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安丽治疗肩周炎经验总结

2018-01-23 23:13董倩影指导老师施安丽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12期
关键词:毫针肩部肩周炎

刘 斌,董倩影,肖 艳,指导老师:施安丽

(1.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同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广州510080;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510080;3.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510030)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指因肩关节周围肌腱、腱鞘、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慢性炎症粘连,限制肩关节活动,引起肩部疼痛、活动障碍的病症[1]。本病多见于中年人,但临床可见发病人群年轻化。早期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中后期以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甚至局部肌肉萎缩为主要表现。中医学称为“肩凝症”“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等,属中医“痹证”范畴。治疗本病的中医方法多样,如针灸推拿、药物内服外敷和各种理疗,其中针灸治疗又包含毫针刺法、热敏灸、精灸、小针刀、芒针等。虽疗效可见,但缺乏一套针对肩周炎不同分期的优选方案。

施安丽教授是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施安丽流派工作室指导老师,广东省中医院联合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杏林寻宝》特邀专家,擅于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并形成一套分期治疗肩周炎的理论体系,临床运用取得显著疗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施安丽教授认为,肩周炎主要由于气血渐亏,风寒湿邪侵袭机体所致。早期多因风寒湿之邪入腠理,经络阻滞,不通则痛,故此期主要以疼痛为主要表现。中期外邪入里,津液不通,形成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痰瘀互结,从而影响关节的运动,称为冻结期。后期疾病日久,气血亏虚,易感外邪,病情迁延反复,为恢复期。疾病处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病理特点,因此要提高治疗效果,施安丽教授认为分期治疗是关键。疼痛期,多见风寒湿证,运用毫针和放血治疗,祛风寒除痹痛;冻结期,属于瘀滞型,以芒针和推拿疗法解粘连;功能恢复期多为气血亏虚型,治以腹针结合温针灸,扶正气助康复。

2 分期治疗

2.1 疼痛期 毫针和放血疗法。

(1)适应证 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减,畏风恶寒,关节屈伸不利,舌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或弦紧。此期多因外感风寒湿邪,血脉凝涩,筋脉失养,收引拘急而导致,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轻度受限为主要表现。证属风寒湿型。治以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施安丽教授多用毫针联合放血疗法治疗。

(2)取穴 近部选穴:肩髎、肩前、肩贞、肩髃、天宗。远部选穴:后溪、外关、合谷,条口透承山。放血穴位选用大椎、肩井、天宗。

(3)操作过程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采用0.3 mm×40 mm不锈钢毫针,直刺25~40 mm,先通过条口穴、承山穴行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逐渐增加力度,使针感向上传导,直至病所,采用泻法,捻转幅度应>180°,捻转频率约90次。针刺过程中引导患者尽量活动肩关节,活动10 min,活动范围应保证患者耐受。再引导患者取坐位,对肩髎、肩前、肩贞、肩髃、天宗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合谷穴采用补法,余穴位均采用泻法,留针30 min。待患者取针后,嘱患者稍做休息,在大椎、肩井、天宗所在区域用0.5%活力碘消毒后,用一次性4.5号无菌注射器针头点刺放血,进针深度为3~5 mm,总放血量约5 m L,后在放血处碘伏消毒2~3次,创可贴外敷放血点,嘱患者24 h内不沾水。

2.2 冻结期 芒针和推拿手法。

(1)适应证 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或见关节僵硬变形,肩关节活动受限,舌质黯或有瘀斑、苔白或腻,脉弦。此期多因外伤筋骨或劳累过度,筋脉受损,瘀血内阻,脉络不通,日久筋脉失养,拘急不用,逐渐形成以功能障碍为主的冻结肩。证属瘀滞型。治以消瘀化滞。施安丽教授主张采用芒针透刺,局部行泻法,有效解除深层顽固的筋膜、肌腱或韧带粘连。

(2)取穴 患者端坐位,助手双手托住患肢前臂,使其外展。选取局部痛点或压痛点,如深层的条索或结节样压痛点。若后伸受限,多选择从肩髃前下(中府穴外侧),肱二头肌起点凹陷处压痛点进针,向肩贞方向透刺。若上举受限,可选择从腋窝下极泉穴处进针,向肩髃或肩髎方向透刺。

(3)操作过程 首先按摩、推拿、弹拨患处5 min,充分放松局部,使气血疏通,筋脉松解。选取0.45 mm×60 cm不锈钢芒针,采取舒张法进针,医者刺手持针,押手拇、示两指用消毒干棉球捏住针身下端,对准穴位,运用指力和腕力,压捻结合迅速刺透表皮,并缓慢使约2/3以上针体透过患肩。针透刺完成后,左手以消毒棉球夹持透出部分的靠针尖处的针体,右手夹持针柄,呈“拉小提琴”式两侧往返牵拉针身,左右来回或一上一下提拉数次,也可同时使两侧向上或向下提拉数次。留针约30 min,间隔10 min进行“拉小提琴式”手法操作1次,并轻轻揉拿肩峰局部。出针前再次消毒透出体外的针体,右手把针体从反方向拔出,并消毒止血。随后给予按摩、双手揉拿肩峰局部,减轻疼痛,滑利关节。

