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行为方式过度社会化的应对研究

2018-01-23 07:11汪瑶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教育生态应对策略小学生

汪瑶

摘要:近年来,过度社会化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小学生行为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其日后的人际交往和个人成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网络传媒环境、家庭的教养方式和价值观的认知偏差。本文基于对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的成因分析,提出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过度社会化;应对策略;教育生态

一、小学生行为方式过度社会化的形成原因

1.网络媒体的大众化

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上网成为一种潮流、一种时尚。小学生依赖性强,依赖于周边的环境,其中包括网络虚拟环境,因此网络中宣传的内容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与此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辨别能力较弱,对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不知道如何区分,将网络中的成人话语直接套用,认为说话像成人就等同于自己长大了,却不知道语言表达是否妥当。

2.家庭教育方式影响

家长的教育方式会直接影響学生的观念和行为。家长教养方式不当,将直接表现在小学生的行为方式上。第一,家长的攀比心理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常常宣扬名牌、身份、地位,导致小学生在同辈群体中攀比家庭情况,炫耀自己物质的优越性,认为名牌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第二,大多数家长认为应该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存在补偿心理。在日常的生活中尽可能提供最优越的条件,没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导致其不懂得勤俭节约。第三,对于小学生同伴的选择,家长常常采用成人的角度、评判标准,认为某种类型值得或不值得交往,导致学生只会遵从父母意愿,没有个人的想法和主见。

3.价值取向世俗化

价值取向的不同对个体的观念、思维方式、处事态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价值取向世俗化会加速小学生社会化的进程。第一,教育观念急功近利。家长和学校看重学生的成绩、分数,强调学生学习要以应试考试为目标、以适应社会发展为标准,导致学生忽视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第二,思维方式刻板机械。家长常常以自己的阅历和见识要求学生遵照自己的追求,将许多想法强加于学生身上,帮助其选择未来的道路,导致其缺乏主见。第三,处事态度圆滑多变。学校、家庭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追求“外方内圆”的处事态度,这样造成会见机行事的学生更讨人喜欢,导致许多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处处小心,迎合他人以便获得更多的关注。

二、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的应对策略

1.整治复杂的网络环境,营造健康的网络氛围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媒介所传播的内容应有一定的选择标准,宣传的应该是健康、积极的内容,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才能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小学生使用网络要有一定的限制。网络的作用在于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应帮助小学生提升分辨信息的能力。

2.发挥家庭的积极因素,完善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的一言一行、为人处事、教育方式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举止。首先,发挥榜样的力量。家长作为第一任教师,应塑造积极的形象,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规范学生的一举一动。每个家长都希望将自己的追求、理想通过学生来实现,但是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的一生应由自己主宰。因此,家长应重视行为过程中的教导,而不是口头上的说教。

3.传播正确的价值观,渗透教育生态理念

教师应利用多方面的力量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一,宣扬爱的教育。人际间的交往是平等的,应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乐于帮助他人,让生活充满爱。家长和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真诚有爱地对待他人。第二,学校利用教育生态理念构建优良精神文化。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开设兴趣班,创建多元文化的舞台,让学生依照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展现自己的长处,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第三,加强学生的品格教育。一个人的品行比什么都重要。教师应培养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用真诚的沟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参考文献:

[1]马晶.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的原因分析和解决策略[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2.

[2]刘文静,任顺元.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的教育社会学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

[3]李静.家庭教养方式对中小学认知偏差的影响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生态应对策略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教育生态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应用大数据技术重塑职业教育生态
我是小学生
翻译教学的“整合·融通·交互”
以生态管理评价方略推进教育和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