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生命课堂教学探究

2018-01-23 07:09李庆华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探究

李庆华

摘要:五年制幼师生毕业后要担负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任,因此学校的幼师教学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必须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所以,教师必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积极探索幼师生命课堂教学的可行途径。

关键词:五年制幼师生;生命课堂教学;探究

教育是培养人的,而人存在的意义在于实现人的生命价值,因此引导学生领悟生命的真谛,追求生命的意义才是教育的真义。雅斯贝尔斯指出,教育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因此,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挖掘生命的价值,发展生命的潜能,完善生命的独特性,从而培养主动、善于创造、发展的人。

然而,目前教育的实际状况却与人们的理想背道而驰。功利主义的思想和做法仍然存在,学生的生命价值仍然被忽视。因此,我们有必要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五年制幼师学生毕业后要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工作。学校教学活动应该让学生在课堂内感受到求知的乐趣,体验健康积极的人生,获得全面发展。

一、幼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存在职业倦怠,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在交流中,笔者听到很多幼师教师和学生表示,上课的氛围并不好。幼师学生不喜欢文化课,不喜欢读专业性、理论性太强的课程。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学习观。

2.课堂教学中“一言堂”现象严重。尽管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探讨是学校教师关注的重点。但是,从实践层面来看,课堂教学中“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仍然存在,教师主宰了课堂话语权,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在没有升学压力的情况下,幼师学生逐渐养成了不会思考、懒于思考的不良习惯,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不积极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局限于一问一答,课堂教学过程显得沉闷、无趣。

3.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自主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启发的形式提出问题后,往往会以暗示性的语言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在教师的指引下方法引向设计好的标准化方向上,然后指向标准答案。这就导致学生失去了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探究的主动性被否定,课堂教学变得僵化、死板。

4.教师缺乏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发展的重视。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是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而能满足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教师工作的最佳境界。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真正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没有真正尽到职责。幼师学生多为十五六岁的女生,她们的价值观不稳定,极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所以必须对她们加强高尚情操和正确价值观的教育。

二、生命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究

1.对生命课堂的理解。生命课堂以人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以往的研究对生命课堂有多种理解。在借鉴已有定义的基础上,我们认为生命课堂就是教师把学生作为一个成长中的个体,从整体上去关注、培养,包括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内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为基础,使书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融通,全面关注学生的认识、体验、熏陶和领悟等多种生活形式,使课堂真实具备生命的活力以及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2.生命课堂教学实践探究思路。生命课堂教学的开展以学生探究式学习为主。我们把课程分成理论型课程和事实型课程,理论型课程选择了政治课,事实型课程选择了社会科学。教师精心研究和熟悉教材,充分利用人文素材,设计探究方案,有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

3.研究对象。考虑到工作上的便利,主要研究对象确定为菏泽学院郓城分校区五年制幼师班学生。在2015級(五年制的二年级)确立实验班(7班)和对照班(8班),共110名学生,其中女生106名,男生4名,平均年龄为16.2岁,标准差为±2.3。

三、实施生命课堂教学前后的测试结果及分析

1.两个学期的实验结果。第一,2015年9月—2015年12月,对照班和实验班均采用传统接受式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对两个学科的期末考试成绩的对照分析,对照班与实验班的期末考试成绩和及格率虽存在差异,但经方差(Z检验)分析,差异不显著(Z1=-1.07>-1.96,Z2=-1.6>-1.96)。由此说明,在实验前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大致相当。第二,2016年3月—2016年6月,对照班采用传统接受式教学方式,实验班采用探究式生命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对两学科期末考试成绩的对照结果进行分析,经过方差(Z检验)检测,差异显著(Z1=2.19>1.96,Z2=2.63>1.96)。实验表明,实验班期末成绩比对照班在实验前有明显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式生命课堂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问卷调查情况及分析。利用自编的问卷,分别在实验前后对对照班和实验班进行调查,调查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问题意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五个方面内容(以下五项顺序同上)。实验前测:对照班和实验班收回的有效问卷分别是50份、52份;实验后测,对照班和实验班收回的有效问卷分别是51份、52份。两次问卷调查结果如下:对对照班与实验班在实验前和实验后所得各项数据进行方差(Z测验)分析,对照班五项调查所得的Z值分别为11、1.5、1.7、1.5、1.6,均小于1.96,表明对照班在实验前后差异均不显著。而实验班五项调查所得的Z值分别是21、26、2.7、2.2、2.3,均大于1.96(P<0.05),表明实验班在实验前后差异均显著,其中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两项Z值均超过2.58(P<0.01),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说明学生这两个方面在实验后有了很大的进步。调查结果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比实验前有明显的改变,同时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明显提高。endprint

四、对生命课堂建构策略的思考

1.提升教师的生命意识,更新课堂教学价值观。生命课堂的真正实现需要教师素质的提高。生命课堂中的教师要求专业性更强,智慧性更高。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生命意识。只有教师自身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才能融入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心灵的关照者和学生心灵的沟通者。教师要认识到课堂中学生的生命价值。要从“教”走向“学”,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要从传授到体验,使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要从规训到自主,使学生的生命自由发展。教师要关注学生生命的完整性。人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是情感、理智、信念等多个要素的和谐统一,在参加活动时也是以完整的形式投入的。

2.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价值。构建生命课堂,学生的积极活动是实现的基础。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作为主体主动参与的教学价值。如果学生只是处在课堂教学的边缘,他们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信心,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研究表明,只有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参与到教学活动,才能实现有意识的自主学习,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保证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积极参与,教师在生命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坚持主动、互动的原则,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发挥聪明才智;同时在教学方式上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策略,师生共同建立学习社区。

3.进行积极的情感沟通,营造轻松愉快的主体参与的氛围。师生之间只有进行积极的情感沟通才能彼此信任,才能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是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消除学生上课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教师与学生共同营造课堂上教与学的融洽氛围,这样学生才能在轻松、愉悦中显露灵性,展示个性。

4.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要联系學生的生活实际。生命课堂的教学内容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使学生通过学习开启完美人生的航程。如果教学内容陈旧乏味,那么无论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都无济于事。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及时把最新的内容,通过调整内容、调整进度、重组教学单元、内容整合等方式充实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学到真正有使用价值的前沿知识。学生的现实生活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根源。在生命课堂中,我们要以学生为出发点,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使教学内容走向学生的生活。

5.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推进生命课堂的深入发展。改革课堂评价体系的重点在于研究如何改变评价内容。学校组织听课、评课往往侧重于评价教师的教学素质及教学手段,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也只是看学生如何回答教师的提问,或围绕教师的问题展开讨论,这并不符合生命课堂理念。在生命课堂中,教学评价的重心应该放在学生学习的状态(包括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和效果上,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占到评价权重的60%。这种评价能使教师在教学时尊重学生作为生命的存在,从而主动采取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教学举措。

参考文献:

[1]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

[2]冯建军.生命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王琪,刘春芸.生命是教育之本——一种面对生命的教育感知[J].人民教育,2003(8).

[4]叶澜.“教育的生命基础”之内涵[J].山西教育,2004(6).

[5]王鉴.课堂重构: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

[6]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

[7]钱巨波.生命教育论纲[J].江苏教育研究,1999(4).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究
开放探究,创新应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对公路运输的探究
“推”法探究
梳理探究 三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