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教学尝试

2018-01-23 20:43张华中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落地生根教学尝试历史课堂

[摘 要]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组成部分,即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唯物史观,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复习课中巧妙地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内化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历史课堂;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教学尝试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4000102

2016年9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下发《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界定为“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實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而早在2014年11月,《人民教育》编辑部在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举办的首届“核心素养·学科教育”研讨会上就提出“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的重大议题,说到底是为“学科核心素养理念”能贯彻于日常教学过程中、一线教师和学生在课改中能有个抓手而未雨绸缪,也充分说明如何将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融进课堂、列入评价、渗透活动已成为中学教育教学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试以高三的《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复习课为例,尝试让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中学课堂中落地生根。

一、时空观念:“近代中国”还是“晚清中国”

课堂上,当投影出课题“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时,教师提醒学生对照教科书的课文标题,看有何不同,学生发现“近代中国”变为“晚清中国”。

教师让学生粗略浏览本课和下一课的内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分期,来判断课文标题用“近代中国”还是“晚清中国”更恰当。有学生立刻回答:当然是书上的恰当,那可是经典啊!略加思考的学生,发现本课内容仅限于1840年到1894年,而近代是从1840年到1949年,即使近代前期也是要到1919年结束,再说1894-1919年的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短暂春天的内容是下一课的两个重点。

正在学生将信将疑的时候,教师请学生拿出《2017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正是对这一课内容的具体要求,初步印证教师的观点是正确的。

就在不少学生点头称是并略带钦佩地微笑时,教师投影了陈旭麓的力作《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的封面和冯契作的部分序言:“旭麓用‘近代中国一词,是指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以‘五四(1919)为界可划分为两个段落:前八十年和后三十年。”[1]教师顺便指出,陈旭麓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其著作材料时常被高考命题者借用(如2011年江苏卷第22题),从而进一步印证教师所表述的“晚清中国”这一时空观念更科学。

通过这一环节,首先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批判性思维,具体落实“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常理;其次发挥了历史科学“求真”的本质功能;最后还让学生精准掌握了“近代中国”这一时空观念。

二、史料实证:“男耕女织”还是“有织无耕”

教师投影出与教科书《男耕女织是中国自然经济的生动写照》插图(图1)非常相像的三幅图(图2、3、4),并让学生思考:教科书插图的母本是投影中的哪一幅图?为什么?

学生很容易对比出教科书插图的母本为图2,理由是图1左下角有一首小诗。教师给予了肯定,并分析图2、图3都是康熙时焦秉贞绘制的《御制耕织全图》中的《织·纬》,图2是刻印版,图3是绢绘版。

进而,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4画面与图1-3画面的信息有何不同?学生发现图4增加了一男子像于门中央,而这个人正是尚未继承皇位的康熙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禛,画中的女子、儿童亦按照雍正的妻儿等绘制,画上的题诗均为雍正所书,故图名《雍正像耕织图册·织·纬》。

理清这一图画史料的来龙去脉后,教师提醒学生“男耕女织是中国自然经济的生动写照”的题名与插图内容是否吻合?细心的学生觉察插图有“织”无“耕”,在这时,教师投影出《雍正像耕织图册·耕》(图5),并指出配上此图,才能印证男耕女织是中国自然经济的生动写照。

以上是关于两种版本《耕织图》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这正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所要求的史料实证。

三、历史解释:“近代企业”还是“近代的企业”

在讲述洋务运动“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倡导下出现”这一功绩时,教师设问:“近代企业中的‘近代与课文标题中的‘近代是一个概念吗?”

通过举手来初步统计,赞成是一个概念的学生约占三分之一,认为是不同概念的约占三分之二。接着,教师展示一道经典的习题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

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是指图中的(B)

依据五种经济在中国近现代不同时期所占的比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代表自然经济,②代表外商企业,③代表洋务企业,④代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⑤代表官僚资本主义企业。选项中的四种类型的企业依次在近代中国出现,都是使用机器和机械动力生产的制造工业,因“近代”在“历史学上通常指资本主义时代(主要用于欧洲)”[2],而资本主义时代的企业主要是使用机器生产,故“近代企业”是相对于传统的“手工业”或“工场手工业”而言的经济概念,“近代史”则是相对于“古代史”的一个时间概念。解释清楚这些概念,再回答这道经典的选择题就比较容易了:外商企业因为是外国人所有,虽是近代企业,但不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和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则不是第一批,故答案选B。

这一过程渗透了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和方法,通过历史解释,不断地接近历史真实。

四、家国情怀:“远去的历史”与“现实的情怀”endprint

课文的引言中,列举了苏州太仓本地“曾是中国棉纺织业中心”,“鸦片战争后,因洋布充斥市场,松江、太仓的布市很快萧条”的案例。上课学生就生活在苏州太仓,无形中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对照当地经济的发展现状,形成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洋务运动”一目中,教科书配了“江南制造总局”一图,总局大门非常显眼,这是一百多年前的历史迹象,在今天仍然常见,仅以江南制造总局140周年(图6)和150周年(图7)纪念币的设计为例:图6直接用教科书上的图案作主体来设计,图7放在最下部,略显隐蔽,但都说明,江南制造总局不仅在历史教科书上有呈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就在眼前,就在身边。特别是我国的航母从无到有,由有到强,沿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驶向远洋,这无疑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通过以上两个片断教学,巧妙地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近现代国情,使学生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心。

五、唯物史观:“封建主义”还是“资本主义”

教科书最后一段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何为封建经济?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要回答上述问题就不可避免地要了解“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论述:“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一个自然的过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義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3]

知晓人类社会发展的五种社会形态,则可轻松理解“封建经济”即为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经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则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其最主要的特征是雇佣关系,“人”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参与社会生产,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资本家生产的目的则是一切为了市场。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诱导学生思考:“洋务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什么?民用企业是为了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方面的困难,军事工业生产的军械也主要是供军队内部使用,如“安庆内军械所”名字中的“内”字就是很好的说明,所以洋务企业虽然是近代企业,但并没有标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

通过这节普通的历史课,把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巧妙地渗透到教学环节当中,让学生对略显“高大上”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很好的领悟和体验,相信这种类型的历史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求真意识,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价值观,使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真正得以“落地生根”。

[ 参 考 文 献 ]

[1]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2]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第六版彩图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3]张华中,赵加军.基于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唯物史观视域[J].教学月刊(教学参考),2014(11).

(责任编辑 袁 妮)endprint

猜你喜欢
落地生根教学尝试历史课堂
朗朗韵味话经典
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作文启蒙教学要从一年级抓起
风险均衡“落地生根”华夏睿磐受到热捧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顶层设计引项目“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