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课堂教学改革

2018-01-23 18:18张浩清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高校改革课堂教学

张浩清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我的第一堂课”的实践及其具体步骤,对高校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课堂教学;改革

一、大部分教师在第一堂课的做法

教育实践证明,一个学期下来,一门课程学习效果的好坏,与学期初的第一堂课有着直接关系。如果教师在第一堂课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在随后的课堂学习中就会认真听课,勤于思考,学习效果就会非常显著。反之,如果教师在第一次上课时没有给学生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那么在随后整个学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就不会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学习意愿会逐步下降,缺勤的次数会越来越多。学习也就变成了一项任务,变成了一种负担,学习的目的就变成了应付考试,或者是为了拿学分和奖学金。

一般来说,很多高校教师在第一次和学生见面时,必做的事情有三件:一是自我介绍;二是提课堂纪律要求;三是对本课程学习及考试情况进行说明。当然,这三件事情都是应该去做的,但如果学生在每一门课程的第一堂课上听到的都是类似的、甚至是千篇一律的三件事,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反感,就会麻木。而且,有的教师在自我介绍时用时过长;有的教师对课堂纪律要求过于严厉,缺少人性化管理,完全不考虑学生的感受;有的教师在对本课程的学习及考试情况进行说明时,竟然不知道本课程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

二、“我的第一堂课”的实践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多年来在第一堂课上,笔者与大部分教师的做法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区别,也无非是自我介绍、课堂纪律要求、本课程学习和考试情况说明等传统的套路。而这种传统套路的结果是:一个又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基本上都是被动地学习;很少有学生愿意与教师互动,积极回答问题;出勤率明显下降,上课的人数越来越少(尤其是毕业班)。一个学期下来,笔者也没有认识几名学生。近几年来,笔者一直在探讨和思索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并在教学工作中逐步实践、反思和总结。经过近三年的不断实践,“我的第一堂课”改革思路基本完成,目标明确,体系完整,教学效果也有了显著提高。具体来说,“我的第一堂课”包括以下六个完整的步骤:

1.给所有学生照相

给学生照相的目的是为了尽快地认识学生,其具体过程是:首先,按照学号让学生走上讲台,把自己的姓名以竖行的方式写在黑板上。其次,讓学生紧靠黑板,站在自己的姓名旁边,然后用自己随身携带的数码相机把学生的姓名和全身一齐照下来。照相时的注意事项如下:一是不能让学生代照。由于学生不一定清楚教师照相的真正目的,所以照相时可能离得过远,所照的相片过小,或者名字没有照全,无法准确地识别学生。二是名字一定要竖着写,并尽量照全身照。三是要注意教室的灯光,要尽量把教室的灯全部打开。这三个注意事项,目的都是为了保证照片的清晰、完整,以保证能够顺利地识别学生。

2.反复识记学生的姓名与照片

等全部学生都照相结束后,笔者在第一堂课剩余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集中精力识别学生上(而此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写个人简历和填写大学生问卷调查表,具体内容下文有详细说明)。此时,所有的学生都在教室里坐着,笔者拿出数码相机,调出刚刚给学生照的带姓名的相片,认真地进行三对照:姓名、照片与学生本人。根据个人经验,如果照完相后不立即在教室里对着学生本人一一进行识别,而只是在下课后再对着学生的姓名和照片进行识记,识记的过程就非常慢,而且记不牢,没有太深的印象,误差比较大。因此,识记学生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照相后立即进行姓名、照片与学生本人的三对照。实践证明,一个班如果有40~60名学生的话,基本上用一节课的时间(50分钟)就可以把学生全部记住了。当然,下课后还需要多次进行个别识记。但只要在第一次看到学生本人,印象就会非常深,再次识记也会容易得多。

3.让学生写个人简历

当教师坐在讲台上对学生进行三对照识记的时候,学生也有自己的事情可做。学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认真填写个人简历。简历内容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生日(要特别注明是阴历还是阳历)、联系方式(包括手机号、QQ号、邮箱和详细通信地址)、理想、爱好、特长和喜欢的课程等。当然,写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得越详细、越具体、越有特色越好,其目的是把学生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教师,给教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4.填写大学生问卷调查表

除了写出个人简历,学生要做的第二件事是填写大学生问卷调查表。填写问卷调查表的目的是让学生认真思考,认清最真实的自己,从而设定未来奋斗的方向。大学生问卷调查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大学期间你最烦恼的是什么?你最关心的是什么?你最喜欢的是什么?你对学校、教师和班主任(辅导员)有哪些具体建议?

5.识记学生效果验证

在即将下课时(离下课还有5~10分钟),对学生已基本识记完毕,学生的个人简历和大学生问卷调查表也基本上都已完成。这时,笔者要求学生全都停下来,然后对学生一一进行识记(不再看学生的姓名和照片,只看学生本人,按照学生在教室里落座的顺序,从第一排开始,一个一个地叫出学生的名字),然后统计识别率,看看一共认出了多少名学生。按照笔者的实际操作,如果班小的话(不超过50人),可以全部识别;如果班比较大(100人左右),则识别率会达到70%左右。

6.简短个人介绍及学习、考试及课堂纪律说明

在下课前的2~3分钟的时间里,教师进行简短的个人介绍,以及学习、考试和课堂纪律说明。最后,在下课时,让没有被识别的学生留下来,再分别进行三对照一次。

三、“我的第一堂课”的目的

1.尽快地认识学生

笔者希望在课堂上能认识每一名学生,能随时叫出任何一个学生的名字,进行气氛友好的互动式沟通和教学。做教师比较尴尬的事情之一就是让学生回答问题时,看看下面,都是陌生的面孔,不能很随意、很轻松地叫出学生的名字,而只能依靠点名册或者用几排几号来代替。

2.提高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实践证明,如果教师能认识所教的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校园里,都能随时随地叫出一个学生的名字,学生就很有可能喜欢上教师所教的那门课。学习兴趣和心理有关,学生是需要经常鼓励的。学生如果觉得教师认识他、关心他,就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进而就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从而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

3.了解学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认识学生是了解学生的前提。如果对教过的学生不认识,即使在校园里迎头碰上了也像陌生人一样,学生对教师是不会有感情的,学生的心也不会向教师敞开,教师也就不可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言传身教。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改革课堂教学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改革创新(二)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