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学与中国近代史学转型”笔谈弁言

2018-01-23 20:44谢贵安
殷都学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近代史方志史学

中国传统史学与近代史学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是否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对此问题,自民国以来的学者一直争论不休。其实,传统史学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换为近代史学。像中国这种文化悠久的国度,其传统史学是近代史学不可绕过的坎,也是不可舍弃的资源。今日通行的史学概念,都是中国传统词汇经由日本与西方概念对接的结果。以明清为例,许多史书和史学观念,在受西方史学影响下的近代史学体系中,皆获迎纳。像《明实录》这种一度被“新史学”判定为“帝王之家谱”的旧史籍,民国时也被从欧洲留学回来的傅斯年视为新史学建设的重要载体,而在他领导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得到大规模的校勘,以实现其所仰慕的兰克史学的学术理想。像晚明张燧编述的《千百年眼》,看似一部传统文人士大夫萃集的旧书,然而在民国却受到了新派知识分子闻一多等人的尊奉,被视为与西方历史评论相似的史论著作。还有清代章学诚所著的《文史通义》,在民国受到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和留美归国的中国学者胡适的重视,被认为其精髓与西方的史学理论著作一脉相通。明清史学加入晚清民国以降的近代学术体系之中,既是近代学人以当时的标准选择的结果,也是因上述史学具有“近代性”因素所致。

本人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明清史学与近代学术转型研究”(编号:16JJD770037),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承蒙《殷都学刊》厚爱,开设关于该课题的笔谈,于是将课题组成员最近撰成的四篇论文,汇集刊发,以进一步推动该课题研究的进程。第一篇是笔者的《近百年来〈明实录〉的新旧转换与学术承传》,探讨了《明实录》被民国学者从打压到迎受的过程,以及在“新史学”重“群”抑“君”观念和近代学术分科的影响下,被改纂、汇编成民族、文化、政治、经济等史料书籍的学术实践。经此改造,《明实录》不再是帝王之家谱,而是一部部专门史、社会史和文化史,从而发挥前所未有的史学价值。第二篇是朱志先的《择其史眼:张燧〈千百年眼〉在民国时期的传播与接受》,探讨了《千百年眼》为民国学者发现和推崇的过程,反映了近代学者以重史论的西学为标准迎受传统史学的动因。第三篇是王旭东的《章学诚对民国学者方志编纂思想影响初探》,揭示章学诚提出的系统的方志理论,其中已经蕴含了一些近代性因素,并与西学一起,共同促进了民国方志编纂的学术实践。第四篇是高远的《“史学”:概念的古今演变与中外对接》,从“史学”概念的古今含义以及今义的中外对接上,探讨传统史学与现代史学之间的衔接与转换。通过这四篇文章的阐述,可以窥见传统史学与近代史学之间无并不可逾越的屏障,在新史学潮流的驱动下和包容中,前者可以转换为后者,成为近代学术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近代史方志史学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十七年”共和国史研究的起步与初创
——以近代史所为中心的考察
Development of a battery-operated floatingelectrod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 devic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investigation of OH radicals produced in a DC glow discharge by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透过李鸿章看中国近代外交史
史学漫画馆
史学漫画馆
关于启蒙运动教学的几点想法
史学研究纵横谈(三)