态,因而其信息传播效果更强。“微博适合于日常随时分享气象科普,在重大天气过程可以多频次地时实跟踪,播报大量相关信息;而微信则在发布预警信息方面具有更多优势,因为可以精准及时地传送给受众,以保证受众在重大天气到来之前能够获取到预警信息。可见微信在未来气象服务中发挥空间巨大,且借助微信强大的“主动推送”服务和“地理位置定位”功能,可以就精准地理位置进行定点预报。
相比于双微,移动客户端发展相对滞后,但其无疑是气象服务扩大影响力、实现创新发展的一种趋势。运用“两微一端”发送气象服务信息,能够集多种符号形态为一体,更加生动具体地向受众输送气象相关内容,在调动受众感官的同时,让受众更加深切的理解和学习到气象服务信息。
3 西藏气象服务在新媒体时代的建设构想
“两微一端”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且在未来气象服务客户端也会成为气象服务的研发项目之一。未来气象服务产品更多的是需要主动推送自己的产品给用户,以将更多的公众引入到纵深领域中来,让公众能得到全方位的服务。
3.1 应构建“两微一端”气象服务融合机制
“双微”的服务模式能够互补共存式发展。西藏气象服务应从“两微一端”“相加”思维模式转换为“相融”。不断增强内部机制的融合,以优化西藏气象服务产品的供应链,构建线上传播,线下互动,媒体融合的新兴传播机制。以互联网思维构建机制创新,从而进一步激活气息服务产品的传播效果。
3.2 要创新“两微一端”气象服务的活动形式
例如利用气象服务“两微一端”平台面向中学生和大学生群体招募气象服务志愿者,以召集广大青少年积极关注、宣传、转发为西藏气象服务所搭建的“两微一端”;利用全媒体阵容联手打造气象科普影视节目,与西藏其他大众媒体合作,甚至开设网络直播栏目和网络视频栏目,如气象科普互动,专家讲解气象小知识,“寻找西藏最美的气象站”公益性质真人秀,跟着电影学气象,气象实验室等等兼具有科普性、互动性和社会性的影视作品,不断创作广大人民喜闻乐见,有公益价值和科普价值的气象服务节目。
3.3 要注重“两微一端”气象服务的互动功能
面向用户广泛搜集民众的信息需求,以实现双向的沟通。内容与形式的创新要建立在不断的反馈和改进的基础之上。还可以直接让用户参与到气象服务的传播中,以自媒体的形式构建气候相关话题,扩大宣传的影响力。搭建集功能性,趣味性,知识性为一体的气象服务传播平台。
3.4 应着力“两微一端”气象服务的人才建设
微博编辑及其后团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式开拓,以拓展气象信息的知识化、专业化、亲民化。气象部门要不断吸纳新鲜人才,组建青年团队,使西藏气象服务在新媒体平台当中构建即权威又亲民的品牌形象。
4 结论
在新媒体发展日益兴盛的新时代,西藏气象服务要有目标有战略地推进“两微一端”的平台建设和内容运营。“两微一端”平台的建设最终要抓住“内容为王”的内核,打破陈规,渠道共融,创新传播气象产品信息,要做好针对公众日常生产生活的气象服务,提高预测预报准确率,以实现气象服务信息的有效传播,真正满足广大西藏人民于幸福生活的获得感。
参考文献
[1]江鸿,李研.传媒类App的新闻传播特点及发展的相关分析[J].学习与探索,2014(16):124-126.
[2]石国亮,张超,徐子梁.国外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
[3]余习惠,李云洁.三网融合时代受众使用媒介的变化对新闻传播的启示[J].2012(4):3-4.
[4]陈静,梁宏升.自媒体时代的气象服务[J].广东气象,2013,35(6):52-55.
[5]朱国纬,刘晓川.公共部门服务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