2.3 功能恢复期 腹针结合温针灸。

(1)适应证 肩部酸痛,时轻时重,气候变化、劳累后加重,肩关节活动受限,可伴肩部肌肉萎缩,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舌淡,脉细弱或沉。此期多因气血不足,血脉周流运行不畅,筋失所养,不荣则痛。证属气血亏虚型。治以调补气血,舒筋通络。施教授擅用腹针疗法扶助正气,兼以温针灸温经通络。

(2)取穴 腹部选取中脘、中脘下旁0.5分(左右与患肩一致)、下脘、气海、关元。肩部取肩I针(肩髃)、肩Ⅱ 针(肩髃穴同水平前方2寸处)、肩 Ⅲ 针(肩髃穴同水平后方2寸处)。肩后部疼痛明显者属手太阳经证,加后溪;肩外侧疼痛明显者属手少阳经证,加外关;肩前部疼痛明显者属手阳明经证,加合谷。

(3)操作过程 患者取平卧位(针刺肩部穴位时取坐位),常规消毒上述穴位,取0.30 mm×40 mm不锈钢毫针直刺进针于皮下,缓慢推进约25~40 mm。针刺得气后,取1 cm艾条套于各穴位针柄上,使其距离皮肤2~3 cm,将艾条点燃施灸,在燃烧过程中,在该穴区置一硬纸片,以防烫伤。每穴灸2壮,30 min后出针。

3 典型病案

3.1 案例一 患者,男,54岁,2017年10月11日初诊。主诉:右肩关节周围疼痛1个月,逐渐加重伴活动受限5 d。病史:患者1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右肩关节周围疼痛,遂至当地诊所外用膏药贴敷治疗(具体膏药不详)后疼痛有所缓解,期间间断发作,5 d前右肩部疼痛逐渐加重并伴关节活动不利,怕凉明显,遂来门诊治疗,初诊时患者右肩关节周围疼痛明显,查体见右肩关节背伸上举受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西医诊断:右肩周炎。中医诊断:痹证(风寒湿型)。治法:祛风寒湿,止痹痛。治疗选用毫针刺法和放血疗法。2017年10月19日治疗1周后复诊,右肩部疼痛明显减轻,右肩关节活动自如;2017年10月26日三诊患者上述症状消失。

按语:《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患者有明显的怕寒、疼痛症状,处于疾病的疼痛期,证属风寒湿型。选用毫针刺法使人体的经络疏通、气血通畅。选取局部肩髎、肩前、肩贞、肩髃、天宗缓解疼痛;远部选取后溪、外关、合谷、丝竹空、条口、承山等阳经穴位,使邪气由阳经走表而出。“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手三阳经从手走肩,取手太阳小肠经之后溪、手少阳三焦经之外关、手阳明大肠经之合谷调节三阳经气血。另取条口透承山,遵循了“病在上,取之下”的手足同名经取穴原则。手足阳明,手足太阳,经气相通,直达病所。局部放血取大椎、肩井、天宗助邪外出,并可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宛陈则除之”,达到化瘀止痛的目的。

3.2 案例二 患者,女,48岁,于2017年12月18日就诊。主诉:肩关节疼痛2年,加重1个月。病史:长时间伏案工作,2年前劳累工作后感到右肩酸重、疼痛不适,继见右侧后颈部疼痛难忍,夜间加重,涉及右侧头痛,右肩关节活动受限,不能后伸,影响日常工作,在当地门诊予针灸治疗,并服用芬必得等止痛药,疗效均不佳。后来施安丽教授门诊,症见肩部疼痛明显,伴关节僵硬变形,舌质偏黯,苔白,脉弦。予芒针治疗(从肩髃即肱二头肌起点凹陷处压痛点进针,向肩贞方向透刺)结合推拿手法(芒针治疗前后),第2日患者诉夜间疼痛加重,但疼痛范围较以前小,鼓励其再针1次,第3日诉疼痛大为减轻,活动范围明显加大。再针3次,肩部疼痛基本消失,活动基本恢复正常,巩固3次而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语:此患者长期伏案病史,疼痛夜间为甚,肩关节僵硬,舌黯脉弦,一派瘀滞之象,处于肩周炎冻结期,根据施安丽教授经验选用芒针和推拿手法。患者关节活动受限,考虑瘀血阻滞于深处,经络不通。针对肩关节深部的瘀滞和粘连,芒针能起到直达病所、松解粘连的作用,为一般毫针、推拿、拔罐所不及。尤其适用于病程较长、肩部活动受限明显的患者。

4 小结

肩周炎是最常见的肩关节疾病,患者可产生长期持续的疼痛和肩关节功能障碍,引发生理和心理双重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中医药治疗肩周炎方法多样,同时也造成了临床医生与患者难以选择最优治疗方案的现状。施安丽教授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分期辨治,临床每获良效。

猜你喜欢
毫针肩部肩周炎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你的肩膀担着你的健康
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中肩部损伤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