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融合时代融合新闻报道的4C理念

2018-01-23 23:22文/田
传媒 2018年5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公众成本

文/田 俐

4C理论原是市场营销学概念,由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在1990年提出,它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设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即消费者(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在融合报道时代,媒体除了在融合本身下功夫之外,还应重视如何遵循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充分考虑融合时代用户的角色及其作用。因此,笔者把4C理论引入媒体融合报道中,对融合时代新闻报道探索“抛砖引玉”。

一、消费者(Consumer)——提升融合报道的用户意识

用户意识要求融合报道首先要了解用户。我国著名新闻记者范长江认为,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这种理念对融合报道中的“用户意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变化,公众欲知各种最新变化的信息。比如,在增收慢、买房难、看病贵等问题的困扰下,人们希望知道中央及地方政府关于就业、税收、房产、医疗等方面的改革信息,以便从政策动态中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做出科学的规划。在股市,相关信息更是牵动着股民的神经,一个政策出台极易影响相关行业的股市行情。这些都是公众欲知的事实,新闻报道应及时报道。公众应知的事实是指那些与公众利益或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相关的事实,如公民基本道德教育、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信息。

融媒时代的新闻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言论纷繁复杂,虚假新闻、网络谣言泛滥,融合新闻报道需要坚守“用户意识”,提供用户欲知、应知的新闻信息,而不以“点击率”“转发量”“评论数”为追求目标。

二、成本(Cost)——权衡融合报道的质量成本

在各媒体竞争的压力下,新闻报道成本逐渐攀高,主要表现在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上。随着媒体融合战略的推进,以“中央厨房”为代表的融合报道更是成本高昂。

1.处理好融合报道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报道成本的高低。一味地增加新闻报道数量,不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会导致成本增加,也使得各平台上新闻报道的同质化程度高;相反,如果只顾提高质量推出精品而不在乎数量,也不符合新媒体的传播规律,难以有效提升传播影响力。当前,媒体融合高速推进,各大媒体面对众多的传播渠道,一条新闻以多种方式加工后再在各渠道发布,形成了狂轰滥炸的局势,尽管提升了报道的数量和覆盖率,但质量却得不到保障,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要做大做强融合新闻报道,就要改变这种片面强调一方的做法,探索数量和质量平衡的最佳方法。

2.考虑深度报道的成本问题。面对媒体融合的激烈竞争环境,传统媒体要赢得市场,除了在融合的渠道下功夫,内容才是核心竞争力。在内容上,提升新闻报道的深度和角度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深度报道是传统媒体避开“时效性”劣势,寻求突破的重要途径。但如何做深度报道,仍值得继续探索,在这一探索过程中,都会涉及成本问题,深度报道人才的招揽,所需的时间消耗等,都需要充分考虑和权衡。因此,媒体在采用深度报道模式时,也应谨慎,量力而行。

3.解决融合创新的成本问题。媒体融合的首要前提无疑是创新,不管是创新人才培养,还是创新模式中的技术开发、硬件购买,都是高成本的工作。以“中央厨房”为代表的渠道创新模式正得到各大媒体效仿,事实表明,“中央厨房”建设中动辄上千万的硬件成本,加之系列运行、维护、保障、人力成本等,一般媒体无法承担。在选择融合创新模式时,媒体还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实力择优选择,量力而行,并且要充分发掘自身内在创新动力和人才培养,摆脱只靠引进和购买的思路。

三、便利(Convenience)——提供通俗易懂融合新闻

融合报道面对的是新媒体环境熏陶出来的用户,这些用户习惯了新媒体阅读方式。如何让用户更好地从形式到内容再到理念,对媒体报道予以认同,需要在“便利”上下功夫,从新闻报道的角度来说,就是要“通俗易懂”。

1.融合报道的内容要通俗易懂。通俗易懂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新闻写作的文风、语言。新闻报道与书籍、学术期刊不同,面向的是普通公众,既包括知识精英,也包括都市白领、大学生、农民工等,所以新闻报道语言绝不能过于晦涩,或过于口语化。过于晦涩主要是针对科技新闻报道,切不可大量使用专业术语,而是要学会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加以解释,以形象生动的例子辅以报道,帮助受众理解内容。过于口语化则是指使用采访对象地方话、口语化的现象,使用适当可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过多则会损害文章的可读性。

2.融合报道的形态要生动活泼。当前形势下,媒体融合作为一种战略构想,尚没有成熟的模式,各大媒体都在探索之中。笔者认为,媒体融合不仅是新旧媒体平台的融合,更要讲究报道形态的多样化,要生动、形象、活泼,符合新媒体的时代下受众的阅读习惯。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表现上,要充分交融、交叉,使报道形态不拘一格,形成融合新闻报道的特色。目前,在一些媒体的融合报道实践中,这种理念已逐步得到重视和运用。

3.融合报道的手段要丰富多彩。如今的传播技术多种多样,融合报道就是要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技术,使新闻体现出融合的特点。比如,在H5、VR、AI、大数据等技术上,不仅要充分发掘各项技术的报道功能,更要探索不同传播技术之间的交叉融合,使传播技术真正服务于融合新闻报道,提升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如大数据和AR、H5之间的融合已经有一些成熟的经验,H5和AR之间,或其他技术之间,是否可以探索出更好的融合形式?这值得媒体融合报道在创新中去尝试。

四、沟通(Communication)——注重融合报道的反馈互动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在新媒体的挑战下,基于互动的沟通变得越来越频繁和简单。可以说,新媒体的强互动性特征要求传统媒体必须开始重视受众反馈、与受众互动,加强与用户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1.加强融合报道的互动功能。互动、分享是新兴媒体的重要特征,也是融合报道在做好“沟通”工作中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在融合新闻报道中,要适应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升媒体的影响力和用户体验。一方面,加强与用户的互动,使用户有被尊重感和存在感,进而提升用户对媒体的信赖和依赖;另一方面,要把互动结果纳入到融合报道中,切实提升报道内容的水平。在新媒体高速发达的今天,“互动”几乎已经成为公众的一种习惯,看了新闻就想回帖,看到微博就想评论或转发,受众这种“互动意识”的养成要求融合报道必须更加重视“互动意识”,并且在平台设计时充分考虑互动功能的开发和运用。

2.发掘用户生产内容的报道价值。新媒体环境下,用户的参与互动,在很大程度表现为用户生产内容,并已成为媒体内容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内容能够补充职业新闻生产的不足,但其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真实性难以保障。融合新闻报道作为一项基于新兴媒体而产生的报道方式,应在职业新闻生产之外,广泛吸收用户生产的内容,通过职业新闻范式对内容进行甄别、改造、加工、完善,以更好地发挥新闻功能。

新闻是为了满足公众对事实变化信息的知晓而产生,随着社会发展,公众对新闻的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不管媒介技术如何发展,社会环境如何变化,公众意识如何提高,新闻在社会变迁中扮演的角色不会改变。因此,当有人喊出“报纸的消亡”“走向黄昏的新闻学”“全民皆记者时代我们如何做记者”的口号时,我们更应该把握住新闻报道的一些基本原则,利用不断发展的平台技术,提高内容质量,满足受众需求。

[1]陈国权.中国媒体“中央厨房”发展报告[J].新闻记者,2018(01).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公众成本
公众号3月热榜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