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学习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23 00:28李召国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应用

李召国

【摘 要】本文论述合作探究学习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以疑设问,驱动学生质疑;巧用高考题,培养探究思维;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深度探究;强调沟通交流,实现高效学习;分层评价,有效激励等实施策略,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 合作探究学习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1B-0047-02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和新课标的实施,如今高中地理课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手段逐渐被各种科学的现代教学手段所取代,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契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内在要求,教育教学实践也表明,其教学效果十分理想。因此,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合作探究学习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地理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合作探究学习法概述

合作探究学习实质就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相互配合、主动合作,从而顺利实现学习目标。合作探究学习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律地开展学习,并使学生通过自我管理学会对学习负责,进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养成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20 世纪 80 年代初,Holec 在外语教学中第一次引入自主学习理论,由此开启了合作探究学习的探索。我国在近年才引入自主学习理论与策略,实践结果表明,这种合作探究学习法能激发学生质疑、探疑和释疑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无论是对课堂教学效果还是学生自身素养提高,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作为一种新颖的教与学形式,合作探究得到了众多一线教师的积极响应。但因合作学习在我国尚处初级应用阶段,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合作探究学习,并以生为本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以便使其教学功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二、合作探究学习法的实施策略

(一)以疑设问,驱动学生质疑。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合作探究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不断地解疑释惑,来获得知识和能力提升,因而,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合理设定问题,利用问题启发学生去进一步质疑和深度思考。例如,学习地球自转偏向力一课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提出如下问题:第一,北半球的车为什么都是靠右行走?第二,两条铁轨中,为什么右侧的会磨损严重?第三,绕场短道速滑为什么是逆时针运动?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教师要启示学生进行举一反三地思考,继续发现其他相似的问题。通过一系列抛砖引玉的问题,学生就会带着疑问进入课程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来探究问题的答案。

(二)巧用高考题,培养探究思维。高考题都是基于众多专家思考和推敲形成的,也是经过科学筛选和实践检验的试题,其一般都题型新颖,角度独特,对教学内容把控适宜,对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高中地理教师可选择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近年来的高考题,按照“信息提取—构建答题框架—建立联系思维—归纳表述”的步骤,带领学生逐步深入地探究知识结构与内在联系,从而达到拓展思路、提高思维品质的目的。例如材料:“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粟,又称小米,其茎、叶比较坚硬,系我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据此推测粟的种植地区最可能位于我国的哪里?A.黄土高原,B.汉水谷地,C.四川盆地,D.江南丘陵。”从出题角度分析,本题是从农作物生长习性与区域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切入维度,目的是考查学生信息解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目信息可以知道,粟的茎、叶相对来说是比较坚硬的,坚硬的茎叶可以帮助植物更好地适应干旱环境,减少体内水分蒸腾。由此可知粟的生长环境比较干旱,所在地区的年降水量比较少。除了 A,其他三个地区均属亚热带湿润地区,于是可得正确答案为 A。该题综合考查了语文、生物和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跨学科思维综合性,教师需要知道学生建立联系思维,才能全面、准确提取考题信息,准确找到答案。剖析经典高考例题,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探究能力,从而提高答题针对性、有效性。

(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深度探究。如今的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比较紧密。而在实际生活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因此,地理教师可以将地理学科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课为例,本节课主要是在地理环境整理性原理基础上,讲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知到地理环境是具有整体性的,(下转第51页)(上接第47页)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彼此联系和作用,从而共同构成了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在共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貌等要素导致的差异及其规律性。在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如下任务:分组搜集我国南北方、西北、青藏高原等地的自然地理图片,并对其差异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制成 PPT,在课上给所有学生作介绍。第一组主要搜集从漠河到海南岛沿途自然景观,第二组主要搜集从北京到乌鲁木齐沿途自然景观,第三组主要搜集从珠穆朗玛峰南坡到北坡山麓沿途自然景观,每组要仔细观察线路上的自然景观变化方向和规律。在搜集资料和分析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自然地理环境为何会存在差异性的疑惑,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并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此项教学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调查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四)强调沟通交流,实现高效学习。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例如,教学资源的问题、课件制作的问题,等等。学校应基于校园网平台,为地理教师构建校内、校际教学合作平台,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之间都需要摒弃单兵作战的习惯,加强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并肩作战。同时,配备多媒体教室及设备,以及其他相关的地理教学用具等,以便更好地满足日常地理教学的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在课余时间也要加强教学经验交流,以提升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打造平等、民主、公平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在地理课堂上实现愉快而尽兴的探索和研究。

(五)分层评价,有效激励。在高中地理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差异和小组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使全体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和进步的喜悦。第一,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因为学生个体都是存在差异的,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不同。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赞美是无上的肯定,每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赞赏。第二,将自评、互评和小组评结合起来。这样,评价的结果将会更加客观、准确,学生也更乐于接受。学生为了集体合作荣誉,会更加努力学习。

综上所述,新课标倡导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合作探究学习是有效的教学模式。高中地理教师应秉承教无定法的原则,采取各种有效策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探究意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学习地理的技巧,增强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继好.探究合作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合理开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5)

[2]王伟东.高中地理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J].学周刊,2013(24)

[3]赵 洁.“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2(11)

[4]王文君.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J].新课程(下),2017(7)

[5]高继敏.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好家长,2016(29)

[6]赵友谊.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新课程(中学),2015(11)

(责编 刘 影)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应用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